一朵红色鲜艳的植物,针状的刺毛上布满黏液,美丽的外貌后,却是昆虫的死亡陷阱,它的名字叫做宽叶毛毡苔。在台湾的食虫植物,栖地已经相当稀少,但是在离岛金门却被发现一大片栖地,长着不同种类的食虫植物,不过它们也面临危机,等待找回生命中的春天。
走进金门田埔湿地,来到一片废耕的农地前面,荒野协会的陈德鸿走下田地,寻找田地里的宽叶毛毡苔。食虫植物是一种很特别的生物,它多数生长在贫瘠的环境,因为土地养分不够,无法像一般植物只能由根茎吸收养分,所以演化出一套捕食昆虫的技巧,成为植物中的昆虫杀手。
食虫植物会发出一种食物香味,当昆虫受到香味吸引,爬上叶片受到沾黏,就再也逃脱不了,食虫植物叶片就会分泌一种消化液,慢慢将昆虫消解,成为养分提供植物生长。不同食虫植物,为了因应生物的多样性,演化出不同的捕食机制,像宽叶毛毡苔采取地面猎食,另外还有空中杀手的长叶茅膏菜,以及专吃水中生物的丝叶狸藻,食虫植物为了求生,演化出不同捕食机制,成为水、陆、空的全方位猎食者。
在这块栖地上,为何能出现三种食虫植物,成为食虫植物的珍贵栖地,根据陈德鸿调查,因为田埔湿地有着潮湿与贫瘠的二大要素,更重要是长期的轮耕,让食虫植物有生养空间。但是,栖地面临危机,因为农民渐渐废耕,让具有生长优势的禾本科植物,压缩食虫植物的生长空间,让它们晒不到太阳,失去生长的土地。
为了抢救食虫植物的栖地,陈德鸿开始和金门县政府沟通,找寻协助。在建设局出面协调,获得地主的使用许可后,保育行动展开,以翻耕方式去除禾草植物,还给食虫植物生长的空间。其实这样的保育行动没什么特别,只是重覆原有农民的耕作习惯,让废耕的土地,恢复原有的自然逻辑。土地翻耕完成,裸露的土地上,等待植物的生长竞赛,陈德鸿有点担心,已经相当弱势的食虫植物,能不能赢得竞赛,抢到更多土地与阳光。
春天到了,陈德鸿重回栖地,查看食虫植物生长情形。经过计算,土地上总共有二千多棵做宽叶毛毡苔,一整列红色鲜艳的宽叶毛毡苔,在耀眼的阳光下,繁荣的成长。陈德鸿以美丽的草莓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金门县政府也愿意展开后期规划,保留这个物种的存在。
保育行动完成,伴着金门金黄夕阳,保育义工收工回家。当一朵朵美丽的食虫植物在栖地健康成长,它们在离岛的偏远土地,找到生命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