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算经济帐。中国当局自己承认的奥运总投入只有420亿美元,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透露的花费是: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之日到今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合计将投入约5,200亿元巨资。如此重金浇铸,在其投入的重心区域北京据说也只拉动了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而对奥运信念的过度透支,不仅使得中国经济的龙头产业房地产正在崩塌,还连累了那些近年来将其产业延伸到房地产的浙商集团。浙江明星企业南望集团,一新药厂与富可达等都因涉足房地产而陷于破产困境。而房奴的断供更使银行烂帐迅速增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行将哀鸿遍野,股市退守2,300点还只是个开头。如何收拾,令人在旁看着也代为发愁。
再来算政治帐。政治帐可细分为几个科目,按中国政府心目中的重要顺序排名:
国际声誉。这是中国政府最想要的进帐,但无论是从政治还是非政治角度来看,都呈负资产状态,较之2007年要差得多。从政治上来看,直到2007年,国际社会都在期盼中国政府履行当年申办奥运时的改善人权与促进新闻自由的承诺。然而临近奥运,在一片敦促声中,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世界:抓捕异议人士胡佳等并判刑;将访民这些政府眼中的"社会疮疤"从北京悉数清理;假言承诺开放3个公园做为民众示威之地,结果却用各种方式,如诱捕申请者、不批准示威,或警告不许申请,让3个示威地空无一人;严格管制新闻与网络。将北京置于警察、武警与国安管控之下的军管状态,让"贵宾"们好好欣赏了一番警察国家的风采。
非政治层面的国际信誉也大受损伤。开幕式的焰火作假损害的倒不是中国这焰火之邦的技术名声,而是信誉;林妙可开幕式上的配声假唱事件还未过去,两名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年龄作假又被国际媒体搜罗了大量证据,炒得沸沸扬扬。所有这些,都使中国的国家信誉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阴影。ABC(美国广播公司)使用"为了 ‘完美'奥运,一路造假"这一标题,报道了京奥盛大的开幕式;《澳洲世纪报》则发表文章"北京奥运给人虚假幻象",历数了开幕式上出现的假歌手,假烟花,假少数民族孩子,还有奥运期间假的新闻自由,假的网络通道许可,假的改善人权保证,以及在观众席上充数的假观众。不少媒体都认为造假这一特点,将是"北京奥运形象载入史册的关键"。
政治凝聚力的丧失。自从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开始,奥运在中国就被宣传部门与媒体渲染成了"强国梦",承载了太多应有与不应有的重负。但这一情况早在2004年就有所改变。就在2004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后,一篇题为"奥运金牌的陷阱"的文章在中国多个网络论坛流传,而后又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了各大门户网站上。当中国成为第二金牌大国自雅典奥运会鸣金收兵之后,另一篇文章--"一枚奥运金牌7亿元?体育举国体制的冷思考"问世,从而引发了国内对金牌体育举国体制的热烈讨论。
这场讨论的要点就是认为教育与民生比金牌体育重要,国家的财政开支应该用在刀刃上。今天人们对金牌体育举国体制的反思,其数据、观点、持论均未超出当年那场讨论的水准,只是国内今天已无讨论这一题目的自由。而当年讨论金牌体育举国体制的弊端,其实说明当局将奥运当作凝聚人心的政治手段已经失灵。
北京2008年奥运开成今天这种"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之局,是中国当局自取其咎。北京奥运繁华散尽之后,世界看到的不是中国的繁荣稳定,而是中国政府缺乏政治自信,以及其统治缺乏民意支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华夏电子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