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巨富曾氏家族明清曾富甲一方。63年前,为避免日军洗劫,曾家将金银财宝藏了起来。当年知道内幕的家人都已离世。"寻宝地图"据传就刻在旧银库的墙面上,然而至今未有人能解读。
秘图图案可能蕴含着某种规律
多年来,仿似一座中世纪古堡般的始兴清代"九栋十八厅"中,在一扇古墙前总会有人伫立着,细细地思索,久久不愿离去。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扇斑驳的古墙上,镌刻着至今仍无人能破解的清代粤北巨富曾氏家族埋藏巨额金银的唯一线索--藏宝图。随着十一黄金周的到来,始兴县旅游局推出了"福满堂"旅游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到神秘的藏宝图前,试图破解藏宝秘密。
传奇家族富甲一方
东湖坪现有人口1580多人,其中曾氏人口占70%。南宋末年,曾氏族人因中原战乱大举南迁至嘉应州(今梅州),后有一支族人又在明清时期辗转来到了始兴。由于曾氏家族善于经营,逐渐发展成粤北巨富。
老人告诉记者,始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火烧县哩东湖坪,七日七夜烧唔完。"其意是指,当年始兴县城的商店有很多是东湖坪村人开的,火烧县城就等于烧掉了东湖坪村人的财产,他们的财产连烧7天7夜也烧不完。由此可见当年东湖坪豪富一方的程度。
关于东湖坪曾氏祖先的发家史,老人说,是由于曾氏祖先在县城及韶关、广州以至湖南、江西等地都开设有大量店铺、购置大量良田,赚得金银无数。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当年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攻下太平天国南京府后,曾谎报朝廷称所有财物毁于战火,其实他早已暗中运走,秘密隐藏。由于曾氏家族中有不少人当时在曾国荃手下做事并深受信任,故东湖坪也成为其藏宝地之一。
庞大建筑40年始建成
到了明清年间,财力雄厚的曾氏家族,请"江西烂脚瘸师傅"选定了东湖坪,先后建造了曾氏宗祠、永成堂围楼、书香民居、曾氏银库、元盛书院、九栋十八厅等一系列雄浑古朴、结构独特的客家民居。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雄伟建筑"九栋十八厅"建设之初要求极为苛刻。为了保证质量,曾氏要求重金请来的工匠每天磨的青砖数目不能超过三块,发现多磨者一律开除。历时40年精心雕琢,这座拥有9栋18厅42套350间2层楼居室,5栋82间平房厨房杂间,1座炮楼,2个书院和马房牲畜饲养场的建筑群始告落成。
由于曾氏豪富当年也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建立起了联系,清光绪二十一年,张之洞特意为曾氏家族新建的围楼题写牌匾,上书"永成保障"。漫步于至今仍完好无损的古老建筑中,几乎所有主要房屋正堂檐下都塑有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山水等精美图案。这是始兴独有的客家艺术奇珍--"天门阿公",它用石灰和彩墨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
今年81岁的曾氏后裔曾昭棠指着狭小巷道旁一幢毫不起眼的民居说,这间屋子就担负着贮藏曾家大量金银财宝重任的"银库"。为了不引人注意,其外形设计成普通模样,而与民居连成一体是为了便于管理银库中的财宝。
走进其中,记者惊讶地发现,这幢屋子的墙壁厚度竟是普通民居的两倍,内设木门、铁栏栅、铁板门共三道门,窗口就是外小内宽可用于瞭望射击的"炮眼"。房中楼梁粗大紧密,纵横交错两层,瓦梁排放密实,连手指都伸不进,虽百多年风雨侵袭仍完好无损。
在银库东面的墙面上,刻着道道曲线、直线、粗线、细线,交错纵横,初看极像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尽管历经风雨沧桑,高6米,长10米的图案中有些地方已风化剥落,但仔细琢磨,人们又可以发现那一道道走势神秘的线条和大小不一的圈圈点点似乎蕴含着某种规律。它们有的在暗示流经始兴的浈江与墨江沿途的流向,有的则在影射宝塔山伟岸之躯的方位。
每一条线、每一个点,似乎都在尽量勾勒着村庄附近某座山的形象,又似在着力图解某段河床的深浅,更象在述说某座民宅的神秘与传奇......
老人告诉记者,1945年,日寇进犯粤北,烽火迭起。当此危难之时,东湖坪村曾氏子孙首先想到如何避免让祖上遗留下来的大批金银财宝不落入日寇之手。在一天深夜里,准备多时的族中长老便秘密派遣可靠之人将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分散埋在浈江、墨江两岸的山脚、河堤、田垅、屋角等地。然后,连夜在曾氏银库的外墙上刻图标示,以防藏宝之人万一在战乱中丧生,也不至于使财富湮没。
有村民说,多年前曾经有人按图所示找到了一只金鸭子和一个银酒埕,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找到过宝物了。曾氏后裔们则流传着一种说法,这幅神奇的藏宝图只有曾氏双胞胎才能看懂。可惜东湖坪曾氏至今仍无双胞胎出生。
孤独老人守在银库旁
曾经珠光宝气充斥的银库如今长满青苔、空空如也,却有一位一生守寡的老婆婆住在银库旁老屋中不愿搬走,尽管栋栋青砖瓦房早已人去楼空,但孤独的老人时常默默地坐在青石板上,久久地凝视着那条依旧平整的清代石板路,仿佛在守望着某人的归来。
村民说,老人指腹为婚,还没出生就被许配到了曾家。在她还是个2岁幼童的时候,她已年满16 岁的夫君便被委派予藏宝重任,和村中其他35名精壮男丁一道分头将大量金银转移埋藏。日军攻入始兴后,大肆烧杀。老人的丈夫与埋藏宝物的其他男丁为保卫家园誓死反抗,最终全部牺牲。破解藏宝秘图的诀窍从此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