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处于忧郁情绪中,有必要寻求外界协助。
究竟现代学生是因为个性「草莓」,还是所承受的压力的确比过去既多且大呢?且来听听专家教学子如何走出忧郁情绪。
国内长期推动忧郁症防治与情绪检测的董氏基金会,最近公布了连续四年进行的大学校园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22%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忧郁情绪,需寻求适当的协助!
这项调查,以全国57所大学院校之大学生为对象所进行施测,发出6,840份问卷,回收6,028份问卷,有效问卷为5,655份。受访者中,男生占49.0%,女生占51.0%。
生涯压力独占鳌头
根据调查,大学生压力来源的前5名,分别是「未来生涯发展」占35.8%,其次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占21%,次之为「课业、考试成绩不佳」占18.5%、再则为「身材外貌」占14.1%及「担心家中经济状况、债务问题」占14.0%。
与2005年董氏基金会调查的结果相对照,发现「未来的生涯规画」同样占压力源的第一位,「与异性及人际关系」则已不再排在前几名了。
董氏基金会从学生日常生活基本资料得知,现有70%的大学生其学费来源、80%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是由家庭提供,大环境总体经济的衰退,确实成为大学生的压力来源。
常向朋友同学求助
受访大学生中,心情不好,压力很大、很闷时,经常或总是求助的对象依序为:「自己想办法处理」、「朋友(非大学同学)」、「大学同学」、其次为「男女朋友」。家人当中,则以「母亲」为最主要的求助对象。
在纾解压力的方式上,有明显忧郁情绪的大学生,在压力大、心情很闷时,经常或总是选择的纾解方式,依序为「自己上网」、「休息或睡觉」和「网络实时通讯软件」,再次为「自己看电视或电影」,均属于非对外求助的纾解方式,显示有必要加强再教育,鼓励大学生向外求助。
至于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母亲」学历越高者,其孩子的忧郁程度优较高的现象。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教授陈永兴指出,这可能与多数母亲与孩子互动较多,孩子较易感受来自母亲的期望。这也间接显示孩子的自我期许超过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