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入殓时所穿衣物也成了验明其死因的证据
一、百年疑案终获"破解"
最近国内媒体报道,国内多家机构联手,化验了光绪皇帝遗体的头发、遗骨和衣服,发现光绪的头发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其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研究者们认为,光绪"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据此,专家们下结论说,光绪帝属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亡(《中国新闻网》)。
这是基于高科技手段作出的科学结论。至此,光绪的死因似乎可以一锤定音了。
然而区区不敏,在此斗胆献疑。窃以为这结论有问题,关键首先在于那"急性中毒"与"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两句话。
本人对刑侦一窍不通,对毒理学所知甚少,更无幸看到原始报告或相关论文,只能根据常识分析。以我的迟钝理解,专家们是说,光绪死后如同给装进了《西游记》金角大王的紫金葫芦中,化成了一腔脓血。因为他死于急性砷中毒,所以这腔脓血含有高浓度砒霜,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在棺材内任意流淌,不但污染了胃腹部衣物,而且流到了衣领上甚至头发上去。
这实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据我所知,急性砒霜中毒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剧烈的上吐下泻,它其实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藉此把进入胃肠道的毒物排出去。在此之后,胃肠道里的砒霜已被基本排除,病人其实是被已经进入血液的砒霜毒死的。死后砒霜自然也就陷在凝固了的血液里以及组织中。要让这些固定了的砒霜再度释放出来,整个机体就得发生水解,也就是变成《西游记》说的"一腔脓血"。但在这种情形下,砷的分布应该是均一的,不可能富集在胃腹部。头发被严重污染的情形就更难想象--除非那棺椁的放置是头低脚高,而这实难思议。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如果光绪是砷中毒而死,那么他是否还会化为一腔脓血?须知三氧化二砷有强大的杀菌防腐作用。如所周知,西方曾怀疑拿破仑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其理由一是他的头发内含有高浓度的砷(James Randerson. Doctors may have killed Napoleon. New Scientist, July 23, 2004, 网络版),二是在他死了19年后迁葬,开棺后还发现他面容如生,一点都没有腐败。西洋轻便棺材可比不得咱们的棺椁,谈不上密封,因此这只能用机体组织中的砷起到了防腐剂作用来解释(Weider, Ben and Sten Forshufvud. 1978. Assassination At St.Helena. The Poisoning Of Napoleon Bonaparte. Mitchell Press.)
后来的研究表明,从不同来源得到的拿破仑各个生活时段的头发样品中的砷含量均为现今平均值的一百倍,提示拿破仑早在儿童时期就摄入了大量的砷,这是长期密切接触当时所用的含砷胶水和含砷染料的结果(《纽约时报》,2008年6月10日)。因此,他虽然死于积累性砷中毒合并胃癌,但并非死于谋杀。
连自然摄入的砷都能起到防腐作用,何以死于大剂量急性砷中毒的光绪的遗体反而会降解为到处流动、甚至流到头发上去的液体?
另一疑点是光绪的头发何以会含有大量的砷。既然是急性中毒,则头发内的砷就不是如拿破仑那样,随着生长逐渐掺入,成了内含元素,而是表面沾染上的,用《中华新闻网》的报道来说,便是"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新民晚报》的报道也支持这结论,它说:
"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微克/ 克),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
很明显,如果发内的砷是在头发生长过程中逐渐掺入的,那么头发内砷的分布就如同树的年轮,不同截段的含量反映了该发段在毛囊内时摄入的砷的量,但在同一截段的含量应该一致,绝无可能出现两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不同截段。由此可见,检测到的头发上的砷,确实可能是"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
但问题马上就来了:这种外源性污染应能被洗去。根据《新民晚报》的报道,研究人员"先后提取了光绪分别长26厘米、65厘米的两小缕头发,清洗后晾干,剪成1厘米长的截段,逐一编号、称重和封装,然后用核分析方法逐段检测光绪头发中的元素含量"。既然如此,怎么还能测出高浓度的砷来呢?是样本没有清洗干净,还是污染的砷已经扩散进入了头发内部,或与头发分子牢固结合,因此无法洗去?
后两种可能实难思议:若三氧化二砷分子很容易在头发分子间扩散,则头发的不同截段的砷含量就会是均一的,而这与已知情况不符。若三氧化二砷类似永久染发剂,能与头发分子牢固结合,所以一旦沾上便不能靠浸泡清洗解离,那么,清洗样本又还有什么意义?
以上种种,令人百思不解,还请有关专家出来答疑。窃以为,如关于拿破仑的砷中毒疑案所示,砷可以通过自然方式摄取,而且人体对砷的慢性耐受力可以相当高,既然拿破仑头发内的砷含量可为现今平均值的一百倍,那么光绪头发砷含量为对照干尸的100多倍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依愚见,要保证此类实验获得的数据可靠,首先要排除检测到的砷不是死后遭到的外来污染。其次是精确设置对照组,也就是选取与光绪生活工作环境完全一致、服用类似药物的人,以确保光绪的高砷摄入量不是自然发生而是一次性投毒的结果,用隆裕和草料官干尸来作对照并不能达到此目的。在这些条件都未满足前,便确定光绪确实是被人毒死的,这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似乎匆忙了些。
当然,要找到与光绪生活工作环境、服药史都相同的理想对照是不可能的。但光绪的医案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建议专家们去查上一通,先排除中药导致的慢性砷中毒的可能再说。近年国内屡有服用中药导致急性或慢性砷中毒的病例报道,就连《中国中医报》总2268期都刊出了冯友根的文章《警惕: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引起慢性砷中毒》。光绪虽然年轻,却是个老病号,与《红楼》上的瑞大叔一般,动辄遗精盗汗,甚至无梦不举都能遗精,后来竟然虚弱到连精都遗不出来了(爱新觉罗•载湉:《病原述略》)。他长期服用中药,中毒的可能性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药物中毒就贸然宣布谋杀,似乎不符合"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
二、为何要谋杀光绪?
据媒体报道,专家们下一步计划找出凶手。其实在我看来,这恰好是"光绪被毒杀"说的疑点所在。
如所周知,首先得有谋杀动机存在,才会有谋杀案发生。谋杀的光绪的动机无非是仇恨或是恐惧,篡位可以排除,因为光绪死时"大阿哥"早就被废了,帝位并无窥伺者。以仇恨论,最大的嫌疑犯当然是慈禧。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辈密谋策反袁世凯,令其发兵包围颐和园,再由谭嗣同带领江湖高手入园杀掉慈禧。此事被袁世凯密报给荣禄,荣禄又密报慈禧,后者大为震怒,于是便在复辟四日后下令抓捕处决六君子,软禁光绪,以后又多次动念废黜之,因列强干涉而作罢。慈禧因此怀恨在心,最后竟然相信了伪造出来的列强要她归政光绪的最后通牒,悍然向列国宣战,纵容拳匪屠杀无辜教民和传教士以及外交官员,招致八国联军入侵。
(关于戊戌政变的真相,请参看拙作《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扮演的真实角色》[一] - [五]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663949&sid=e643d209e45e2a75dd9c71676651b096 )
因此,慈禧可能有杀害光绪的感情动机。但这并不等于她真敢这么干,原因是两条:
第一,母子相残乃是传统道德最忌讳的"伦常惨变"。传统社会的统治者必须是全民道德榜样,不管愿不愿,都得装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来。此所谓"以孝治天下"。慈禧"母仪天下",再怎么残暴,也不敢去迈过那门槛,悍然颠覆传统社会的纲常。
第二,她怕列强干涉。因为慈禧镇压了戊戌变法,更因为康梁在海外的大肆宣传,西方列强一致认定她是个淫乱的昏愦的死硬派,把光绪看成了开明派,因此多次干预中国内政(也就是慈禧心目中的"家事"),公开挫败她的废帝密谋。她深知中国根本不是列强对手,列强若要推翻她的统治,清廷毫无抵抗之力,她不能不投鼠忌器。连废帝都不敢,遑论谋杀?
正因为此,哪怕在逃往陕西的路上,慈禧一方面对列强和光绪的憎恨达到了最高峰,一方面又获得了绝佳的安全谋杀机会(兵荒马乱之际很容易作案,而且很不容易暴露,只需说光绪死于乱军之中或是在荒山上不慎跌死即可,谁也无法查明),但她仍然未敢下手。过了这仇恨峰值,错过了谋杀最佳机会,她还要悍然谋杀光绪,这种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小。其前提只可能是她生命即将结束,不能眼看光绪在她死后复辟,因此下了过去一直不敢下的决心。反正她马上就死了,无论中外作何反应,她也绝不会在乎,正如路易15所说:"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的确,光绪死后次日她也就咽气了,于是从表面看来,这前提果然具备了:慈禧因疾病缠身,自知不起,因此派人毒死了光绪。
可惜这不过是巧合而已,盖慈禧的死亡也很突然,完全出乎她本人的预料。她死的那年身体还相当好,"虽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老状者也。然此外亦无大病,精神尚好,语言如昔,仍每日勤劳国政。太后常自言能享高寿"(《慈禧外纪》)。直到死前她都精力充沛,勤劳国务。她是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死的,但十月十五日那天照样能批出折、片、单共14件;十六日批出10件;十七日25件外加谕旨5道;十八日15件;十九日19件外加谕旨5道;二十日4件外加谕旨5道(《随手登记档》)。不但工作量相当大,而且直到死前两天都还在办公,以致朝政丝毫不曾停顿。
须知清制与明制不同,奏折先交皇帝再下发军机处,因此皇帝无法偷懒。若哪天不批阅奏折,则政务立即停顿。而明朝则是先交内阁,由内阁票拟,再上交皇帝批复,因此皇帝可以把政务推给内阁与太监,自己去作细木匠。慈禧是事实上的皇帝,如她像光绪那样疾病缠身,政务早就停顿了。
更重要的是,直到光绪死时,她都还毫无死兆。二十一日晚,她听说光绪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仍"神气安和"地安排其后事,"至晚乃获休息,虽极辛苦,而体气反较佳。翌日,仍于六钟起召见军机与皇后、监国摄政王及其福晋即荣禄之女",开了一早上的会都没事,直到午饭后才突然晕过去,到下午两点左右就死了,完全可以称为暴卒(《慈禧外纪》,转引自隋丽娟《说慈禧》,243-246页,中华书局,2007年版)。
由此可见,慈禧根本不是长期呻吟床褥,而是暴卒,因此不可能预知她会在光绪死后一天接踵而去,而是还在期望继续执政。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她杀害光绪的心理原因仍然存在,上文提到的前提条件并不存在。
比起来,光绪反而不是暴卒。他病情转危是在十月十七日,慈禧因此在十九日召集王大臣开会,确定立溥仪为储君,醇亲王为监国摄政王。如果不是光绪病情到了危急程度,慈禧不至于匆忙作此重大决定。然而光绪在病危后尚能拖到十月二十一日。若真是急性砷中毒,在毫无现代抢救条件下,以他衰弱已极的久病之身,还能拖延这么久,端的是难以思议。
由上论述可知,慈禧因为自知不久人世,为此毅然决定谋杀光绪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另一个嫌疑人则是袁世凯,而他若有谋杀动机,当然只会是恐惧:若不是他毅然举报康梁的暗杀慈禧计划,慈禧也不会恨光绪入骨,而珍妃也未必会被害死。他之所以能幸存下来,全靠老佛爷青眼有加。慈禧一旦去世,光绪必然复辟,而他也就只有进地狱的份了,所以,他非得害死光绪不可。
此说的潜在假定是:袁世凯有可能运筹于紫禁城之外,谋杀天子于瀛台之中。在我看来,这只能是小说家言。
此说的另一破绽则同前:臣子暗杀皇帝乃是灭族大罪,非到万不得已不能铤而走险。因此,即使袁世凯有心暗杀,他也只会等到老佛爷行将崩殂才下手,然而上面已经说过了,直到光绪咽气,慈禧都毫无死兆。
最后一个问题我已经在《袁世凯告密之谜再探》中讲过了(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664788&sid=e643d209e45e2a75dd9c71676651b096 ):作为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洗脑的大臣,袁世凯最怕的是因为他的告密使得帝后失和,或"累太后以不慈", 或"累天子以不孝"。如果慈禧因他的密报杀了光绪,那他和荣禄就要被谴责为弑君凶手,正如孔子在《春秋》中不谴责赵穿而谴责赵盾一般。就是因为害怕变成遗臭万年的奸臣,他才在告密后极力怂恿荣禄去反对慈禧废帝,并在戊戌政变后带头向皇帝上请安折。若他真想谋杀光绪,又何必等到后来?太后乍闻康梁密谋时,盛怒之下加以挑拨,才是最好的时机。
综上所述,我极度怀疑光绪是给谋杀的,更怀疑专家们追寻谋杀犯的努力会有什么结果。
三、光绪是给康有为害死的
我在旧作中指出,光绪其实并无暗杀慈禧的意图,这完全是康有为等人的密谋,光绪无从得知。但慈禧从荣禄处得知暗杀密谋后,绝对不会相信光绪是无辜的,《崇陵传信录》上作了如此记录:
"(慈禧)召上怒诰曰:‘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谋我乎?'上战栗不发一语,良久嗫嚅曰:‘我无此意。'太后唾之曰:‘痴儿,今日无我,明安有汝乎?'"
可怜光绪从小生活在慈禧的淫威下,给吓成了窝囊废,因此蒙了奇冤也吓得不敢申辩。越是这样,慈禧就越坚信光绪必是谋主。再加上康梁在害死了六君子、累得光绪被软禁后还不知改悔,竟在海外招摇撞骗,号称奉了皇帝密诏,资助派遣唐才常回国组织会党,成立所谓"中国议会",以光绪复辟为政治口号。此后唐更成立所谓"自立军",在武汉造反。
这些丑剧进一步加深了慈禧对光绪的猜疑与憎恶,使得光绪在精神上备受摧残,生生被慈禧折磨成了个"精尽青年"。他以九重天子之尊,竟然连"妃溺"都无法甚至不敢"援之以手",当然只能如林妹妹一样"泪尽而逝",如汉成帝一般"精尽而亡"。他的悲剧还不仅在于英年早逝--咸丰比他还少活7岁,更在于戊戌政变后慈禧施加的一系列虐待、侮辱、迫害与折磨。这当然是慈禧造的大孽,但造衅开端实在康。若不是康有为那跳梁小丑出于野心与虚荣,不顾他人乃至亲兄弟的生死而胡作非为,招摇撞骗,光绪也不至于给活活折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