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涉抄本科生论文续:另有两篇论文重复发表

发表:2009-05-05 08: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广东商学院廖丽霞副教授涉嫌抄袭重庆本科生论文事件在网上升级:有网友报料称,在中国知网(国内专门收集公开发表论文的网站)上,廖发表的10多篇论文均能查到,其中有两篇论文惊人地相似,分别在不同时间发表在不同学术刊物上.

这两篇论文分别是: "钱钟书<诗可以怨>解读,尖锐的解结与批判- <诗可以怨>解读" "论通感的表达功能,论艺术通感的表达功能.

经查, "论通感的表达功能"是2005年9月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投稿,发表在2006年第1期上.而类似的论文"论艺术通感的表达功能"早在2001年6月向山西大学学报投稿, 2002年2月发表在该学报上.

"钱钟书<诗可以怨>解读"一文是2002年5月向贵州教育学院学报投稿,发表于2002年第5期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而"尖锐的解结与批判- <诗可以怨>解读"一文,又于2004年3月向中山大学学报投稿,发表在2004年第4期中山大学学报上.

根据中国知网的资料显示,廖丽霞,女, 1960年出生,重庆人,广东商学院副教授,从事写作理论研究.

观点和内容类似的论文为何不同时间向不同刊物投稿?记者多次拨打廖副教授的电话,不过对方一直不肯接听.

业内说法""

重复发表属学术不端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蔡敏认为,这种行为属学术不端.

蔡推测,将自己的论文"重复"发表,可能与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考核方式有关,也就是说,在各种指标考核面前,廖副教授也可能迫于无奈.

蔡透露,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包括教学和学术科研.教学不好评估,因为学生的口味很难协调平衡,那么考核高校教师的主要是学术,学术包含发表学术论文,专着,科研课题等,而这一切都与大学教师的职称相关.特别是发表论文,有的还必须要求在某种层次的刊物上发表.

"大学教师中,抄袭和剽窃还是少数."蔡说,个别老师实在做不出论文,也有可能会动歪脑筋达到目的.

网上调查

八成网友认为副教授抄袭


昨天,本报对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魏巍,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廖丽霞的论文在本报网站上公布,同时,搜狐网站全文转载本报报道并进行了网上民意调查.

结果显示,近80%的网友认为两篇论文非常雷同,可以认定为抄袭,但超过40%的网友认为此事没什么大不了,现在论文抄袭成风很正常,还有36%的网友对此事的态度是"息事宁人算了."

肯定说

整段文字都一样


两篇论文同时公布之后,大多网友对比后认为,雷同的文字部分过于严重,整段整段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抄袭了,只是副教授抄袭得太显眼了,也改一改标点符号嘛!

同情说

天下文章一大抄


让人意外的是,网友们并没有对抄袭事件表现出特别的痛恨,超过四成网友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再正常不过,有的人在留言中还对廖的行为表示同情"本科生的论文一般是不上网的,这次意外被发现了,真是有点儿背.

斥责说

抄袭行为有害无利


一位匿名网友在本报网站上留言说:模仿只是学习的方法,目的在于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作出贡献.像在一些工业领域(如汽车等),技术模仿过来,加以 研究,自己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很好的.但抄袭别人的文章为自己的论文,用于评职称等,对社会有害无利,这样的行为不如"山寨. "

另类说

两人可能都抄袭


一位合肥的搜狐网友说:事情最大的可能是两人都抄自第三人,现在本科生认真作论文的几乎没有,所谓创作记录都是为了应付教学评估编造的,也不一定可靠,千万别当真.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