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北36公里的浮山镇,海拔165米,景区面积为200平方公里。据《大明一统志》记载:"西南有独峰,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若浮",故名浮山。山上有36峰、28怪石、36奇岩和72奇洞。
(网络图片)
浮山被道家视为36洞天之一,早期就有修炼之人在此修行。比如汉代的左慈,宋代的张同之,明朝的雷鲤等。唐代成为仙人的吕洞宾也曾云游浮山,并留诗于雪浪岩。张同之,曾任江西路转运判官,后弃官在浮山修道,其修炼之处被命名为"张公岩"。在其所居之处,有一深1米多的水井,井水清澈见底,甘冽异常,可装6担水。令人称奇的是,井水被提走后,随即就满;天要下雨时,水会溢出;数月不下雨,6担水如故,人称"龙井神泉"。此外,这里还有张公的"炼丹洞"、"洗澡池"、"濯足盆"、"鼎炉洞"和八卦图形的"杵药台"、"杵药池"。
南朝梁、陈时,佛教传入浮山。后创建佛教天台宗的智顗,曾久住浮山,并建有"浮山寺"。《神僧传》记载,智顗的母亲徐氏在怀孕的时候,常常梦见五彩香烟萦回在怀,想要拂去,但总会听到有人说:"这是前世的因缘,福德自至,为什么要赶走呢?"他的母亲还梦见吞下了白鼠,如此再三,深以为怪,就去占卜。占卜师说:"这是白龙的兆头。"等到智顗出生的那个晚上,屋子内亮如白昼。为了庆祝他的诞生,家人想炖肉给客人吃。但是肉一下锅,火就灭了。众人正在惊异时,忽然有两个僧人敲门,并说:"善哉,你儿子有大德,将来一定出家。"说完两个人就不见了。
智顗十八岁时出家,后在浮山修行。一日,智顗梦见一处岩崖万重、云日半垂,沧海无边之地;在山上,一个僧人向他招手,还挽着自己上山。智顗将梦中所见告诉了弟子,弟子说,这是会稽的天台山。于是智顗决定带弟子去天台山修炼,并由此创建了天台宗。后隋炀帝赐智顗为智者大师。
隋唐之后,皆奉浮山为"佛教祖庭"。 北宋,佛教曹洞第七代祖师圆鉴大师在此修行,世称"远禄公"。宋仁宗赐号远禄圆鉴大师,又赐建寺,名为"大华严寺"。明代,山中佛教大兴,寺庵林立,僧尼数以千计。清桐城学者方以智,晚年居于浮山出家修行,自号浮山愚者,卒后葬于浮山东麓。
如今的浮山还留有许多仙迹或圣迹。比如妙高、如来、文殊、玉女、丹霞、飞来等36峰,双蛙、猴头、天鹅、烂河等28怪石,金谷、选佛、滴珠、首楞、隐贤、摘星、张公、穿心、仙隐、招隐、普陀、会圣等36岩,定心、九曲、宝藏、连理、炼丹等72奇洞。从上述一些颇具佛家或道家气息的称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其中曾经蕴涵的神奇故事。其中的飞来峰,紧依妙高峰,绝壁悬岩,如斧劈刀削。在石壁之上,有一奇石好象古人峨冠架在危石上,有腾空飞去之势,故石名"飞来石",峰名"飞来峰"。而位于石龙峰左的雷公洞是因为修者雷鲤而得名。会圣岩是圆鉴大师圆寂之处。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此外,浮山上还有远禄祖师塔、古庭禅师衣钵塔、众僧藏骨的三宝塔等。在距浮山10公里的白云岩,上有四峰顶立,怪石嶙峋,因曾有白云禅师在此修行,故得名。浮山20公里的青山石屋寺,相传为晋代高僧清供所建。
清代文人施尔萃曾作《游浮山》一诗,诗曰:
独爱浮山好,幽怀几度来。
空灵观不厌,
一洞一蓬莱。
来源:正见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