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色泽
关于玉的色泽,古代学者的说法不一,明朝人宋应星认为玉只有白、绿两种颜色,其他颜色都不属于玉。而清朝人陈性以为玉有九色:玄如澄水曰瑿,蓝如靛沫曰碧,青如鲜苔曰珒,绿如翠羽曰卢,黄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曰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赤白斑花曰瑍,是新旧玉的自然本色。
中国字以玉为边的原来就是玉字,可见玉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关于玉的描写,就颜色而言,琼、玫、瑰等是表示红颜色的玉或解释成红色。一块玉料颜色纯一,固然是好玉的主要条件,而玉质温润也相当重要,所以古人对玉的批评,首先就说颜色纯、质地润。
古代的六器分为六色,也就是璧苍,琮黄,圭青,璋赤,琥白,璜玄。以璧苍来说,璧是玉的一种形制,而苍是指璧的颜色,苍玉是什么色泽呢?一般来说是淡蓝中略带浅灰,有点像上天的奥妙。翡翠本身常常是一块材料上有白绿两色,有时还带有红色。像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翠玉白菜,就是玉石的本身有绿、白二色,经过匠心独具的巧作,使它成为一件人人赞美的艺术品。
受沁
古人既以玉为崇高之美的对象,生而佩玉,死而以玉殉丧,便沿习成风。这些附葬物随着人入土,年深日久,相邻的矿物质,便渐渐渗透到玉里,使原来的玉色和玉质产生了变化。铜器入土年久,则会产生青绿色,如土中含铜,玉就会受沁,变成绿色。如受水银沁入,玉色呈黑色。而沁是渗入或吸收的意思,所以就将这种变化称为受沁。
除了殉葬玉器会入土外,还有战乱时,玉遗失的机会很大,也造成玉入土受沁的情形。出土古玉中,有受一色沁的,也有二色,三色,四色,同时沁在一块玉上,也有各种巧沁花色,产生不同纹理变化。古玉入土较久,受沁越深,所以入土重出的玉,没有不沾颜色的。
如果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和说明,那就比较科学化和合理化了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土质的酸化作用所引起的。像日本的滨田青陵氏就曾经考证说明,"从土中发掘的玉,因为受到土中的酸化作用,玉的表面就会产生分解,裂痕循着玉石的脉络而深入到内部。因为含有铁质的酸化,就会变成琥珀黄,或者变化深褐色,也有的时候会变成黯黑色。"这里所指的玉,应该是讲白色的玉,在受沁之后,可能会变成三种不同的颜色。如果是其他颜色的玉,那么在受沁之后所变的颜色,也一定是玉器的本色,再加上黄、褐,或者黯黑色,所产生新的色泽,自然又不会相同。
近年来考古学家们和地质学家们又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受沁是由于玉质在受热之后,所产生的变化。像是玉在石灰岩中加热即可能变成鸡骨白。古玉中的鸡古白是古玉中难得的一种,它的颜色虽然已变得好像煮过的鸡骨一般,仍没有失去其温润的光泽。火烧过的玉则不同,它也变成了白色,但干枯得像一块石灰,没有一点润泽的感觉,这种便不能叫它鸡骨白,二者一看便能分别出来。古代殉葬的玉入土的年代久远,受到地热的影响,于是发生了变化。由于埋葬岩层的不同,由玉器表层深入玉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考古学家们和地质学家们的这两种说法和见解,应该要比玉器商人的揣臆之说可靠得多,也容易叫人相信,至少他们是有学理的根据和实验的证明。
出土古玉讲究沁色的好坏,一些矿物质如水银等,沁入玉体中,如果沁得好,称为巧沁,十分值钱。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玉蝉,周呈雪白色,独两眼泌作赤色,便是巧色,便是巧沁。其他如沁成色如蒸栗,叫做"玵黄",如泌色更深,复原时酷似蜜蜡,则称"老玵黄"。沁色蓝如青天称为"玵青",若色深如蓝宝石,则称"老玵青"。另色如翡红的桃曰"孩儿面"。色如乌金称为"纯漆黑"。又铜绿沁入者形翠石,则称"鹦哥绿"。上述这些沁色,大多为收藏家所喜,但有一种非青非绿如败菜的,称为菜玉,是玉之下品。
清朝时,玉工为能雕琢出精巧的作品,而衍生出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俗名叫"烤皮子"。做这种玉器的目的,不是为作伪,而是喜欢这种颜色。
因为河中玉子有时经日晒水渍,表面上生出一种近乎红黄色的表皮,如果雕一件器物,留着这层皮,倒也好看。以后收藏家喜欢收购这种玉器,而这种材料不可多得,便有人设法做出一层假皮子。制作的方法则采用了伪制古玉的"提油法"。伪制古玉的人有办法可以把新玉烤薰,使它变成旧玉的颜色,叫做"提油"。提油又有老提油与新提油之分,烤皮子便是利用这个方法,把玉的表皮烤成褐黄色,所以叫做烤皮子。烤皮子的办法盛行在清乾隆时代。例如雕成一个桃子,就把桃嘴的地方烤成红黄色。雕一个鸡蛋,有时把全身烤上皮子,好像一个薰鸡蛋。有时把蛋的一端琢平,用泥土糊上,然后烤皮子,烤完之后,把泥去掉,好一个薰蛋切去一端的样子。但是这种玉器失去天然之美,不为赏鉴家所重。
古玉的价值比新玉高,商人便有伪装古玉的办法,伪造玉色的方法就多了。做这种玉器的人十之八九是为牟利,所以采用的方法都是简单而速成,以求本小利厚。以染色法制造出受到尘土浸蚀的表象方式很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将玉用滚开的油炸,使白玉变色,成为古玉般似古朴质实的色泽,美其名叫做"油炸鬼"。
现在有人用化学原料染玉,企图鱼目混珠。染玉的目的无非博得爱玉者的购买欲,其他方面可以提高售价。目前到玉器拍卖场中,除了仿玉之外,也极有可能买到染色膺品:像白底青的玉佩、三彩福禄寿的手环、黑璞的汉玉,这些可能都是经过高温高压加色过的,或人工合成的。一般来说染色品虽绿,但是色是飘在器饰的外表,血色虽红,但是呈现酱色或者茶色,都不是正色,同时更缺少了一种匀润的天然色泽美,这就要凭各人的眼力和经验去仔细端详研判了。
所谓古玉,大多是曾经入土而又被挖掘出来的玉器。玉器入土,在土中受酸化作用而改变了它的色泽,有时变得五颜六色,比未入土前更好看。但是在古玉刚刚出土的时候,是看不出这种颜色的,因为它的外表蒙着一层土锈,我去原来美丽的色泽。小心而慢慢的除锈,叫做"脱胎"。所谓"盘功",就是经常将玉放在手中揉搓,或放在小丝袋内,系在身边,使玉恢复原来的光泽和颜色,大概需要几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若要求快,则用武功的方法,将旧布包着玉,轻轻揉擦,去除土锈,再用新布用力搓,那么玉的色泽会渐渐恢复,三年后玉石可以展现原来的美丽。
经由这些方法,埋葬很久的古玉再注以新生命,而人们在赏玩中,也逐渐产生对玉的尊敬和喜爱,这是不分时代的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