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机制新难题

作者:胡少江 发表:2009-09-13 01: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九月四日至五日,在伦敦举行了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这次会议是为本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匹茨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做最后的准备。九月底匹茨堡峰会的主题本来是关于加强对世界金融市场的管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伦敦会议开会的前几天,德国和法国突然提出了二十国峰会应该考虑现有刺激计划的退出机制问题。看来,关于现有刺激计划的退出机制问题恐怕将成为匹茨堡二十国集团峰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议题。

在对待何时开始和如何进行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问题上,各国的态度不尽一致。虽然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充分表达了对刺激计划的高昂成本和对未来经济发展副作用的担心,倾向于尽早地准备启动退出机制。但是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家对退出刺激计划却表现得非常谨慎。各国的不同态度大致取决于他们对本国经济走出经济衰退的时间表的估计。

德国和法国希望早日开始退出机制,这是因为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在第二季度已经出现了百分之零点三左右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虽然很慢,但是从技术上而言,它们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为负百分之一,这个衰退幅度虽然低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原来的估计,但是仍然处于衰退区间。而英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则衰退了百分之零点七。不仅如此,经济合作组织还预测英国将是在发达国家中最后一个走出经济衰退的国家。

虽然其他国家对待退出机制的态度大体上基于他们走出经济衰退的速度,但是中国的态度却无法通过这一标准来进行解释。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百分之六点一和百分之七点九,而且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会更高。从理论上看,经济衰退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出现;而且从逻辑上讲,不断升高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启动刺激计划退出机制的国家。

但是,中国的态度却绝然相反。关注中国经济的人不难看到,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专业人士对中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的担心,中国总理温家宝近几个月来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坚持刺激计划。就在昨天(九月十日)大连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温家宝再次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

如果说中国对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机制的态度无法用经济增长率来解释,要想证明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经济刺激计划,那便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的程度是无法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的。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无法衡量中国的危机的程度,那么什么标准能够用来准确地衡量中国当前的危机呢?我们很难用这篇短文来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只需要指出,从经济层面上看,中国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极度扭曲的经济结构;二是大量的失业人口。

本来,在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出口剧烈下降和绝大多数产业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相对有利的财政状况将重点放在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刺激国内消费等方面,并以此为契机改变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不良结构。这样做不仅仅有利于短期的危机应对,也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遗憾的是,中国当前的刺激计划的著眼点仍然在经济速度上,对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就业拉动作用不大。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刺激计划主要依赖各级政府的投资和国家控制的银行系统的信贷投放,具有活力的私有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相对作用更加压缩。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使得经济对政府干预和银行支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旦刺激计划停止,中国的经济形势将比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时候更加恶化。尤其是当其他国家纷纷退出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中国经济的问题就会更加突显现出来。这正是虽然享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中国却是最害怕启动退出机制的国家的根本原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