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小用"就属于上述第一种类型。这句成语人们常放在嘴边,是直话直说,意思毋须解释都能明白的,有些人甚至并不知道它还有典故。"大材小用"出自陆游的诗句:"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有一些成语的整体含义已为人熟知,但其中个别词语却不大容易理解,这就要从相关的典故中去找答案。比如"天真烂漫",常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的纯真,其中"烂漫"就是一个需要加以辨识的词。"烂漫",也写作"烂熳"或"烂缦",常用来描绘花草的绚丽或茂盛,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杜甫有"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的诗句,宋代苏舜卿也写过"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在上面两诗中,烂漫 ( 或烂熳 ) 都用来指人,是"热情"和"真诚"的意思。"天真烂漫"作为四个字一体的成语,则是源自元代夏文彦对郑思肖所画墨兰的评价。郑思肖是画兰的高手,笔下的墨兰纯洁自然,夏文彦将画作的这一特点总结为"天真烂漫,超出物表"。"天真烂漫"后来变为成语,用来指人,表示人性的自然和率真,没有矫揉造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成语虽依典故而立,却不拘泥于典故,其含义可以和典故原来的寓意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一样。
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段话:"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这是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一人用橡实喂猴,开始说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猴子嫌少不高兴,那人改口说,那就早四颗晚三颗,猴子以为多得了橡子而转怒为喜。
庄子的这则寓言旨在告诉人们,有些事表面上有变化,实质却没有变。后人也有借此寓言,告诫人们不要受人花言巧语的愚弄。然而如今"朝三暮四"作为成语使用,其含义已经变了,它被用来比喻做事拿不定主意或反覆无常。
"难兄难弟"常用来指两人同处困境,或彼此曾经共患难,还可以用作讽刺,意思是说两人都不好。拿这一成语的含义和其原来的典故作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差异很大。
"难兄难弟"一语出自南北朝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段话:"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这段文字说的是,东汉人陈寔(太丘),有两个儿子元方和季方,父子三人都很有才学,也同为当时的名士。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常在一起比较和评论他们父亲的功德,为此争论不休,谁也不能说服谁,于是就去找祖父做评判。
陈寔回答是,二人父亲的道德和才学都很好,难分高低。
此外,也有人认为"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二人父亲的功德都很高,旁人很难与他们两人比肩。
无论依据哪一种解释,在原来的典故中,"难"都是"不容易做到"的意思,而在如今使用的成语"难兄难弟"中,"难"却是"灾难"和"不幸"的意思,二者在普通话中的发音都是不一样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反而不能为典故牵着鼻子走。
所有的成语都是约定俗成的,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寓意和适用环境,如果死扣其原始的典故,就解释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