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谋反被杀实乃一大冤案(图)

发表:2010-01-25 01: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韩信是汉朝开国功臣,官拜上大将军,曾受封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他是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这样一位人物竟因"谋反"而被杀害。多少人为他感到惋惜,心怀不平。

很多历史学家或小说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说韩信是因与陈豨合谋造反,事发后而被杀。但是也有一些史家学者对此表示怀疑。

关于韩信传记最权威的记载就是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此要了解韩信的历史,我们首先必须读懂这篇文章。下面就是书中与韩信被杀有关的段落。为大家的方便,此处给出白话译文。原文作为附录列在本文的最后。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可率百万之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被称为兵仙。在上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拿自己身家性命当作儿戏的庸夫莽汉。仔细读过这段文字,不难产生几个疑问:

1.当时陈豨是刘邦信任宠幸的臣子,而韩信早已被贬为淮阴侯,刘邦也曾两次想杀掉他。手中已没有任何实权,而且处于被怀疑,被监视的状态。韩信根本没有任何谋反的资本。没见到以前与陈豨有什么交情,偶尔拜见韩信时,又知道陈是受刘邦信任的人,韩信竟然跟他商量谋反的事,这有可能吗?

2.当时淮阴侯拉着陈豨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私谈,他们之间的悄悄话又是什么人听到的哪?

3.韩信已无实权,怎么就能凭着一张嘴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并且发动他们去攻打皇宫呢?这不明显是诬告吗?

再看一看韩信最终是怎样被杀的,"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就是说,当韩信被萧何骗到宫里之后,吕后命令埋伏好的兵士们把他捆住,立即就在宫内杀掉了。未经审讯,没有任何证据,就把汉代立国的首位功臣杀掉了。甚至都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刑。

吕后杀韩的借口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有交待,就是下面这段文字:"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就是说,韩信手下一位家臣(名叫栾说)因得罪了韩信而被关闭,且还准备杀掉他。栾的弟弟就把一封告韩信谋反的告密信交给了吕后。这封诬告信就成了吕后杀人的唯一借口了。

有人会问了,司马迁是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怎么会在他的著作中露出这么大的破绽呢?其实这正是司马迁伟大之处。他明知细心的读者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还偏要这么写。大帽子先给韩信扣上,然后在众多细节中露出破绽,细心的读者只能得到一个结论:韩信谋反完全是一个假案,冤案。如果再联系《史记•淮阴侯列传》前半部分的描写,这个结论就更加作实了。

早年韩信曾投奔项羽,在项的手下不被重用,后来就转投刘邦去了。在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以后,屡次为刘立奇功。有一次项羽派一个叫武涉的去鼓动韩信反叛刘邦,说韩只要举起反旗,天下就是项羽,刘邦和韩信三家分了。而如果项羽失败了,你韩信必为刘邦所杀。韩信立刻义正词严的回答:"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武涉走后,另一位叫蒯通的再次出奇计,仍旧想以三分天下打动韩信。 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通翻来覆去的规劝都不起作用。韩信不忍心背叛刘邦,拒绝了蒯通。

我们看到,当韩信手握重兵,而且在刘邦处于困境时都没有谋反之意。反而在不被信任,在天子眼皮子底下受监视时,还要谋反。有这可能吗。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写韩信谋反呢。司马迁曾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为了完成《史记》的编撰,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屈辱。他把《史记》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司马迁深知,如果如实写出韩信冤案的实情,那就会被认为对当朝皇上祖先极大的不敬。他自己命将不保,《史记》也绝不可能流传后世。一句话,没有如实记载韩信冤案实情的可能性。但司马迁也不会违背历史学家的良心,对韩信泼污水。他只是把当时官方的说辞搬到书中。为什么读者看出那么多破绽,漏洞,因为官方公布的案情就是那么多矛盾。因为那就是一场冤假错案。

说起来,这种写法还不是司马迁的发明。那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春秋笔法"。古代认为《春秋》为孔子所定,书中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都有微言大义寓乎其间,严于褒贬,曲笔微词,故称"春秋笔法"。

我们现在可以明确的回答前面的问题了。韩信并没有谋反,他的案完全是个冤假错案。刘邦出于妒忌心和私心,曾千方百计要杀掉韩信。最后终于被手狠心辣的吕后了了心愿。更残忍的是,还诛杀了韩信的三族。


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关段落的原文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var nofee=0;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