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俘系列之一:红色滑铁卢(5)(图)

作者:穆正新 发表:2010-01-27 22: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片说明:志愿军战俘获释后乘车前往仁川

第五章历史为他们作证

志愿军战俘事件自始至终处在国际媒体的密切关注之下。它的每一步进展情况,都牵动着各国人民的心。当自由世界对共产专制的重大胜利终于到来时,各国媒体均以最快速度加以详细报导。《纽约时报》当日用头版以及三版,配以多幅照片详细报导了反共战俘们步出中立区的"印度村"后受到联合国军官兵、韩国政府、专程前往迎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以及媒体记者欢迎的热烈场面。报导说,喜气洋洋的反共战俘们队列整齐地进入联军防区。联合军主管此次战俘遣返转运的布赖恩将军在拱形的自由门前亲自与战俘热情握手庆贺。战俘们开怀地欢笑歌唱着,这个交接转运区无疑成为最具有喜庆气氛的地区。几个月前这一地区也举行过战俘交接仪式,但那时的气氛还带有几分肃穆。而今天这里人人看上去都欢乐开心。最为兴奋的莫过于台湾来的媒体记者们,他们争相与战俘握手庆贺,激动地交谈欢笑,以至于忘记了采访。笔记本和铅笔掉落得到处都是。当战俘们登上卡车即将驶出"自由村"时,周围的联合国军官兵以及各界人士齐向他们敬礼欢呼。兴奋不已的战俘们不顾严冬气候,将卡车上用于遮挡风寒的篷布扯开,探出身子向沿途欢迎的军民高声致谢。

志愿军战俘高文俊回忆:

"当车队离开中立区时,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非常壮观!主要路口都派有美韩宪兵指挥交通,直升机更不时在低空巡逻。这一天,人人在为中韩反共义士服务。路经城镇时,韩国人民扶老携幼,列队路的两旁,对着车队欢呼,"党心,巧斯米达!"(韩语是你们最好的意思)。美军官兵们也来到路旁,高举双臂,大喊"Hello,Hello!"。欢呼之声,此起彼落;一路之上,不绝于耳。韩国老百姓有不少身着传统华服,像庆祝佳节和外出赴筵一般,无不兴高采烈,喜形于色。小朋友们向着大家不停的挥帽致敬,老人家则行膝手礼,民众如潮水似的汇集成盛大的欢迎场面。他们不畏寒风,不怕冰霜,以列身欢迎人群之中为荣。代表们在弟兄们未到之前,遍发中美韩小国旗。因此,由汉城至仁川途中、路旁、人群里、公共汽车上,到处都是我们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华侨们的高跷、台阁等民间艺术,全出现在街头。不仅醒目引人入胜,且锣鼓喧天,震耳欲聋。乍看之下有置身于国内之感。在仁川码头,约有两千多位侨胞,更是敲锣打鼓欢呼不停。联军军乐队阵容强大,演奏名曲,好似欢送伙伴远征一样,以壮行色。悠扬乐声,非常悦耳。斯情斯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有的侨胞热情洋溢,根本不理用线索圈成的警戒线,奔向最接近我们弟兄的地方,拉大嗓门高喊"老乡!你们辛苦了!"。他们虽去国多年,然仍能操着山东口音,教人听了,真是亲切!他们送走了一批,接着再欢送新的一批。他们为了表示同胞爱,对支持工作出钱出力,元月二十日这一天,他们更是从早到晚,伫立在冷风中、大街上、码头旁,为了欢呼致意,喉咙都喊哑了。他们更忘却了自己的饥渴,这种忘我、奉献、爱心、助人的精神,实在教人深铭肺腑,感激涕零!"

"联军总部为了使一万四千人平安到达目的地台湾,特成立了一支特遣舰队。根据报导,美军慎防出事、发生偷袭,除十五艘运兵的登陆艇外,还派了满载百架战斗机的航空母舰一艘,潜水艇两艘,另有补给舰及油轮,共计二十艘兵船。加上美国为了坚持"志愿遣俘"原则,又多打了一年的韩战,复赔上了数以万计的宝贵生命,如说他们不是为了理想而战,便没有理性了!所以说他们充分发挥了"铁血担道义,路打抱不平"的精神!"

 

图片说明:获释的志愿军战俘在仁川登船前往台湾

中共为了掩饰自己的惨败,却向国内人民宣传反共志愿军战俘们"被美蒋押往台湾"。中共的某些宣传物竟无中生有地编造他们怎样被"押送"的细节。例如解放军"作家"靳大鹰的《志愿军战俘纪事》里是这样写的: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日清晨,许多还在等待通过朝中代表解释,以便返回祖国的志愿军战俘,在睡梦中被人五花大绑,然后一个个串成串,强行拉出了中立区战俘营。顿时哭号声、怒骂声响成一片。美军和国民党特务、败类里应外合,把×万×千多名志愿军战俘武装劫上驶往台湾基隆的军舰上。有的战俘挣开绳索,撞在卫兵的刺刀上。有的一头扎进茫茫的大海......"

想来该作者不是处在梦中,就是处在高浓度酒精的作用之下。否则不可能写下这些连当年在中立区采访的新华社记者看了也会脸红的字句。这是多么卑琐可怜的心态。而几十年来一直依赖编造故事来自慰,也可见共产党内心的创痛有多深。

中国人经过朝鲜战争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联合国军司令官约翰•赫尔于1954年1月23发表声明说:

"今天,这两万二千余人,自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役凯旋归来,重新获得平民身份和自由。他们从停战协议签订之后,奋斗了六个月之久。这六个月中,他们历经磨难,包括被遣回旧日阵营,失去联合国的友善保护,韩国冬天的酷寒,共党的"解释"和广播,以及渗入他们行列中的共党特务的诱骗,他们屹立不动,成为活生生的典范,为千百万仍在共党迫害下的人们,提供自由的希望。"

"这一天,是自由世界决心从事抵抗共党侵害自由人民生命、土地的新时代的开始。今天,联合国所久经奋斗的不得强迫遣俘的原则,巳经巩固确立。从这一天起,每支共党军队里的所有士兵,都能了解一件确实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可以向自由世界寻求并得到庇护。"

"对于这些如此勇敢地反抗共党诱骗和威胁的人们,自由世界不仅要提供庇护,还要欢迎他们。他们的榜样,很可以成为一个灯塔,以引导现在共党暴政下受迫害的其它人们,到达自由和人类尊严的圣地。"
赫尔说对了。一万四千多名不屈的反共志愿军战俘的确是遭受共产政权奴役人民的榜样。实事求是说,中国人经过朝鲜战争后,的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而这尊敬,不是别人,正是这一万四千多决死抗拒西洋马列邪教政权的普通中国人挣来的。

自由的代价极其高昂

但是也必须指出,自由世界各国并非自开始就愿意出手援助这些反共战俘们。联合国军方面一开始并不重视反共战俘们的要求。当时联军决策机构更关心落在对方手里的本方战俘,希望能够早日把他们换回来。联军战俘监管当局有意压制反共战俘的要求。他们用苛刻的条件去甄别战俘,试图把尽可能多的志愿军战俘逼回中国,以便让中共少失面子从而容易达成停火协议。他们迟迟不答应反共志愿军战俘们去台湾的要求;也不承诺让他们长期留在韩国或到别的国家去。

联合国军还阻挠当年代表全中国的合法中国政府介入此事。当时各国记者可以经常在战俘营区采访;国际红十字会人员可以不经事先通知而进入营区检查生活和卫生状况;西方各国的一些学术机构也得以进入营区从事访谈调查、搞课题研究。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华民国政府却被刻意排除在外。联军需要汉语北方话服务人员,必须先在美籍华人、香港、新加坡等地招募,不足时才从台湾招募。中华民国政府无法向反共战俘营运送慰问品。直到停战协议签字后,联军才允许这种慰问活动。但台湾来的慰问官员仍有一度被禁止入营区,只能隔着铁丝网"宣慰"。为了防止亲共战俘们升五星红旗闹事,联合国军监管当局甚至曾禁止反共战俘升起青天白日旗,尽管那时这面旗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楼前飘扬。种种出卖性的措施非但没有能够换得共方的理性响应,反而助长了共产党变本加厉地索要所有战俘的气焰。战俘营里的共产党组织更加紧威胁欺骗志愿军战俘。联军监管当局的冷漠态度正好帮助共产党组织控制了一部分战俘。回国的那6千多志愿军战俘很多人真正是遭到裹挟的受害人。回国战俘中之所以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遭到中共当局不同程度的迫害,就是因为中共知道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不愿回国,只是战俘营中的共产党组织威胁欺骗成功地控制了他们。他们回了国,厄运从此临头。

中华民国政府对反共志愿军战俘的声援,当然算得上"最多最强",也算得上"最早",但却算不上"及时"。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台湾当局和社会各界习惯地把志愿军战俘看成"共匪"的一部分,以"共俘"、"匪俘"等字样相称。直到1952年初,台湾报纸上还有"巨济岛上匪俘自相残杀"标题。多少还带有旁观者意识。

面临外部世界的冷漠迟缓,反共志愿军战俘们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亲身经历了中共毫无人性的残忍统治,对这个洋教邪党的本性十分清楚。他们彻底打消了任何幻想,抱定必死的信念去拚搏,当然希望外部世界及时帮助他们。当外部世界为了种种不同利益争执不休,忽视他们的境遇时,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他们只是靠着自己的信念坚持下来。他们不给自己留退路,明明白白地向全世界申明:宁可自杀也不返回共产政权的魔掌之中。要么获救,要么赴死,不含糊。正是这种"鱼死网破"抗争到底的精神震撼了外部世界,唤醒了自由世界的良知。各国人民清楚看到,"自由"这个在多数自由世界人民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竟是如此珍贵难得,以至于成千上的万的中国人宁死也不舍弃自由。各国舆论和民间团体纷纷对他们表示同情和支持。自由、人权、尊严等等在共产国家里最无价值的东西,始终是非奴性社会成员们准备认真捍卫的目标。即便像《纽约时报》这种具有深厚反战传统的美国媒体,也发表评论和读者来信敦促联合国军不要在战俘问题上向共产党妥协。各国各界人士对反共战俘们的强烈的同情态度给联合国当局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于是联合国军方面的态度也日渐明朗。到1952年5月,联军当局终于向共方摊开了自己的底牌:其它问题或许可以再妥协,但"志愿遣返战俘"这个原则问题上决无再退让的余地。贵军要打,就继续吧。

共产党白纸黑字地签字画押,接受了"志愿遣返"原则

认真说,"志愿遣返战俘"能否确立,对双方都有"性命交关"的影响。任何可能与共产军队交战的国家都不能不考虑:一旦共军官兵知道当俘虏后早晚还要被强制遣返的话,那么以后谁还敢投降?而共产党要考虑的则是,如果接受了"志愿遣返"的先例,那么今后发生战争时还能指望有多少人不会趁机逃走?双方顶在这样的原则问题上,谁也不打算退让。所以战争只好打下去。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