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0-03-16 10:01:14作者:
据说在中国西部高原一座大山里,有人发现了一些一万两千年前的石碟,上面的神秘文字,是来自名叫杜立巴人的外星生命。有人相信,这些石碟记载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外星人是否早在一万年前就造访过中国?那些神秘的石碟是否与今天的UFO目击事件存在联系?
请跟随我们,一起探寻中国的罗斯韦尔事件。
据说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事件,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端的巴颜喀拉山脉。1938年,一位考古学家带领一支考古队来到那里。他们考察了一系列相互连通的山洞,他们的发现令人惊叹不已。
但这些并不是普通的墓穴。这就是所谓的杜立巴石碟。据说,石碟中心有一个孔,表面有螺旋形的凹槽,从中心延伸到边沿,凹槽上面布满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
据称,这些杜立巴石碟被当作文物归类保存起来。大约20年后,一位中国教授对破译石碟上的象形文字产生了兴趣。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这位教授就成功解读了这些外星文字,在石碟里这些外星生命自称杜立巴人。
故事是这样的,1万2千年前,外星人的飞船坠毁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他们在山洞里留下这些石碟,随后离开。尽管这一研究报告包括他的作者,随后不知所终,但杜立巴石碟的故事并没有被人遗忘。许多报刊杂志的报道,使得杜立巴石碟故事广为人知。
从那以后,杜立巴石碟的故事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一些UFO研究者称,在巴颜喀拉山脉,杜立巴人的故事已经通过口述的形式流传了下来。有些古老传说,讲到早期部族首领的怪异相貌,让人联想到外星人。更有一种说法,认为杜立巴人来自天狼星。
UFO研究者普遍认为,古代传说中的神灵,其实就是外星生命。但是到现在为止,有关证据只有两张照片和一个可能是用外星文字记录的传说。
外星人是否真的在一万两千年前造访巴颜喀拉山?接下来,将展示一些关于杜立巴石碟的新发现,并提出一些能够左证外星人在远古时代到访过地球的证据。
据称,1938年,一支考古队在与世隔绝的巴颜喀拉山脉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在山洞中发现了形状奇特的遗骸和数百个神秘石碟,被称作杜立巴石碟。但那些山洞后来再也没有被找到过。
据说,当时考古队还在石壁上发现太阳、星星以及其它天体的图画。
研究者介绍:有些画画了一个太阳系,或者说有人认为它是太阳系,还画了一些其它的星系,在这两个部分当中,有一条线连着,也许这就是杜立巴人,杜立巴石碟从那个星系到这里来造访留下的一个星图。
这些类似星象图的壁画,是否可以证明外星人在一万两千年前来到了巴颜喀拉山?
UFO研究者认为,世界各地的古代艺术品,似乎可以证明早期的人类曾与外星人做过接触。最早的例证是3万年前原始人的洞穴壁画。
天空是远古人壁画里常见的主题,因为天空本来就是古人一开始关注的东西,对于原始民族来说,天空是他们最早的文化资源。他们仰望天空,觉得很神秘。所以对天空做各种各样的假想,这些假想使他们最早的文化的起源。
人类对于宇宙的遐想,成为各个时期艺术作品中最为普遍的主题。国外研究者认为,艺术品中所展现的神秘物体可能是来自其它的星球。法国的史前时期,人们对三角形的物体充满了神秘色彩,有些画像中人们手持着奇特的工具,而且好像还戴着头盔。有人断定,这些画像就是远古人所描绘的外星人。
但UFO研究者也承认,还存在其它可能的解释:也可能就是布罗德酋长做一些祭祀,让绘画者描述出来了。
对于杜立巴石碟,是否也有类似的解释?有学者依据它的外形,对石碟来历作出新的推断。
研究者猜测:这个石跌很像育碧,因为中国古代的育碧放在墓穴里,人们觉得可以免除一些魔鬼的侵扰和灾害。有人怀疑既说这个很像墓穴,又有很多石碟,它是不是相当于中国古代用的育碧呢?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一块玉璧,是春秋时期那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而最初的璧,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用于祭祀的礼器,是王权的象征。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周朝用于祭祀的礼器共有六种:璧、琮、圭、琥、璋、璜。分别对应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其中以璧来祭礼天,璧在六种礼器中地位最高。
从商周到秦汉,几乎所有的玉璧,都保持着相同的形状,也就是杜立巴石碟的样式,圆盘形状,中间有一个孔。
而那个破译外星象形文字的说法,也很值得怀疑。如果确有其事,那么这位破译者,就是远远超过曾破译过古埃及文字商博良的语言天才。
但是这里面会有一个误解,因为外星人的文字不一定象形的,即便是象形的,也是像其它外星的那些人或事的形。
埃及的罗塞塔石碑是公元前196年雕刻成的,用来记录法老王的功德。石碑使用了三种文字,包括古埃及象形文字、简化象形文字和希腊文。1822年,法国历史学家商博良,在经过多年研究后翻译了这些碑文。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他同时精通希腊语和古埃及语。一般来说,在对相关语言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很难翻译出这样碑文。
据说,杜立巴石碟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光电特质。这引起上个世纪6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的研究兴趣。据说在检验了这些石碟的成份后,苏联的科学家对杜立巴石碟的整体图案进行了研究。
有些石碟的直径是30厘米,有些石碟的圆周是30厘米,中间有一个手指大小的洞。有一条螺旋的凹槽从中心延伸到边缘。于是,苏联的科学家将石碟放置在一个可旋转的装置,试图播放它们。
突然,检验设备发出剧烈的震动。据说这是因为石碟曾经被放置在很强的磁场里所致。
有些UFO研究者认为,这说明石碟是信号装置。
杜立巴人是否像电影《E.T.》中外星人所做的那样,凭借石碟向他们的星球发送信号?为什么那些文字排列成螺旋状?
自然界中,螺旋线是一种普遍法则。在艺术史上,螺旋形也是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在我国,人们发现了这些公元前3千年的彩绘陶罐,上面用画笔和颜料绘有螺旋形的图案。而就在同一时期,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他们用螺线表示数字100。螺旋线是绘画中极为普遍的题材,它们有极为广阔的时空分布。
如果杜立巴石碟真如所说的那样神奇,并带有电荷,那么这是否就是中国的罗斯韦尔事件?
1947年7月美国新墨西哥州,据传发现了UFO坠落的残骸,甚至包括外星人尸体。随后这些证据消失无踪,只有若干证人的口头目击描述,至今难以确证。但由于此事广为流传,因此罗斯维尔已经成为UFO登陆地球事件的代名词。
那么杜立巴石碟的故事又怎样呢,它是否证据充分,能否被称作中国的罗斯维尔事件呢?
关于美国的罗斯威尔事件,报刊杂志连篇累牍的报道,紧接着电视上目击者频频露面,然后不断有相关的图书出版。这样,罗斯韦尔事件开始广为流传。但是迎合读者的娱乐性报纸长篇累牍的报道,严重降低了罗斯韦尔事件,和杜立巴人事件的可信度。
最初报道的来源,现已无处可查,而报道的方式也令人质疑,被娱乐性报刊广泛报道,提高了公众关注度,也促使更多研究者加入到寻找证据的行列。
中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域辽阔,气候恶劣,以往交通不便,很少有旅游者进入。方圆2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拔是6000米,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只有一个公路通到那里,人迹罕至。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在这荒凉地带的一个叫做维朗的村落中,生活着杜立巴人的后裔。据说维朗村民身材普遍不高,与传说中的外星人外貌很吻合。
这个扑朔迷离的村子之所以扬名域外,是因为一位英国探险家自称造访过那里。1978年,作家戴维·阿甘姆帮助出版了英国探险家卡尔·罗宾·埃文斯的旅行日记,书名是《流亡的太阳神》,内容介于科幻和纪实之间。
这本书非常的轰动,但是很多人怀疑是不是真实的。调查结果是作者本人确有其人,但是这位埃文斯博士很可能是虚构的,既然这个人是虚构的,那么他经历这些事件也都是虚构的。
1998年8月,戴维·阿甘姆在英国的著名杂志《奇异时代》上承认,《流亡的太阳神》是一本虚构的小说。
但坚信杜立巴事件的人们,仍对此难以释怀。就像罗斯韦尔事件一样,杜立巴人事件不断被人关注,并且新的证据也已经被找到。是否在我们的外层空间漂浮着巨大的、有螺旋图案的杜立巴石碟?
据称,在中国发现的杜立巴石碟是一万两千年前迫降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制造的。UFO研究者戴维·塞雷德称,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穿梭机在太空拍摄到一些令人震惊的画面,有形似杜立巴石碟的神秘物体在太空漂浮。他认为那是外星人的飞船,并将它们称为“美国宇航局的UFO”。
杜立巴石碟与美国宇航局的UFO有惊人的相似:石碟中央有一个圆孔,边缘有呈直角的切口,而且表面有螺旋形分布的纹样,这些都与在美国宇航局的录像带中所看到的完全相同。
美国宇航局对外公布的大量太空影像中的一部分,是由哥伦比亚穿梭机在执行编号STS75任务时拍摄的,唐纳德·比安奇天文馆主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斯蒂芬·沃尔顿博士,仍然记得这次飞行任务。
斯蒂芬·沃尔顿博士回忆道:在这次特殊的飞行任务中,宇航员尝试通过一个安装在穿梭机底部的很长的金属线来发电。但不幸的是,金属线折断了。
这些物体好像是从垂下来的金属线旁飞过。塞雷德据此确信他们就是飞碟。戴维·塞雷德认为,它们以不同的速度运动,这表明是由内在动力驱动的。
但沃尔顿却有不同看法: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物体突然快速运动的时侯,恰好是穿梭机点燃推进器的时间。
虽然没人能确定这些物体上的奇特螺线是什么,但每个人有都有自己的解释: 戴维·塞雷德认为:当我定格影片,就会看到一条螺线从中心延伸到边缘。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把图像拉近,我们会发现它们在不停地颤动,并发出奇特的能量波;斯蒂芬·沃尔顿博士却不认为这些闪光和电流有什么关系,他认为那只是光学效果,认为这些可疑的物体只是航天摄像机的光学幻象。
斯蒂芬·沃尔顿博士解释道: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块在阳光中转动的太空碎石,它会不时发出闪光。它的闪光又与摄像机每秒30格的速度产生交互作用。
沃尔顿的一个简单实验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斯蒂芬·沃尔顿博士解释道:我手上是一个喷雾罐的白色塑料盖子。如果将它放在摄像机前,然后我们将摄像机移开使之失焦,你会发现这个白色盖子的模糊影像看起来就像一个甜面包圈状的物体,边缘是圆形的,中间有一个洞。
但一些对飞碟深信不疑的人,对这种解释表示怀疑。
就像对罗斯韦尔事件的反应一样,一些UFO研究者认为美国宇航局的影片,证明美国政府正在隐瞒其已经抓获外星人的事实。
能否找到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呢?
1947年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坠毁事件的物证已经无处可查,而杜立巴石碟的物证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约在1974年,一位了解杜立巴石碟故事的奥地利工程师声称,他在中国有了惊人的发现,是一张酷似石碟的照片,但是上面的石碟没有凹槽,无法断定它们就是杜立巴石碟。这些宝丽莱相机照下来照片是仅有的证据。所以人们要问,是否这只是个骗局,还是真的确有其事?
经过国内ufo研究者的调查,西安没有哪家博物馆曾经展出过所谓的石碟,外观与此相似的出土文物大多是玉璧或是普通的石雕。所以,直到今天,杜立巴人事件的证据也只是几张照片而已。
人们之所以比较相信或者热衷于杜立巴事件,因为它实在太吸引人了,而且既然世界各地都有罗斯威尔事件,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中国的罗斯威尔事件。
其实许多研究者,也意识到杜立巴事件在人证和物证方面的不足之处。
豪斯多夫在他的著作《中国的罗斯韦尔事件》中指出,杜立巴石碟以及其它重要的物证已经遗失或是被损毁。因为已经时隔50多年,是否它还被搁置在某一个角落,或许是被一位了解其中奥妙的ufo爱好者有意收藏起来?我们都无从得知。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而奥秘也被时间渐渐稀释。现在很难辨别事实和幻想。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ufo目击事件,总能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众所周知,因为出于政治的需要,历代宫廷都设有观测天象的部门,也因此保留为数最多的观测文献。其中很多记载了类似ufo的目击事件。
公元前139年西汉武帝时期,“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这颗不同寻常的亮星,让人联想或许这就是一次ufo目击事件。
《晋书》记载,公元317年的一天,三个发强光物体在白天出现,景象壮观.特别是提到“左右两珥”表示此发光体不是圆形,而是左右侧突出如耳,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飞碟外形轮廓。
明代文献,则记述了一次酷似组队飞行的ufo目击事件:明武宗正德年间,一个暮春黄昏,南方出现一颗青白色的流星,尾部托着光迹,起自东南,缓缓划过天际向西北飞行,紧随其后,有几颗小星起而跟随。
清代的新闻时事画刊《点石斋画报》一则报道,被誉为中国ufo观测史上最出色的一篇生动详实的UFO目击报告:一幅名为《赤焰腾空》的画,事发地点是1892年秋天的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熠熠火焰。画家如此记载:'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金陵城南,忽见一球形如巨卵,色呈红色,飘荡半空,自西向东,其行甚缓。由于傍晚天空浮云遮蔽,天色昏暗。这红色球体,看的很是分明。当时围观的百姓不下数百人,大约一顿饭的功夫,红球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有人说这是流星过境,但有人反驳说,流星通常转瞬即逝。而这红色的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持续时间很长,不可能是流星。有的说是儿童放天灯,但是当时的风向是向西北吹的,而此球却是逆风而行,向东飞去,显然不是天灯。人群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这篇报道将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物体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等因素都明确记述下来,甚至还包括现场目击者的种种解释猜测。堪称细致完备。
这篇报道将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物体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等因素都明确记述下来,甚至还包括现场目击者的种种解释猜测。堪称细致完备。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受境外相关报道的影响,中国也兴起了ufo热潮。
尤其是1981年一次目击事件,目击者超过几十万。紫金山天文台先后分别收集到一百多份目击报告。
根据目击者描绘的复原图可见,这是一个螺旋状的UFO。它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陜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跨越距离约两千公里。
对于这次目击事件,研究仍在继续。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ufo爱好者为数众多,因此近年UFO目击报告数量也比较多。根据媒体的统计,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UFO俱乐部--中国UFO研究会,并且有发行量达数十万份的UFO刊物。UFO爱好者和学者定期会面,交流观测技巧,探讨相关报道。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杜立巴人事件是否是中国的罗斯韦尔事件?
研究者认为:杜立巴事件证据模糊,而且通过所有的分析看,基本上是虚构的一个故事。
科学理性永远与充满想象的动人故事相伴随行。与罗斯韦尔事件如出一辙,杜立巴人事件也包括了迫降的宇宙飞船、外星人甚至还有传说中他们的后裔等等吸引人的热点。
如果它是真的,中国的外星人故事将要追溯到一万两千年前。但物证的缺乏使研究者很难采信。
杜立巴人事件所涉及的人,包括中国的科学家,以及报道过此事的记者,都不曾在其它的地方被提起过。没人知道他们是谁。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确实存在过。
但是仍有人对此坚信不疑。
豪斯多夫认为:我确信,这些石碟背后隐藏着事情的真相。我相信716块石碟中的大部分仍在石洞中。也许某一天,再次有人偶然探访那里并发现这些石洞,那将是轰动世界的事情。如果能再次发现那些石碟,那么有关杜立巴人的故事将被重新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