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功能政治化
─近千机构协助首都维稳处突
仲足步
一月下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郑重其事地发文,要在半年内取消数千家地方政府的驻京办事处。消息一出,立刻引来网民喝彩。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个尴尬的旧话被重新提起:早在二○○六年初,时任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就曾在中纪委全会上指出:“地方和企业驻京办事处存在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尔后国管局受指派研议驻京办去留问题。结果,事情不了了之。
四年之后,中纪委的书记换了,但是各地驻京办却比当时增加了一倍,达一万余家,若包括所属宾馆等服务机构的人员在内,其队伍总计约有二十万人。驻京办是腐败的巢穴,因此它也成为吴官正的姓名政治学解读的最好注脚──没有一个官员是有正气的,都邪了。
地方软抵抗硬话打折扣
为了说明现在的中纪委对吴官正主政时清理驻京办政策的延续,新华网高调发表文章说:“数千驻京办半年内或可全部撤销。”接着,笔锋一转,告诉读者主要是撤销县一级设的驻京办,声称:“高层信息显示,此次方案仅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北京办事处,经济特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予以保留。“消息传出不久,如山东省政府写给国管局的报告称就遭到地方的软抵抗:山东省的市县两级驻京办,严格执行派出地党委与政府的指令,在接待和遣返上访人员方面功不可没,为维护首都稳定,处置突发事件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方面的说法虽然有其自表功劳的因素,但是所反映的驻京办政治化的转型尚是实情。据不完全统计:仅二○○九年内,各省经由驻京办负责从中央信访单位转交的访民多达四百万人次;驻京办接待地方紧急进京的接访官员多达五十万人次,总计支出招待费用二十亿元人民币。地处相对偏僻的甘肃省张掖地区的一位接访官员透露:他们的专门接访工作小组比省长进京的频率还高,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迫于地方的软抵抗,国管局不得不降低调门,改称“积极促使地方驻京办的转型“。
目前,一些地方驻京办也开始主动“变脸”,有的以地方某个专业协会驻京的名义运行,原来租住的宾馆或自购的办公用房也改为退租或变卖,改在居民小区内租住民房。官商合办驻京办是为一种变通方法。更有一些聪明的地方政府不仅把驻京办名字改了,而且采取出城驻郊的策略,转到和北京接壤的河北廊坊市所属燕郊,固安重选新地址。
大学策略高挂靠加联谊
国内新闻媒体大多注意到地方政府与大企业的驻京办运行,特别是其中的腐败行为,但是,很少注意各地高校的驻京办问题。地方高校领导有比地方政府官员更充分的理由拥有驻京办事处,他们认为这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必要手段。有的高校虽然身在地方,却是部属院校即拥有中央身份,来京设办事处理直气壮。
一位常年研究中国教育制度的体制内专家说:“只要北京还是权力批发中心,只要大学衙门化的态势不变,驻京办这种权力寻租现象不可能消除,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据这位专家透露:二○一○年上半年,首都二流三流高校的行政任务之一就是和地方院校加紧联谊,把地方高校驻京办改为联办的学术机构。估计此种以学术之名而行寻租之实的机构,年内将增加七百余个。挂民办牌子的杂牌院校对此热情最高,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联谊形式从地方吸收生源。
地方高校驻京办总体文化素质虽然比政府方面要高许多,但是,行事方式却没后者圆滑。比如说,地方官员没人将情妇安排在驻京办住宿,至少是不在此处寻鱼水之欢,但是,高校的权贵们却把驻京办当成了安乐窝,有的公然带情人入住。后者一位知情人士嘲笑前者:“连情人的开销都在驻京办那里出,可见大学的头头们有多抠门儿!“
经济当幌子 情报是命脉
驻京办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本是无可厚非,就算其职能主要是“跑步要钱”,对地方也无大害,所以地方百姓没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驻京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确实为地方企业出了不少力,如获取产品的国家级认可,以及为地方特色产品做展销,凡此等等。但是,随着市场程度的深化,地方品牌企业不再需要驻京办的帮助,甚至视后者为累赘,生怕后者将自己在京的经济情报泄露给本地同行,导致税务局追缴税款。
为何在这种情况下,驻京办不及时撤销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官员需要中央的情报,即没有人相信红头文件上的信息是准确的,只有综合北京各种渠道的消息,才能摸透中央的真实意图,特别是中央领导的权力分配动向。中央的真实信息不能通过书面或电话形式传递,只有地方领导悄悄进京和驻京办里的亲信面谈,才能得到可靠消息。对于地市级的地方政府和党委,情报是他们仕途的命脉,因为省里不会给他们真实消息,而且他们要从地市往上升一步,必须得到中央方面的支持。换句话说,在中央建立了私人关系,好在省里弄到一席之地。
即便是不想升级,拿到北京方面的政治情报也是关乎仕途的。比如,中央内部决定抽查哪几个省的建筑材料质量,提前得到消息的就能少出问题,相反,没得到消息的往往被打个措手不及,以至牵出腐败大案。中纪委的消息对地方副省与正厅两级更是价值非凡,一般情况下,中纪委查处这两级官员的方式是先核实再视案情重大与否,决定是否上政治局常委会。被圈定官员若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好的情况是大事化小,坏的情况是安排足够的时间出逃。
驻京办的头头大都是那些仕途并无前景但又是在位领导的心腹人士,遇有重大问题时,甚至会连夜赶回当地,向自己的恩主通报。当然,驻京办几乎是地方主要领导利益均沾的场所,他们的亲戚可以在那里就业,可承包驻京办名义下的宾馆,企业。道行更深的,则可以借着驻京办的牌子在北京跑商圈,至少招待费全由驻京办包下。至于跑到的项目是否交给地方,恐怕连驻京办主任都懒得过问。
北京市政府利用外省驻京办
中央政府下了四年决心,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说明其中的利益关系至深。北京作为地方政府的态度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北京市的头头每天都被“维稳”,“处突 “这样的字眼包围着,他们希望各地政府和他们配合,及时接回上访的访民,尤其不要引发群体事件。外地访民真的在首都搞出了乱子,被中央处分的首先不是地方政府而是北京市政府。
为了与各省级驻京办保持密切联系,北京市政府内部有一个不公开的协调小组,专司外省上访信息的“口对口传递。”比如他们主动到甘肃省政府驻京办通报张掖地区访民来京情况,并要求后者在文件回执上签字,以便在群体事件发生后界定北京市与甘肃省的责任。更具体的是,在中央要求汇报情况时,能够“拿出关键的证据来”。正是这种至深至厚的利益关系存在,中央政府决定留下一千家省级以下的地方驻,京办帮助北京市政府维稳处突。据悉,有待最后批准的省以下级别的驻京办主要在北京周围,山东,河北,天津,内蒙,辽宁占了大部分,但详细数据尚未得知。
西藏驻京办
西藏驻京办事处,位于鼓楼西大街149号关岳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