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绿茶“复活”千年茶艺(图)

发表:2010-03-22 19: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考古学家在清理北宋时期一处家族墓园出土的器具时,意外发现残存在茶具上的数十枚茶叶,为“复活”中国人千年前的茶艺生活提供重要资料。

古墓残茶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说,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北宋时期吕大临家族墓园出土了一批铜、瓷、石等材质的茶具,个别茶具上残存数十枚绿茶,其中一些呈翠绿色,还有铜钵与渣斗,为研究中国古代茶艺提供了资料。

在保护室看到,有件铜钵的底部附着一小撮绿茶叶,呈风干状,约20根,清晰可辨。与铜钵配套的是一件口侈腹小的铜渣斗,其内壁上能看到一些附着的茶叶。或许是化学反应原因,铜钵与渣斗上与茶叶相邻的地方,呈现的蓝色物质十分明显。

据介绍,铜体与渣斗出土时扣在一起,属于两件套。铜钵直径约13.5cm、高5.4cm,喇叭口的渣斗宽沿深腹,最大口径19.5cm,高11.4cm。除铜钵底部湿附着有绿茶外,在渣斗的宽沿与腹壁上还有残茶流淌的白色痕迹。

象铜体与渣斗这样的两件套,在吕氏家族墓中出土了五六套,出土时扣在一起。从残茶出土情况看,主人生前十分喜爱喝茶,很可能死得很突然,家人遂将其刚使用过的茶具在未完全清洗情况下,就用来陪葬了。

茶艺“复活”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吕氏家族墓园,埋葬着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与其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等人,在北宋时期是具有全国影响的知识分子。吕大临的《考古图》将青铜器和青铜器铭文作为一门学问系统地进行研究,并对文字加以考证,奠定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的基础。

虽然遭遇后世盗扰,墓地仍出土了种类丰富的随葬器物,主要器形为酒具、茶具、文具、香具、饮具、仿古礼器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雅生活。

墓园出土了数十件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分为陶、瓷、石、铜等材质,十分讲究。至于渣斗的称呼,以前有一种说法叫它唾盂,现在看来应该叫渣斗,属于茶具里放残茶的器具。

中国人在唐宋时期一般是沫茶吃,按“茶圣”陆羽的说法叫做煮茶,即古人常说的吃茶。这次出土的保存较好的绿茶叶,表明其时喝茶的方式不仅仅是沫茶。张蕴认为,从吕氏家族墓看,当时有两个系列的饮茶用具,一个是常说的沫茶,需要碾碎了喝,另一种是沏茶系列,接近现代沏茶方法。

“宋人也用茶壶用盖碗,渣斗应该属于沏茶系列用具。饮茶的客人可能不止一两个,我们推测可能是把残茶先放在铜钵里,收集汇总后再倒到渣斗里,这是一个收集残茶的过程。当然,其时用水也比较讲究,出土器物中就有烧水的石锅,因为用石头的东西或瓷器作为饮茶用具,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异味,茶叶的香气保存得好。”她说。

此前,考古学家在宝鸡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出土过一套皇帝捐献的茶具,茶炉、茶磨、茶筛子等一应俱全。

这次出的茶托盏较多,也很讲究,来源名窑有耀州窑、建窑、定窑等,虽然没有出土煮水用的炉子,但出土了茶炉用的碳铲、火筷子等,造型精致,都有攒花。当时在沫茶系列里是以建窑的托盏最为名贵,在贵族或高级知识分子中流行,家里如有一个建窑的金毫或银毫盏就非常讲究了,那是士大夫优雅精致生活的象征。

白茶之争

中国古人对茶叶的分类如何呢?对于有专家认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的绿茶是白茶的说法,有不同看法。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林治认为,白茶的说法是一家之言。宋朝皇帝有“茶色尚白”的记载,但不是实际上的茶叶分类。茶叶虽为国饮,但中国古人到明朝时才对茶叶有明确分类。可以说,明朝前的中国茶可以统称为中国绿茶。至于出土的绿茶是否为沏茶的残茶,有待进一步研究。

林治说,古人喝茶十分讲究,除了茶具讲究外,有时还要沐浴、焚香,随性书画。吕氏家族墓出土的香具、文具等,都应是“讲究”的。它让我们从一个侧面领略古人的精致生活片断。

来源:中华茶文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