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地震损失没那么大?用数据说话。

作者:chouchou715 发表:2010-04-23 23: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先上事实

1.2007年7月16日,里氏6.6级地震,共7人罹难,852人受伤,避难者多达8000多人(http://news.qq.com/a/20070717/000003.htm)。

2.2008年6月14日,里氏7.2级地震,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还有10余人下落不明(http://www.guilinlife.com/glrb/html/2008-06/16/content_17410.htm)。

3.2009年8月11日,里氏6.6级,112人受伤,可能有1人死亡(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yt/news/2009/08-12/1814047.shtml)。

4.2010年2月27日,里氏6.9级,截至北京时间上午6点半为止,传出 1人轻伤(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world/2010-02-27/25839.html)。

5.2006年11月15日,里氏8.1级,没有关于财产损失或人员受伤的消息。
  
在日本,大地震以后,伤亡人数通常比较小。二战以后,除开数字被认为高得疯狂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死亡6434人)外,绝大多数时候死亡数字都控制在三位数以内,很多时候甚至就没有死者,只有伤者。这应该归功于日本成功的地震减灾对策,其包括强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标准、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适时开展地震模拟实地演习等等。
  
看了很多专家和网友的评论,关于日本地震救灾经验,总结如下:

1.预报。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地震预报仍然不能达到完全准确,这方面中国和日本是一样的,但日本的预警制度明显强于中国。即便缺乏提前预报地震的技术能力,只要能在地震摇晃发生后迅即发布地震预警,也能为震中之外地方人们赢得些许宝贵的逃生时间,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的损害程度。日本的地震预警机制高效、快捷,可以想象,如果在预测到数秒钟后可能发生地震之后,需要经过一长串繁琐、复杂的预警发布报批程序,就不可能能赶在地震发生前甚或与地震发生同时发布预警,发布地震信息的时候地震就可能已经发生完毕,地震预警的预防效用也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2.政府反应迅速。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是推进综合防灾工作的最高决策机关,地震一旦发生,与救灾相关的银行行长、红十字会会长、电信电话公司董事长等也会纳入最高防灾机关。日本各级政府对地震早设有应急机构,如在某次受灾严重的十日町,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内,市政府全体职员就快速集合到市政府,并立即开始收集信息,把地震死伤人数、房屋倒塌情况、断电、断水和交通中断等情况都及时向政府汇报,以供快速决策。
  
3.专业的救援队伍。日本灾害救援队按国际救援队标准建设,主要包括:SAR(搜索与救援)队;专业救助队;医疗队;生活自给充足的管理队;高效的联络队;按国际救援培训指导教材进行培训的教育队。该队按照规定配备有一百余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运输与通讯车辆,船只和小型直升机,各类起重、挖掘和装卸工具,搜救仪器,个人全套用具,生活补给储存设备,发电设备等。日本灾害救援队在1999年 -2001年期间,每年的财政预算为4850万美元左右(含全体职员年工资的1/2),其中的300万美元为设备仪器购置费,年培训演练费为500万美元,紧急需求时可动用的援助费约80万美元。
  
4.迅速筹集救灾物资的能力。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灾资金,并适当的增加预算。地震一旦发生,资金就开始启动。日本各县城市之间都缔结了防灾互助协定,相互协作的救援体制保证了物资的顺利调运。
  
此外,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过敏的自救与互救教育,相信看过《樱桃小丸子》的同学肯定还记得小丸子学校的地震演习,小丸子是多久前拍的?可见起码在学校教育环节,在地震的自救方面,日本学校教育摔中国学校教育几条街了

1.建筑材料与质量。日本城市一般住房的设计抗震等级高达十二级。日本山区民家的建筑大多以木制结构和木质材料为主,在地震时房屋倒塌后,木质结构的房屋会出现很多空隙,因此建筑物里的人员生存机会较多,能够较长时间等待救援。中国的房屋建筑材料以砖为主,大地震发生后砖制房屋会粉碎性倒塌,建筑物空隙较少,倒塌房屋内的人员生存机会也随之下降。此外砖制房屋倒塌后会出现大量灰尘,也会使被困者窒息致死。汶川地震后日本的学者进行了总结对比,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汶川的房屋质量太差,不利于抗震。
  
2.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全社会抗震防灾能力。学生每年最少两次地震避难演习,每家都有紧急避难用品包。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设立“防灾日”,提高民众防灾意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有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3.政府注重总结和反思,修订完善相关法令法规 ,包括《灾害对策基本法》、《防灾基本计划》、《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关于推进目前的防灾对策》等等,反正很多。
  
还有一点特意提出来,日本政府在对待地震问题上的态度是“报忧不报喜”,动不动就讲“30年内还将发生特大地震”等,借以提高民众对防灾问题的重视。
  
对比下中国政府,地震发生后只会号召捐款、煽情、搞晚会、视察险情,搞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确实,很多出发点是好点,全国人民心连心,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预防和防范措施呢?日本是比中国富裕很多,这并不是理由,学校地震演习及民众教育是很简单的事情,预警机制高效及快捷化也不会要用多少钱,无非就是报道不真实引起恐慌会引起某些人官位不保,结果导致那么多生命白白牺牲,杯具。

最后,提出日本的初衷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日本在地震救灾方面确实很有代表性,人家做得确实好,值得学习,我以为没必要为民族仇恨牺牲一些活生生的生命!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5&t=5773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