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在“日昳”时工作?(图)

发表:2010-05-11 21: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跟着太阳养生》一书介绍了一天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络之间的联系,而这些经络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作者王晨霞解说了人体12条经络的运行规律,及在每条经络最旺的时辰,如何通过饮食调理,使身体达到整体平衡,如何通过穴位按摩疏通经络,顺畅气血,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等。

日昳即未时,即太阳开始偏西了。“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日昳,以地支命名,指每日的13时-15时。“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的位置,是东西相对的。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有着各种交易需求的人们,在这个时间内相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在养生的意义上,这一时间段是手太阳小肠经当令。中医认为小肠具有“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接受脾胃送来的食物,把它变化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的功能。现代西医认为小肠是主吸收的,两者没有矛盾。

受盛即接受或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并对其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营养物质),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可为什么说古人在这一时间段要进行工作呢?因为这时的人体的各个部位,已经接收到了小肠经变化而来的能量了,在这些能量的充分支持下,我们人体可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劳动了。所以,古人在下午1点到3点时就开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工作了。

咱们现代人,经过了中午的午休之后,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了。那么,这个时间,我们应该如何顺着人体经络运行的规律来颐养我们的寿命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现代解剖学上的小肠。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小肠居胃之下,胃之运化者,赖以受盛,而凡物之所化者,从是出焉。”

小肠将脾胃腐熟的水谷接受容纳,并充分腐熟和吸收。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将食物中能够消化的部分都化成人体能够吸收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精,这就是“化物出焉”。精就是“水谷变化以后的精微产物”,简称“化物”,是组成人体脏腑组织的最基本物质。《灵枢经》说:“精者,常先(于)身(而)生。”意思是:精就是人体组织器官生成或更新之前就必须产生的物质。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必须先经过小肠的消化作用,分解成为较简单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才能被小肠吸收。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和水分也在小肠吸收。此外,小肠还要吸收大量的内源性物质,据估计,成人男性每天从小肠吸收的内源性物质包括有:液体8000毫升左右,蛋白质35~55克,脂肪10~25克。小肠的吸收能力远超过正常需要,故而因病切除50%或更多的小肠(远端回肠例外),并无严重后果。

它可以使食物与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使这些混合物与小肠黏膜吸收面不断接触,有利于食物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将食糜缓慢地从十二指肠推向回盲部,把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排到大肠;有助于阻止肠内有害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液属弱碱性。碱性的小肠液对中和酸性的胃液,保护小肠黏膜屏障,给胰液和胆汁提供一个适宜的消化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肠液内还含有一种肠激酶,此酶能激活蛋白酶原,成为活性胰蛋白酶,从而发挥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来源:北京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