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随笔:希望您明年别再错过

作者:夏言 发表:2010-05-30 23: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人说:“如果你没有看过神韵演出,那你就别再评论中华文化和舞台艺术,因为你过时了。”此话听起来好像有些霸道,不过呢,假如你真的碰巧在悉尼月神公园的剧院里观看了神韵演出,那么我想你就会重新去体味其中意义了。

神韵莅临悉尼

为期仅仅十一天的演出,神韵的宣传几乎是全方位纵横交错,街上的神韵单张,各大电视台的演出预告,公路上的大广告牌,悉尼市中心乔治大街二边的旗帜,往返于南北悉尼的公共车辆上,等等,无不提醒着悉尼的人们,不要错过一场高水平的中华舞台秀。

一个演出团体包括乐队估计也有七十到八十人,稍微注意一下他们的行踪,不难发现那可真是雷厉风行。如此大的手笔,如此大的阵容,如此紧凑的演出安排,别说民间团体,一个国家级的演出团都会望尘莫及。我想这不是所谓的魄力和财团可以做到的,而是来自于物真价实的舞台表现和其抒发的精神内涵的凝聚力。

演出扎扎实实地撞击了澳洲的主流社会,我没有说非主流的华人朋友不会看,但是主流社会群体的文化修养更懂得如何欣赏艺术,这可是客观事实。事实还证明,神韵的宣传不但没有虚张声势,神韵的光芒还远远地超越了观众的想象。几家媒体的大量采访报道,笔者发现,别说普通的艺术爱好者了,连一些艺术界的大腕人物都几乎词穷,他们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神韵演出的折服,因为beautiful、wonderful一类的词早就用滥了而显得软弱无力了。

神韵留下的思考

来自美国的神韵纽约艺术团像一阵清风般地飘临悉尼,在一个完全不起眼的剧院里让悉尼主流社会产生震动,纵观世界之反馈,这已不再是什么奇迹了。神韵走了,带走了全部的光芒和名副其实的艺术桂冠,留给人们的是回味间的震撼、惊讶和感叹,当然,还有更多的是思考。

我不想用任何词汇去描述神韵的细节,看过神韵演出的会感觉我的文字词不达意,没看过的那可能就是雾里看花。我们不妨思考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中华文化拥有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打着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走出国门在世间游荡的团体何其之多,那为什么一个海外民间的神韵演出团能在短短的三四年里一枝独秀风靡世界,他们所展现的东方文化之美,让西方各界名流叹为观止呢?

中华文化之悲哀

几月前的《新天地》杂志上刊登了该社总编田珊女士的一篇文章“我看世界第一秀”,田珊女士擅长撰写人物专访,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文人,也曾追星族一般去南美看神韵。在阐述文化现状时,其文中的二个观点,笔者颇有同感。田珊认为当世界开始关注中国时,中华传统文化却受到了双重的冲击,一个是闭塞的国人在开启门户后妄自菲薄和崇洋迷外,轻视自己的文化,另一个是马列思想的入侵,中华五千年文化遭到史无前例的大清洗。所以当今世人所能认识的中华传统文化几乎都是支离破碎、残肢不全的,是没落腐朽的,也是西化变异的。这大概也是承袭真正传统中华文化的美国神韵艺术团应运而生的原因了吧。

由于传统文化被毁灭,人心道德也发生了扭曲,社会对善恶的区分产生了模糊,甚至把善看成是恶的,把恶当作了善的。作为宣扬及承传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舞台演出都不知道如何去表现文化之美、人心之善,于是,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迎合着大众的喜好,尽情地表现人类最肮脏、最糟粕的一面。正在悉尼进行交流活动,当今文学界的大红人苏童可能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苏童小说说起

笔者绝无对苏童先生有任何不敬之意,相反我也挺喜欢阅读苏童的小说作为闲来消遣,苏童先生在文字上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故事描述流畅细腻,读来有点诗境,一种女性化的柔感。

在悉尼爱旭费尔德市政厅举办的苏童文学介绍会上,苏童先生坦诚自己的作品更在意社会人性的阴暗面,因为人是有问题的。当主持人笑称苏童是位反革命作家时,苏童马上否认,说他的作品都是在官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政治倾向。有人评价苏童作品中的情节有点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或曰“噱头”味很重,有人询问故事读来似乎很真实但感觉作者把朝代混淆了,苏童笑答曰:“我在小说里有意忽略了时间概念,而读者全部被我忽悠了。”

非常感谢苏童的真实一面,也提供了我一个寻找答案的机会,当今文学创作除了金钱回馈之外的价值是什么?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每朝每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当“忽悠”文化以英文版进军西方社会时,西人可能就不会笑,因为他们信以为真了,被彻底愚弄了。

记得国内有位艺术界的学院院长来悉尼作学术访问,在谈及文学艺术创作时,他的观点令我肃然起敬,他说,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这个特殊阶段,文学工作者要有责任感,他应该时刻考虑自己的文学创作对社会进步有没有价值。

糟粕替代了精华

苏童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原作者,作为小说创作虚拟一个故事满足读者胃口,都无可非议,能在十几亿华文背景的国度里,以文字作为生存的工具,并出人头地,对单一个人来说也算是个奇迹。但是,当中国的文学作品代表着中国的文化登上西方舞台时,它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就会困惑了所有的关心中华传统文化的人。

几年前,上海芭蕾舞团把《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成舞台剧并在政府的支持下走出国门向西方社会推荐,受朋友邀请,我也在悉尼的Capitol剧场内看了演出。演员的个人舞蹈水平很高,整体配合也很默契,但整台演出所塑造的整个环境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在不断的旋转跳跃等高难度动作中,展现给观众的是灰暗、低级、庸俗、淫秽、肮脏,硕大的舞台上放满了麻将桌,一边是妻妾成群的老爷带着一帮低级女人在打麻将牌,一边的墙脚下,萎靡不振的女主人公在和别人淫乱,真是不堪入目,最后这位作者刻意渲染的所谓封建社会的反抗者,一位不守妇道的女主人公在家法的伺候下,就像英雄人物一般地壮烈死去。

当观众们在中共大使傅莹的带领下,起立鼓掌时,我感觉一片茫然,西方人能看明白什么?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中华文明?一个完全淫秽下流的民族?整个剧目在我看来就像在泰国的红灯区里看人妖一般,原本缺乏阳刚之气,还偏偏把上身变成女人。

记得前年在中共政府协助下,一个名为“四海一家”的演出团在悉尼娱乐中心举行盛大的演出,其品味也差到极点,由于笔者久违的台湾老歌星费玉清也随团演出,这便吸引了我成为了当晚的观众,当亮丽不减当年的费玉清一曲《千里之外》登上舞台时,无论是唱腔音质还是举止、台风都令我赞叹不已,可一队身着旗袍的大陆舞娘为其伴舞实在是大煞风景。

身着高叉传统旗袍,却完全不懂女性举止需要典雅才能显出旗袍之风韵,她们手舞足蹈,就像在跳草裙舞,最后连奔带跑地冲向后台,只感觉太不成体统。

一一数来,我不知道大陆组团出来演出的节目中,哪一个可以称得上是高雅艺术的?又有哪一个能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唯一可算得上舞台艺术的大概就是梅葆玖带队在悉尼歌剧院的京曲演出了,可那一次的策划与组团者却是位日本的京曲票友……

回归正统文化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无不贯穿着敬天知命、重德行善之内涵,但中西方几十年的文化交流,输出的却是一段被阉割的文化,这种文化一直蔓延到了当代,所以说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仅是浅薄的,更是错误的。

所以说产生于逆流之中的神韵艺术团其可敬之处,就是把真正的中华文明搬到了舞台上。借用一段田珊女士文中的观后感,她是这样描述神韵的,美国神韵艺术团以继承并开创人类的正统文化为主旨,再现东土神传文化之精华。古朴典雅,清逸柔美的演出赞美着生命的纯朴,歌颂著信仰的坚定,传播著对神的敬仰和感恩,在滚滚红尘中震撼人心,并发出久违了的慨叹和持久的共鸣。

笔者认为一台完美的舞台艺术,一段人类文明的展现留给人们的应当是价值,神韵艺术团的演出除了让所有观众感叹她的舞台之美,现场效果震撼之外,神韵留下了她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精神价值。

一个总所周知的理由,神韵的成长遭遇了各种无理干扰,以一个国家机器围攻一个受社会欢迎的民间团体,不论摆在哪里,都是抬不起头的丑闻。所以我说华人朋友们,不管你的内心阴影有多深,也不管你的莫名成见有多大,神韵的成功乃天下华人之骄傲,这是肯定的,华人社会的文化艺术品味也将随着神韵巡回演出一同获得提高,这也是可以看到的。

澳洲华人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练芭蕾舞,说是芭蕾拥有舞蹈最高境界,不过我想如果你有幸观赏到了神韵演出,你的观念也一定会发生转变,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得天独厚,也要靠中国人来守护,如果你这次真的错过了观看神韵,那请您明年千万别再错过。



来源:看中国悉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