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长廊诗画

作者:李选任 发表:2010-07-28 16: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游过颐和园的人,对于颐和园中的长廊,一定留有深刻的印象,而长廊顶上的彩画,更是游客最爱欣赏的特有景观之一。

它像一条绵延不尽的精采画廊,又似展览一幅博大的长卷,令人美不胜收。它的建筑之奇、彩画之多、全程之长,实为古建筑群中之最!

首先谈谈它建筑之奇:整条长廊,共728公尺,计273间,无砖墙、石垛支撑,经历近300年,风、霜、雨、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从未倒塌过,可见其建筑之精巧,堪称奇迹。

再谈它的彩画图:总数约1万4千多幅,没有一幅雷同。长廊的每根枋梁,都有彩画,内容有西湖风景、戏剧人物、传奇故事、民族风情等。

至于山水、花鸟,则大多选自古典文学名著,如《三个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还有少数采自古诗,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诗画。

最后谈它的全程之长:绵延一里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随地势而建,中间夹建四座八角琉璃亭,命名留佳、寄澜、秋水、逍遥,象征春、夏、秋、冬、四时有序,可供游客休息。

整条长廊,不虞日晒、雨淋,任由游客尽情鉴赏、品味廊上的艺术彩画和诗文,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历史最久、长度最长、建筑最壮观的一座游廊。

颐和园初名“清漪园”,是乾隆十五年建造的,次年正式命名“万寿山昆明湖”。咸丰十年,遭英法联军破坏。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建,改名颐和园,取“颐养中和”之意,成为慈禧太后的“夏宫”,供慈禧太后与大臣和太监、宫女避暑、观赏湖光山色、休憩、游乐等之用。

在颐和园长廊,我喜欢的诗画很多,兹特记下三幅佳作,略录于后,与读者共赏。

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是杜甫隐居成都草堂,孤单贫困,忽传老友崔县令来访,喜不自胜,而写成的《客至》,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而这幅画中,杜甫持筒帚打扫庭院,非常传神,其喜悦的心情和简朴的生活,跃然于画中,令观者亦可感染到有朋自远方来的欢愉情景。

二、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这幅画是取材自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诗,描绘谢灵运大病初愈,登池上楼,命人卷帘开窗,欠身眺望远景的形态,刻划入微,栩栩如生,似有无限遐思,把诗中的意境,尽写入画中,让人欣赏再三,而不忍离去。

全诗原文为:“循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望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三、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幅画是依据北宋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而绘制。全诗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全幅画的景物朴实生动,轻快又亲切,令人有置身画中之感,是难得的佳作。

长廊诗画并茂,美妙绝伦矣。

来源:世界新闻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