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入户调查 劳师动众引发反弹(组图)

发表:2010-09-19 02:3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政府花费巨资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民众已经对普查形式产生反感,外界也对普查的效果和目的产生质疑。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报导。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将在11月1日作出公布(网络图片)

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发动入户预查工作,当局宣布选聘600万普查员参与,而调查将涉及到13.5亿人参与,经费总预算约为80亿元。官方媒体称这一次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一项社会动员活动。自今年5月份国务院宣布启动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各地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准备,并在各地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工作。大量的人口普查员在暑期进入岗位为入户普查进行培训。

但是近期各地的登门预查工作开始后,遭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反感。自从山西渭南当局到北京以人口普查名义上门抓捕了作家谢朝平之后,更多公众人士也开始站出来质疑人口普查部门为何不出来澄清。长沙学者任继甫在新浪微博上表示,家里来了人口普查员但他不让他们进门,因为谢朝平被抓走之后,尚未看到人口普查的相关部门表态。作为一个好公民,一天没听见处理消息,就一天不让人口普查的人进门。作家郑渊洁和评论员李承鹏也对谢朝平事件中“人口普查”机构被滥用而侵犯人权的行为表示质疑。

本台记者星期五就此致电国家统计局查询,“国家统计局是吗?”
工作人员:你找谁啊?
记者:我想知道最近大家对人口普查都有一些争议,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回应?
工作人员:对不起我们解答不了你,我们只管数据,别的不管。
记者:那么现在数据的情况怎样了?
工作人员:现在数据不对外,你打114问吧。
对方尚未等记者问完问题,便径自挂断了电话。


人口普查还是“人口恐怖”令民众抵触 (网友try2feel)

除了外界所关心的人口居住和户口分离的状态下,如何进行入户调查并得到真实信息,以及获得民众理解支持,也是很多网民在讨论的焦点。 有网友(blchzz)反映,在北京小关街道人口普查办公室留给居民的通告写道,“过期不登记,即视为空房,所产生后果自负”,他感觉不是在人口普查,更像是在人口恐吓。网民郭宝锋表示,居委会屡次三番敲门,如果她们的热情是用在争取业主的权利而不是这种人口普查上有多好。

郭宝锋向本台记者表示,“有一次他们来我不在,然后来了好几次,后来在我门上贴了一个条子,说限我在某月某日把自己的证件带到居委会那边去,否则后果自负。但是这个条子被我撕掉了,因为他们控制流动人口,另外还有暂住证等系统,其实也很容易通过暂住证查到流动人口到底是什么状况,完全没有必要去搞这种普查。”

民众的抵触也给普查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压力。 根据官方媒体《法制晚报》报道,最近北京望京西园四区人口普查指导员蒲锦荣与她的三个同事全部辞职。原因是入户调查受到居民的白眼和呛声太多,难以真正得到有效的信息,眼看截止时间要到了,这些调查员只能选择辞职。

一些学者开始比较中国人口普查和其他国家人口普查之间的差别。经济学者李华芳表示,不同的国家人口普查的目的并不相同, 他说: 美国人口普查广告说“如果我们不知道社区有多少人,那我们怎么知道要建个多大的医院呢?”直接切中利益相关者内心,比较一下中国“人口普查,人人有责”一类的口号,体现出公共行政两种不同思维。

网友弼马温也对英国最近取消浪费公共资源的人口普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是在朝向背离国际趋势的方式上行进,他说,“就在英国宣布将停止例行的人口普查,认为这是一个劳民伤财的事情的时候,中国的又一期的人口普查开始了。就在英国宣布将为每家每户在网上建立网页,为每一个英国人的自由表达、参政议政提供方便的时候,中国政府的网络备案制、提交身份证照片备审备案的制度也开始了。”

媒体工作者昝爱宗认为,很多普查员不过是走走过场,找一台能连上公安派出所户口系统的电脑就可以了。昝爱宗告诉本台记者,“中国有户口,几乎每个人都有,你把有户口的人普查一下不就行了吗?不需要到人家里去查,这不是花费很大吗?普查工作人员就几百万,浪费嘛。活着的人都有户口,死的人注销,人一生下来就报户口,你还花费几个月普查什么?”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中国虽然发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拉网式普查,甚至不惜引发民众的反弹来调查人口的走向,但是是否有效服务社会并未可知,因为技术手段和思维并不到位,结果是否可靠同样受到质疑。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