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美媒体报道,大陆高级外交官出身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在奥地利某外交场合“酒后大出国际洋相”,对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许多高官出言不敬。
据信最先报道的是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它于2010年9月9日就此发出消息,迅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热议。
媒体感兴趣的细节莫过于沙祖康不顾周围官员的劝诱,坚持拿着麦克风、面对上司和同事说出了震惊全球的“感言”----他如何“不喜欢潘基文”和“不喜欢美 国人”。“外交政策”和法新社等媒体特别指出,沙祖康在“发表其生硬的祝酒词”之前,“几杯酒已经下肚”(the blunt dinner remarks...came after Sha had a few drinks)。
另据媒体报道,在事件发生后的次日凌晨,沙祖康约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其“酒后失言”正式道歉。海外中文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大都提到沙祖康事件或为中国高层带来某种“尴尬”。
自诩为“农民外交家”,沙祖康不仅出言犀利,并且以此为荣。国内媒体在介绍沙祖康时,通常都会把他和李肇星等人归类为中国“鹰派外交官”。其“豪言壮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他对西方记者说“美国你闭嘴!”以及对台湾记者就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直言“谁理你们!”
西方记者曾对几位中国“鹰派外交官”做出评论: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中共建政后的“外交套路”,中国外交官从此有了一副“新的个性化容貌”。其实这些外国记者 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中国外交官,包括所谓“鹰派外交官”在内,都不会、也不可能会超出中共高层的决策思维;只要中共高层有“鹰派决策者”、解放军高层 有“鹰派将领”,中国的“鹰派外交官”就可能继续生存。
沙祖康事件被“外交政策”披露后,国际和海外中文媒体都把目光凝聚在事件的过程上。其实,“外交政策”在此报道的基础上不久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约翰·鲍顿(Exclusive: China’s John Bolton)”的独家新闻分析。
据说沙祖康还有一个称呼,即“中国的约翰·鲍顿”。约翰·鲍顿(John Robert Bolton, 1948—)是美国的一名高级官员,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曾出任美国联邦司法部助理部长、驻联合国大使。此人对联合国多有不满,积极提倡联合国的改革(包括去除联合国的腐败现象、裁员并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严厉制裁北韩伊朗等),是美国外交“鹰派”的代表人物。他以语言直率、不留情面而著名于世,因此中国驻联 合国大使王光亚就把“中国的约翰·鲍顿”这一绰号“送”给了沙祖康。
这篇后续报道对沙祖康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文章援引联合国的一位高级官员的话说,沙祖康在外交场合极度违反外交礼节的祝酒词使人们不禁对“中国就联合国所做出的外交承诺”感到迷惑;西方外交界正在拭目以待:此事会不会导致中国政府能对联合国做出更加严肃负责的承诺、会不会向联合国派出“最杰出和精明的外交官履新”。这位高级官员指出,事件还反映出 这样一种疑问:“中国究竟是不是一个成熟的超级大国”?
三年前,中国政府四处游说,将沙祖康推上联合国的最高领导层,然而他在宴会上却说对其外交使命毫无兴趣。据同事们说,沙祖康是一个“聪明而刻苦”的外交官,但他在从“激烈的民族主义者”向“中立于各国的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的转变过程中,始终痛苦地挣扎着。事件发生后,一名官员回忆,沙祖康首次以联合国 副秘书长的身份会见同僚时说:“请叫我‘沙’,‘沙’在中文是‘皇帝’的意思 (Please call me ‘Sha’: it means ‘King’ in Chinese)”。
两个最受关注的悬念也被提及。沙祖康会不会提前退休(即在任期期满之前离职)和潘基文会不会“炒掉沙祖康”,分析指出,除非中国政府下令,否则沙祖康很可能会做到任期期满;至于潘基文,他不会轻易让沙走路----因为联合国和联合国秘书长都还需要中国的支持。
有意思的是美国民众的反响。沙祖康事件引起美国网民的愤怒,他们说,“应该解散联合国”,“联合国在滥用财富和资源”,还有一位美国青年人写道,“不管人们怎么看沙祖康的祝酒词,反正他所吐露的恰恰是中国政府的心声”
来源:□ 一读者推荐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