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杨荫榆这个姓名,又跟鲁迅这把杂文“匕首”相联系,被辱骂为搞“寡妇主义”治学的封建奴性教育,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实行独裁管理,被女师大师生驱赶。可就是这位被称为“先生”女性,却在抗战中公开站出来谴责日军的烧杀掳掠和奸淫兽性,最后被日本兵射杀于河中。杨荫榆因此被评为:“是旧知识分子在国难期间觉醒并为国捐躯的杰出人物”。这里依然把杨荫榆锁定在思想守旧的旧文人、旧女性的位子上,没有对驱赶她的做法的历史反思。这公正吗?
将杨荫榆视为旧文人、旧女性,是说她生活在清朝和中华民国的半封建时代。杨荫榆真生活在这样的旧时代吗?看历史:杨荫榆188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1884年,距离1840年鸦片战争强开中国国门已经44年,距离晚清洋务派曾国藩们1861年开始开展的科技工业化运动已经23年,这是旧时代吗?不是,这恰恰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只是清政府搞的改革开放。到杨荫榆1925年跟北京女子师大学生发生管理风波时,中国历史已经进入亚洲第一共和国(中华民国)第14个年头,进入开放时代83年,改革时代64年,学校传播西方民主理念27年。而共工中国的改革开放才不过30年,传播西方民主理念0年。
再看杨荫榆的青年生活经历:17岁的1901年,杨荫榆遵父母之命,与门当户对的蒋家少爷成亲的新婚之夜,发现这是个嘴角流着哈喇子的愚蠢无能的低能儿,当即抗婚,拒绝进入洞房,回到娘家。此后,杨荫榆进入西式学校学习现代知识,并终生独居,投身社会、专心治学。显然,杨荫榆是当时罕见的新女性,无论对婚姻的看法和对知识的接受,都比一般女性勇敢、自觉、超前,甚至超过鲁迅、郭沫若等男性。鲁迅、郭沫若结婚都在杨荫榆之后,也是包办,虽也不满却接受了,并把对父母的不满终身转移给同样被包办的女人,典型的欺软怕硬。
中国有封建时代吗?有,是西周封建礼制时代,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就终结了。杨荫榆距离这个时代有2700年。中国有半封建时代吗?也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武力统一中国也终结了。杨荫榆距离这个时代有2100年。因此把杨荫榆定为半封建时代的旧知识分子是想当然的随便说。
这种想当然的说法是从“半封建时代”和“封建独裁管理”的概念推论的,根本就没有依据杨荫榆受的教育有一说一。杨荫榆在1901年17岁之前,一直是在家准备出嫁做家庭主妇,没有进入私塾和学堂的记载,理应耳濡目染和面授的是父母所受四书五经、格律诗词的教育。也就是说,杨荫榆受过儒家理学教育。
抗婚之后,杨荫榆专心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知识。1901年,在老兄杨荫杭(南洋公学的官费留学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东京励志会成员,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义》的翻译者)办的培养近代师资和科技人才的锡金公学读书,开当地男女同校风气之先,学习近代数理知识。1902年,进入教会办的景海女学堂学习。两年之后,转学到培养独立的新女性的私立的上海务本女中学习,1907年毕业。7月,杨荫榆参加江苏省官费留学考试合格,被公派到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3年毕业归国,在国立中专、大学任教5年,1918再赴美留学4年,任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留美中国教育会会长,受杜威、孟禄等大师的熏陶,1922年获取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总之,杨荫榆所受礼教传统教育,跟鲁迅相比较少,没有私塾和学堂的严格;所受现代教育更多,更完备、系统和专业,更接受过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面授。杨荫榆回国一年后才被任命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说明其德才考察很优异。
委派杨荫榆去当北京女师大校长,说明政府教育部认为她比之前的许寿裳更合适。许寿裳,年龄跟杨荫榆相仿,鲁迅的浙江绍兴乡党,其学习教育的留学经历只有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半,比杨荫榆少一年半,可能还有一半心思在光复会的革命上,从事教育及其管理,是因为乡党蔡元培的提拔,可以说是个不地道、不专业的教授。关于许寿裳1922年至1923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任校长,查到的只是“生活中关怀学生,借债为学生宿舍安装热水汀,置办图书仪器,而且多方延聘学者专家来校讲课,云集了众多的北大教授,包括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等,没别的了。其基本教育理念就是鲁迅所谓改造国民劣根性。依据有限的材料推论,许寿裳不懂女子教育,东西方的都不懂,只是按照他大学生时代的“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激进观念在从事教育及其管理。许寿裳当校长才一年多,就被替换下来,说明他的革命式教育管理不被政府认可。
杨荫榆接替许寿裳,在北京女子师大实施正统管理,推行她在日本和美国所受10年扎实的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融贯的中国正统的现代女性教育。1907年1月24日清政府女子教育建立制度,培养有现代知识的贤妻良母。看1914年(民国三年)的民国小学,有初小(一至三年级)合班上课与高小(四至六年级)男女有别分而教之的区别,有专门为女孩子编写的高小课本,这里既是西方现代教育,同时又没有中华正统的割裂。杨荫榆1913年毕业归国,先后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任教,担任教务主任、学监,认真质朴,深受学生爱戴。杨荫榆很适合从事现代教育职业,尤其是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很清楚地知道中华民国需要有自由自立的现代意识和知识却同时有“婉顺”素养的女性:懂科学和哲学等,还懂厨艺和缝纫等,说话温婉柔顺,没有像男人看齐的抽烟喝酒陋习。这就是东方现代的正统女性,在台湾、日本、韩国今天都普遍能够见到。
杨荫榆在北京女子师大推行的就是做正统的现代女人的教育:具有现代知识的中华国民,支持男人做合格的国家公民,自己在家庭做贤妻良母。她以这种融贯了美国公民和日本国民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北京女子师大实行制度化管理,所以强调秩序、学风。她关于“学校犹如家庭”的理念,跟《周易•家人卦》“男主外(总统社会事务),女主内(总理家庭事务)”的中华共和制家庭的女人角色是吻合的,没有错。她认为女学生过问政治是“学风(校风)不正”,也基本没错。共工中国1990年代以后大学校长不也普遍这样认为吗?然而杨荫榆在63年前针对女大学生的这种要求可以说是多数国民的基本认识,却被攻击为独断专行、处事不公。她所做的也就是要求1924年秋季没有按时报到国文系3名学生退学。可这种完全校长职权范围的管理事务,居然引起女子师大1925年掀动的驱杨风潮。类似学生把校长、学监当皇帝或总理大臣对待的运动式做法,许寿裳1909年在杭州就已经干过。1925年这次驱杨风潮,究竟是杨荫榆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滞后所致的自发活动,还是鲁迅、刘和珍、许广平等弹簧式的师生煽动的运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警察拖出校门的13个学生和联名表示支持的7名教师的数字说明,这场风潮的人为性大过自发性,正经人士参与不多。鲁迅写《寡妇主义》辱骂杨荫榆是“寡妇办学”,是“萎缩”的家长,企望学生“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种话语很具煽动性。
可以说,杨荫榆是鲁迅必欲拔除的眼中钉。鲁迅利用他新文化运动以来积淀的名气和当时嚣张的邪气,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杨荫榆辞职。鲁迅就此造业不小,公职没了,并折了几十年寿,即使跟65岁被暗杀的许寿裳比,也少活了10年。但杨荫榆并没有被鲁迅和许寿裳击倒。她回江苏先后任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讲师、东吴大学日文兼教育学教授,执教于苏州女师和省立苏州中学。1930年代中期,她还创办私立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期间,她因为反对学校开除一位喜欢别出心裁的被叫“怪物”的学生而辞职。这对许寿裳所说中国人最缺乏“诚和爱”,“深中了诈伪无耻和猜疑相贼的毛病”是行为回答。这十几年里,杨荫榆依然从事中华正统的现代教育,跟日本和美国同步的教育。
就是这个好样的杨荫榆,集时尚和正统于一身的优秀女人,居然被鲁迅斥骂。杨荫榆是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之交的现代正统女性,不是寡妇。她在北京女子师大推行的是美式公民教育,不是奴才教育。她被女师大驱赶是中国新文化邪变的结果。如果杨荫榆在美国遭遇鲁迅,她原本可以请律师以诽谤罪名告他。她本该这样做的,鲁迅将因此无法以名师身份害人。或许是因为清高她没有这样做。可叹,中华礼教正统的弱点是:不与小人较劲的高贵修养,在平民时代不被理解。
杨荫榆这种对情操和气节的注重,终于在抗战中显露出来:侵华日军要她出任伪职,很多男人都不敢拒绝,中共地下党员更求之不得,杨荫榆却严辞拒绝了。她还几次到日军司令部以日语抗议他们在苏州烧杀抢掠,责备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她的家成了街坊邻居躲日军抢“花姑娘“的妇女的“收容所”。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诱骗杨荫榆出门,抛入吴门桥河中开枪射杀。好一个不畏强暴的中华民族的女英雄:“慷慨孤怀,颠危不惑;遑恤身家,唯念邦国。”如此气节岂是所谓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压迫下“低眉顺眼”的奴才有的。鲁迅岂能?
阅读百度百科中资料杂乱、很多评判错误的杨荫榆,很是辛酸。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一生服务于女子教育,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却至今仍在小人中伤中没有完全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难道高风亮节在中国现代社会必定是命中注定的劫难吗?普罗米修斯为西方罪人盗火,注定被强力和暴力捆绑在高加索山上忍受曝晒风吹和老鹰啄肝之痛苦?而杨荫榆也因为教育总理型的女人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知识,注定要受终身的孤寂、小人的伤害和日军的射杀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