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文革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叫人不堪回首的时代,一个丑恶的时代。百年后,当一切当世人都已远去,人们能够冷静地面对和评价这个时代的时候,人们会得出这个结论:这十年,即使把它放在二千年中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它的黑暗,它的丑恶,也是排得上号的。
然而就是这样丑恶、混乱让人不堪回首的时代,却有许多人津津乐道,动不动就怀着甜蜜的感觉想起提起,甚至还有人借彼非今,否认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反对改革,说现在不如那个时代。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革开放”以前是美好的,那个时代在各个方面都是伟大正确的。我认为怀念大跃进、文革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文革时代的既得利益者
这些人多数不是凭真才实学,也不是凭勤恳努力,而是凭打砸抢或投机钻营为自己谋取了可以居于特权阶层的地位。比如,革委会主任、知青办主任、大队书记、军代表、工农代表等。那个时代,有钱就是有罪,无钱就是英雄,越穷越光荣,越富越反动。所以那些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游手好闲,甚至好吃懒做的二流子,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命运,不但分得了大量的浮财,甚至还抢来了富人的小老婆。这么改变命运的事,搁谁谁不乐意啊,难怪许多人至今还在感恩戴图德。拨乱反正,使这些人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眼看着“地富反坏右”都“复辟”了,都靠才学、靠努力成了令人艳羡的人,而自己却从高高的云端跌落至现实的地面,于是今不如昔之感油然而生。
第二、在现实社会失意的人
这种人,大多是没有什么本事和技能,在现代社会的汹涌浪潮的冲击下,他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日子过得很不如意,这一类型的人以现在的一些下岗职工,和一些贫穷的农民为主。准确说他们不是怀念文革,而是在怀念那段大家都贫的日子。说穿了就是中国的传统问题在作祟,不患贫,患不均。有人说毛解决了这一问题,方法就是所有人都贫,这样自然就没人患不均了。
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出现,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在中国传统观念的作祟下,在这类人眼中,与其让一部分人先富,还不如大家都穷,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人一旦摆脱现状,文革在他们眼中就一文不值了。这些人不知道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就是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有真正的本事才可能吃得开,生活得好。一个没本事的人,可能会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吃香一时,但终不是长久之计。比如,由于改革的冲击,大量的下岗工人,还有在现在,从来就无岗可就的人。这在现代中国,可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某些人以为在过去不会下岗,又以为如果在过去自己不会失业,他们并没有明白失业的真正原因。
第三、对现实丑恶现象不满的人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一些让人痛恨的丑恶现象,比如贪官横行,腐败丛生,道德沦丧等等。有人便由此感叹,还是文革好啊,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清一色的黄军装,清一色的蓝蚂蚁,全民皆兵,全国人民都成了高度统一的战争机器,解放全人类的工具。哪个女子要打扮一下,穿点漂亮的衣服,就会被骂臭美,就会被批资产阶级作风。就是以追求美为天性的文艺,也完全沦为政服务的工具,稍微写点风花月夜,爱情美女,就给你戴上一个“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为艺术而艺术”的大帽子,将你批判得体无完肤,让你谈美色变。没有了美,没有了文艺,中国人的生活实在是“无趣”,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对文革的怀旧者,如果你真的追问他一句:你还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吗?我想多数人如果能客观地回答问题,除非他睁眼说瞎话。
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社会不公、贫富不均等现象,应该予以坚决地谴责,批判,但是,对上述现象,决不应以用文革的形式加以解决,也无法真正解决,而应以一种全新的、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第四、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一些人
这些人对近现代历史一无所知,大多数又不肯踏踏实实地对十年浩劫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任何一个版本的文革史料都不屑一顾,却天真地对那个时代盲目怀念。究其因有几点:
1、文化熏陶:拨乱反正后,虽然对文革进行了否定,但出于政治考虑,对文革的起因和危害、根源没有进行彻底清算,后来更逐步淡化,以至于许多年轻人根本不了解文革的本来面目。
2、年轻人的不可一世、疏狂傲世的天性:自以为世界即将在我的掌握之中,沉迷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势,于是对独裁者产生盲目崇拜的感情。有人崇拜希特勒,有人崇拜斯大林,还有人崇拜毛,因此对文革也欣然向往。
3、故作惊人之语,以求标新立异:文革时代似乎只有随大溜才是时髦的,比如忠字舞、黄军装、武装带、红宝书;当代似乎只有叛逆、另类、非主流甚至反政府才是时髦的,既然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那么这些以另类标榜自己的新生代们便不顾历史事实,摆出了架势,偏偏要给十年浩劫平反讨说法,有的甚至仅仅是为了发惊人之语,以求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