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金晓刚综合报导】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国家发改革委员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状。
人民网11月30日报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11月29日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城市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透露,经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而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据中国青年报1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
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状
目前业界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但在我国,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状。有的是“旧瓶换新酒”,以低碳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还有的是“低端不低碳”,一些打着低碳旗号的新能源产业园区,还停留在设备制造的低端加工环节;还有的“挂羊头卖狗肉”,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
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就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合作事宜,与多个省市的相关部门接触,但大部分负责人都以“不知道国家在气候谈判上的态度”为由婉拒了合作邀请。当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少40%~45%。庄贵阳说,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超过100个中国城市明确表示愿与低碳“联姻”。在半年的时间里,研讨会就已经在北京和苏州举办了两次,受邀的近40位地方发改委官员全部赴会,而且还带来了各种问题和思考,光是自由讨论会就持续了一个上午。
折射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困境
面对这股热潮,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曾起草了一份《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相关负责人并不讳言这份意见的目的:“旨在为低碳热降温,现在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时至今日,这份意见并未出台,取而代之的是8月10日公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青报记者,这恰恰折射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困境:地方发改委没有经验,寄希望于意见出台,以向中央取经;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知落地,以观地方试点。
事实上,我国省市一级的碳排放清单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试点中的五省八市,还未提交任何具体规划。至于财政投入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任务中20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看齐,目前尚无定论。
网友跟帖道:“前段时间吹的可是得劲啊。结果如何?现在的官僚就是会做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