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的CPI揭晓:5.1%!这是又一个出乎市场意料的数字,上一个是10月份的4.4%。
接下来的问题是,5.1%会是此轮CPI的峰顶吗?中国的通货膨胀会不会失控呢?这是一个所有市场人士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市场观察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现在CPI的快速上涨并未出乎笔者的意料。对于未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的趋势,笔者最新的看法是:假定现在的CPI的编制方法不变,通货膨胀率仍将继续上升,并不能排除失控(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除非中国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并解决自身的痼疾。
——美国金融危机的逻辑。2006年美国的GDP是13.2万亿美元,其资产证券化约90万亿美元,其金融衍生品约518万亿美元。资产证券和金融衍生品总计高达GDP的46倍。这意味着美国的金融虚拟资产价格被极大地高估,而真实的物质财富价格被严重低估,当美国虚拟金融泡沫破灭,金融虚拟资产价格将向真实物质财富价格回归——即金融虚拟资产价格下跌,而物质财富价格上涨。当美联储发行纸币的速度低于金融泡沫收缩的速度,则美国会出现通货紧缩。与此同时,金融虚拟泡沫较小,真实物质财富含量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其资产价格会被向上高估。即美国紧缩,中国通胀。
——主权债务危机(纸币危机)的逻辑。金融危机是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黑洞,进而破产倒闭的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主权信用危机,两者并不相同但有密切关联。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拯救中,美联储印刷了大量纸币,美国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去拯救金融机构,本质是将金融机构的债务危机转嫁到了美国政府肩上,目前美国国债占GDP之比已逼近100%,而2011年和2012年美国国债到期压力更大。如果美国政府无力偿还,或者市场不愿接手更多的国债,甚至抛出国债,美国国债泡沫将雪崩,美元将急剧贬值,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将急剧上涨,美国将会由通缩转变为恶性通货膨胀,一旦这一现象发生,中国无法置身事外,人民币将被迫跟随美元贬值,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本人在2008年8月出版的《黄金保卫中国》一书主要是警告这种风险。
——人民币升值的逻辑。9月以来,随着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施压加大,人民币快速升值,最近又加息,使得热钱在中国套利空间加大,热钱重新涌入中国,9月份外汇储备新增100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加大了中国基础货币的发行,货币增速远超过商品增速,则通货膨胀不可避免。除非热钱大量外逃,人民币贬值,此一因素方可消失或者逆转。
——农产品涨价背后的博弈逻辑。在中国CPI结构中,食品权重占到33%。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中国CPI的上涨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国际农产品价格暴涨,其背后有双重博弈:一是中美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是农业第一强国,农产品涨价对美国有益无害,中国则是农产品涨价的受损者。因而从国家利益角度,美国会乐意看到农产品涨价;二,在农产品金融投机者和消费者之间,投机者更愿意看到农产品价格上涨,而主要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在美国,主要的市场投机者也以美国金融机构为主,而中国是消费大国,不愿意看到农产品的涨价,但在中国自身粮食供需平衡越来越困难,有些领域(比如大豆、玉米等)已经失去了控制权,这给了投机者炒作的空间。我们8月份就曾警告过“粮食危机挑战中国”。
——政府低效投资和既得利益扩张的逻辑。近年,中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到财政支出的18%,而政府投资约占到财政支出的25%,这些投资和消费效率低下,对货币流动性出现了不小的损耗。为了弥补这种损耗,会有更多的货币、信贷被发出,这使得人民币通货膨胀又新增了一个源头。而由于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扩张需求,房价大涨造成了中国实际通胀更高,但房价并不在中国CPI权重篮子中,中国使用的是房租。
在以上的五种逻辑中,中国可控制的要素并不多。对于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中国是被动承受者;农产品涨价后的两重博弈主导权也不在中国;中国在拒绝人民币升值上有一定的控制力,但这意味着能够承受美国的各种压力;政府低效投资和既得利益扩张的改变权当然在国内,但这意味着“全能管制投资型政府”向“有限责任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也是难中之难。
未来外部能够导致中国通胀压力下降,甚至紧缩有两种可能:一、美联储突然加息升值,美元快速升值,热钱大规模外流,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但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相当低;二、房地产泡沫崩溃,国际热钱大规模出逃,通货膨胀也可能逆转。
中国还有一个迄今未被重视的反通胀方法——鼓励央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在国内购买实物黄金,这可以收缩相当程度的流动性。如果中国人购买1000吨实物黄金,相当于收缩11748亿元[445亿美元(1000吨黄金以每盎司1386美元换算)×6.6(美元兑人民币汇率)×4(货币乘数)]人民币的流动性。其效果相当于提高1.8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大力增加实物黄金储备,更可以增加中国对冲美元主权债务危机的筹码。然而,这个副作用最少的方法,一直处于有关部门决策盲点之中。
因此,在中国政府未能实现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在未能抵制人民币升值,在未能有效抑制既得利益扩张,乃至在中国人未能扭转越来越大的吃肉胃口——这是改变中国粮食供需失衡的关键——的情况下,价格管制不能釜底抽薪,只是压紧锅盖,指望通货膨胀下来是一厢情愿,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正在增加。
一言以蔽之,对于2011年的中国通胀预期,笔者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