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 报道,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 明报》在证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之后,引用某学者的话说:“ 过度追求奢侈品会被视为没有品位的暴发户。”这句话用意很好,但也许需要补充这么一句:某些上流社会的名人,比如国际知名演艺界人士,或者一个国家的第一夫人—这些人追求奢侈品则另当别论。原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有几千双名贵皮鞋,没有人说她没有品位,也没有人说她是暴发户。
美国西东大学教授尹尊声表示,所谓中国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是指绝对销售量,但若论人均奢侈品消费额,中国奢侈品消费尚属低端:
“实际上从绝对数量来讲可能数量蛮大的。但是从相对数量来讲,就是按人口比例来讲应该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人一种消费行为。日本是一亿多人口,我们是十几亿,你要按人均来讲,不能看总量,还是要看人均,要看人均来讲那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按照人家来讲是属于低端的。 从总量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共产党的“八荣八耻”,都推重节俭,不鼓励对奢侈品的追求。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追求高档消费品历来大有人在。唐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既表达了对俭梳妆的高格调的赞美,也有对一些人低格调的叹惋。尹尊声教授指出,许多中国人爱攀比,爱“露富”,中国成为奢侈品大市场显然与此有关: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现象。中国人历来爱攀比,这是一种攀比行为。一旦有钱,你有钱,我比你更有钱。实际上很多东西他买来也不用。他必须有。二、三十年前,我去香港的时候就看到这个现象。香港奔驰车子是世界上密度最大的一个地方。但是,香港人实际上出门坐公交车是最方便的。它的地铁也好,公交车的设计得非常好。但是,他们必须有车,这是一个身份的表示。我的说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人爱露富,要买奢侈品,买香烟买一、二千块钱的香烟、买高级的酒,现在茅台酒被炒得上千块了。”
记者:“几十万都有啊。”
尹尊声: “我知道他就是通过不同包装的方式,然后,炒作这个事情。愿意露富,显呗。中国突然一下发展起来以后,突然一下出来一批富人,这是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怎么说呢,他要抽高级烟,坐高级车给人的印象我发财了,怕人家不知道。这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这些大富翁他这种比较低调的行为是正好相反的。包括去台湾撒钱的陈光彪,实际上他说他是低调治理,实际上他显富做得有点过分了。他没必要那么做嘛。你慈善你捐钱去帮助穷人有很多渠道。”
记者:“好像美国不大愿意露富是吧?”
尹尊声:“不是说不愿意露富,他觉得这很可笑。吃一顿饭要花非常多的钱,而且招摇过市,这是没必要是伤身体的事儿。”
尹教授说,奢侈品购销之旺也与中国官场文化有关:
“再一个跟中国的腐败现象有关系。实际上他炒作以后,他拿这东西来送礼显得有身份,这也有关系。为什么国内的很多香烟、酒类炒得那么高,实际上卖酒的不喝,喝酒的不买。跟这个现象有关系。中国的官场政治就是请客送礼,花钱办事。这个文化现象也有相当关系。一个是攀比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官场的腐败。”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朱永德说,一个人的消费观念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说,追求奢侈品的现象在中国社会历来存在:
“那么,这当然是一种很特殊的心理现象。很简单就是他对人生的目标,对世界、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义务跟责任没有这种感觉,没有这种教育。你看前不久报上不是特别提到从美国回到远东去的王大卫的儿子叫王什么是有名的歌唱家。人家问他你怎么只是买普通的汽车?没有花很多万去买跑车?他好像做了一些评论,其中就表示,他不会去花那种钱,这个也可以说从传统台湾公教人员家庭长大的,受过正规教育,后来变成一个出名的歌唱家,发了好多的财,他自己的发言人解释,他完全不是批评别人,而是自己一种对于问题的这种人生观,这种看法。所以,我想这种现象不稀奇。在中国过去尤其在上海海派或者香港的港派很多有钱人都是喜欢像你所说的汽车也好,香水也好,甚至于像现在手机的上面都可以想出各式各样的名堂来。所以,我说如果这个现象如果是没有的话,反而叫我有点吃惊好像中国没有这种人。”
《明报》 表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