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有媒体称,这是温总理记者会说的一句大实话。
其实,这句大实话我们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了。贪官污吏,贪污腐败,已经成了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的大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和矛盾。反贪腐,清吏治,已经成为执政党和政府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刻不容缓的治国大事。既然腐败已经成了中国社会“最大的危险”,腐败不除,国无宁日,那么反腐就具有最迫切的政治意义。不清除腐败这个毒瘤,中国的发展和稳定就会出现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个共识。
那么,反腐败,如何反?答案林林总总,措施不一而足。靠纪委,靠反贪局,靠监察,靠法院,或者是靠领导的开明和决心?从这多年的实践看,人们对这些似乎都没有多大的信心,而腐败越反越多越来越泛滥似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次温总理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了,“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症结还在制度和体制上。不在制度上严格限制和制约权力,不在体制上划清权力和市场的界限,不在法律上取消特权和特权的滥用,其实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建立再多的反腐机构都没用。
问题在于,这些道理我们都很清楚了,“改革制度和体制”,改哪里,如何改?敏感内容太多,似乎没人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倒还罢了,总得要遵循一个基本的方向吧?这个方向就是逐步减少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的行为,逐步摆脱市场主体“离开政府寸步难行”的局面,把市场从政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做生意是市场的事情,与官员没有什么关系,腐败自然就减少了。但联系到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压根就没朝着这个方向走,而是走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不断强化的宏观调控,无所不在的行政干预,日益膨胀的政府和官员权力,无所顾忌的对于经济生活的参与和干预,成了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常态。从中央到地方,当一级级的官员们打着民生的旗号理直气壮地干预市场干预经济生活的时候,当市场及其参与主体一次次地成为权力的俘虏的时候,你还能指望没有特权,不发生腐败?
腐败的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至高无上的政府权力,就是无数个正义理由后面权力的滥用,就是权力对于市场的蹂躏和侵蚀,就是政府特权演化出来的官员特权。当我们的政府越来越成为万能政府的时候,你怎么能阻止官员成为万能的官员?当官员凭借政府的余威,以正义的化身行使他的权利的时候,特权与职权的界限在哪里?当官员的权力以方针政策为依托无所不能的时候,你还怎么能够阻止他不去贪污和腐败?在压倒一切的宏观调控面前,还有法律和群众监督的地位吗?
说句实在话,在反腐问题上“改革制度和体制”,现阶段人们真还没有这个奢望,只是祈求不要再强化政府和官员的权力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什么都管,解决了什么问题了吗?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干预,很多问题不是解决得很好吗?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反对腐败,恐怕还得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办,那就是在市场和权力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防火墙。不管你采取哪种体制,都得遵循这个原则。符合这个原则就是好体制,不符合这个原则,说得再好也没用。
我们一直在反腐,我们一直在强化政府的权力,这就是当前的问题和矛盾。政治挂帅,唱红打黑可以解决腐败问题吗?我看很难,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中国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妄图以政治的回归寻找我们未来的出路,这大概和瞎子摸象差不多。到底怎么办才好?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固然是根本,但目前就是说说而已。最起码的,就是遵循减少和限制政府权力这个大方向。离开了这个大方向,腐败就是一个无法根治的大毒瘤,恐怕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权力还在扩张,腐败还在蔓延,中国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