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向东走 向西行(组图)

发表:2011-03-22 15: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温哥华市中心,经常看到新移民的身影。

Wendy认为加东更适合技术移民发展。

小Helen(中)在加拿大最喜欢的节日是万圣节。

天朗气清的日子,新移民多喜欢成群结队外出,举行烧烤等活动。

中国的史学家司马迁二千多年前在《史记》里记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是说大千世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代更新了,地域也变了,来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却依然在东走还是西行间,不断地选择和调整,由此也演绎出“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多彩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怀揣着美好梦想的新移民尤其这么想。

从中国到加拿大,从加东到加西,一个个梦想都在他们不停的走动和努力中实现。虽然老话也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但是,一路走一路望,梦想在远方,依然成为一些新移民的生活追求。并且,路上的风景,不管是荆棘丛生,还是鸟语花香,都成为了他们生活中难得的人生体验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留学欧美 最终落户温哥华

说Wendy Huang是个世界公民,也许有点夸张。但是留学欧美、游走东西方的她,却是个为了理想不惧怕远方、为了追求敢于潇洒走一回的新时代女性。

Wendy是个湖南妹子,外表看上去柔柔弱弱,声音听起来甜美圆润,给人感觉是个文静秀气的办公室白领,但实际上,她的生活从求学时代开始,就是不停地走在路上。

落脚多伦多 感觉似乡村

1995年,Wendy和丈夫从德国移民到多伦多时,只是因为有一个朋友在多伦多,他们一家就把登陆加拿大的城市选择在了多伦多。

可是,一到多伦多,他们就感觉是从城市来到了农村:屈指可数的高楼大厦,每个购物中心里几乎相同的连锁店,街头人们朴素的着装和憨厚的笑容,偏僻一点地方类似原始森林的未曾开发的公园因素,与他们心目中的国际大都市形象相去甚远。

不过,很快地,他们就喜欢上了这个乡村风格的国度,这个转变,是由他们的朋友带动着,不知不觉地进行的。

记得是他们刚到多伦多的第一个週末,朋友在周五的晚上给他们打电话,邀请他们一家去公园烧烤,他们询问需要准备什么食品,朋友说:“你们刚刚到,什么都不要准备了,我们是经常出去烧烤,准备起来很容易,你们第一次参加,就当是观摩学习吧。”

周六一大早,朋友开车来接上他们一家,会合其他两家朋友,一行人浩浩荡荡朝公园进发。时值初夏,天气晴朗,一路上欢声笑语的,朋友的车里正播放着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听着熟悉的歌声,看着朋友的笑脸,Wendy的心里瞬间充满了温情,绵软的思乡之情一扫而光。

烧烤之乐也 乡愁全抛光

一个小时后,他们一行将近20人来到了一个公园,除了Wendy一家,其他人都是熟门熟路的,男士找合适的烧烤炉,简单清扫一下,添上买回来的小煤球,点火准备开烤;女士们则是张罗着收拾好一到两张野餐台,铺上从家里带去的桌布,其他人就开始把牛肉干、土豆片、清洗好的水果、自己家里做的小蛋糕、凉拌菜、饮料等拿出来;还有一些人给孩子们支起简易的羽毛球场,或是拿出飞盘、小足球、风筝。

野餐台旁边,一个方方正正的冷藏箱(Cooler)里的腌制鸡腿、鸡翅、羊肉串拿出来盖好,铺上报纸,就成了扑克爱好者角力的战场……这一切,都让Wendy看的眼花缭乱,原来在加拿大的週末是可以这样过的,轻松而舒适,这样的乡村生活,无疑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烤炉上,希腊香肠、意大利辣肠、鸡腿、鸡翅、羊肉串在慢慢溢出不同的香味,有人坐在野餐台边,闲话家常,聊着家乡或是身边的新闻趣事,有人陪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踢球、扔飞盘,有人围坐在一起,“斗地主”正酣。

此情此景,让Wendy觉得,这样的生活才算是生活吧。

以此为家 享受生活

这些朋友大多都是留学后转为移民的,都有一技之长,也都有一份或专业或临时的工作,可是他们以此为家的心态,深深地感染着Wendy。

机会多 加东更适合技术移民

Wendy的丈夫是学电子工程的,又拥有德国大学的硕士学位,所以很快在多伦多找到了专业工作,Wendy也安心地怀孕生孩子,开始在加拿大的新生活。1996年,当时的加拿大电讯龙头老大、曾经的世界电讯巨人——北电网络公司(Nortel Networks)——扩大经营,大力网罗人才,Wendy的丈夫进入位于渥太华的北电网络公司任职工程师,于是他们一家搬到了渥太华。

科纲泡沫破灭 夫回上海创业

在多伦多和渥太华生活的日子里,Wendy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在多伦多时朋友很多,一点也没有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到了渥太华,丈夫工作也称心,当地的气候、住房条件都较多伦多优越,他们也过得很开心。

到了1999年,世界电讯工业泡沫出现,北电网络也开始走下坡路,Wendy的丈夫却兴起了回国创业的豪情,而且有了念头就放不下,毅然于1999 年回到上海,开始了艰苦而快乐的创业。当时,Wendy还在渥太华大学念书,直到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之后,才追随丈夫回到上海,和他一起创业,其中的千辛万苦和难以表述的成就感,让他们两个一直坚持着,努力着。

直到2006年,Wendy丈夫的公司在上海慢慢地发展着,他们的两个孩子却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国内的事业放不下,孩子的教育也不容耽误,于是丈夫留守上海,Wendy就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温哥华,这个离中国最近的大城市,一晃就是4年,老大今年已经上高中,老二读4年级。他们的家成为温哥华许多个太空家庭当中的一个。

加东加西生活细节区别大

加东4年和温哥华4年的生活比较,Wendy其实更喜欢加东,她认为,加东更加适合中国的技术移民生存和发展,虽说两个地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区别却很大。

比如多伦多的公立公园大多是免费的,而温哥华免费的寥寥无几;孩子在多伦多上中小学,可免费乘坐交通车,温哥华的孩子则须自己去乘坐公共交通车;多伦多的房租相对于温哥华来说,会稍微贵一点,大约百分之五到十的差距,而温哥华的房屋价格却比多伦多贵一倍左右(类似的市区和城镇间的比较),令工薪阶层的新移民很难承受。

Wendy对《加拿大都市报》表示,多伦多的工业和商业都比温哥华发达,所以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也多一些,温哥华是个服务业为主和旅游业的城市,令一些学有专长的新移民无用武之地。

另外,多伦多的多家汽车保险公司公私并存,竞争发展,普通老百姓就可以享受低廉的保险额和优质的服务,在温哥华是卑诗保险公司(ICBC)一家独大,满意不满意都是他。

Wendy还表示,在渥太华时,想上法语学校或英语学校是家长和孩子的自由选择,在温哥华则需要一定的条件要求;在多伦多一个四口之家一周买菜的消费,会低于温哥华三口之家的预算。

以上的这些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不过总的考虑下来,还是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的。

大人在加东加西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那孩子们对中国和加拿大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孩子喜欢万圣节圣诞节

Wendy的小女儿Helen出生后即回中国大陆,5岁来温哥华生活,问她喜欢中国什么,又喜欢加拿大什么时,小小年纪的她回答起来倒是井井有条。 “我在中国最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很热闹,可以有很多压岁钱。我在加拿大最喜欢万圣节(Halloween),可以穿上很特别的服饰(Customs)去Trick Or Treat,非常好玩,还可以讨到很多糖果,吃都吃不完;我第二喜欢过生日,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会送我卡片祝福我的生日,在家里妈妈会给我办生日派对(Party),很多小朋友来玩,能收到好多礼物;我第三喜欢的是圣诞节,喜欢圣诞老公公(Santa)给我的礼物,学校里还有圣诞派对,圣诞姜饼屋好吃又好玩。”

加人出现西部迁移潮

道明银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加拿大人正认真考虑“年轻人奔向西部”(Go West, young man)的口号。

去年在国内迁移的加拿大人比例,比1998年以来任何年份都高。

其中大部分人向加西地区迁移,因为当地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可是且生活水平也较高。

分析显示,去年总共有337,000个加拿大人在国内迁移,比2009年多45,000人。佔整个加拿大人人口的大约1%,该比例是自1998年以来最高的。

除纽宾士域省外,仅沙省、亚省与卑诗省去年出现人口净内移成长现象。

而且,该报告预计,在今后两年时间内,西迁的趋势将持续,尽管幅度不如经济衰退之前资源业蓬勃时期的水平。

相对而言,缅尼吐巴省、爱德华王子岛省流失人口最多。安省与魁省的人口将持续略为减少。

回流难扎根 重归温哥华

David Sun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离开温哥华12年之后,竟然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1998年,在中国学外贸并从事相关工作的David,从渖阳移民来到温哥华。登陆后,也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到处走马观花,了解加拿大这个陌生的国度。之所以说他陌生,并不是说David英语不好,或者说他在中国时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

恰恰相反的是,因为学外贸的原因,David英语不错,出国之前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国情、民风都有所瞭解。

他所不理解的是,加拿大这么一个老牌的所谓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竟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外贸业务,因为加拿大绝大多数的贸易都是与美国之间进行,双方的货币兑换简单明瞭,毋须任何附加条件;两国的经济贸易体系非常相似,贸易关系长久而稳固,也毋须过多的繁琐手续。

加国无外贸 前往多伦多

因而,David在中国所从事有关报关、结匯、匯兑、外匯额度申请等工作,到了加拿大几乎都没有这类工作。

一个月的考察期后,David得出了结论:“温哥华好山好水也好玩,可是我的专业工作在这里成了多余。没有了事业发展的前途,我只能改换思路,向东走,去多伦多。毕竟多伦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工业基地,应该会有比较好的事情适合我去做。就算是改换门庭,机会也多一些。”

当时和David一起去多伦多的,还有他的一个朋友,该朋友的专业是从事工业防腐蚀,所以两个人相约着到东部发展,都感觉自己的前途在多伦多。

David在多伦多一住就是5年。最初,他也去做过工人,很快地他就和朋友合伙做起小生意,主要从中国进口长毛绒玩具。

可以说,David的加国工作和生活经验都是从多伦多得到的。加国的自然环境比中国好是没的说,生活环境比中国也舒适多,可是这个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似乎总是停留在一种缓缓慢慢的状态中,让人感到暮气沉沉。所以,最初的新奇和喜悦过后,他的小生意在慢慢腾腾地经营着,可以吃饱饭,却很难有大发展。

创业无惊喜 决回流中国

相反地,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却是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各样成功的例子,天天都在涌现。经过了一番思索和比较后,David毅然选择回流中国,这已经是2003年的事,他在多伦多生活了5年,也成为了加拿大公民。

生活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回到离开了5年之后的中国,David的感觉有了细微的变化。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些很正常、小小的困难或者不如意,都会让他产生“如果是在加拿大,会怎么怎么样的联想。” 喜欢新的挑战或者说是适应力超强的他,在中国的生活却还是难有“扎根”的意识。

而中加两地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使他在当地老同学眼中,成了“加拿大贸易通”,一些试图来加拿大发展的企业,都想让David做他们的“开路先锋”,最终,他答应了一个老同学的邀请,于2010年回到温哥华,出任一家位于温哥华东区的木地板公司的经理,为他的老同学“打工”。

消费市场大 为老友打工

12年前的匆匆走过,和现在将近一年的工作生活,David对温哥华有了新的理解。温哥华这个多次被多个组织长期评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虽然生活成本比较高,但是其相应的消费市场也是大有潜力的。比如,新来的移民都对温哥华高企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有微言,却也都“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从银行借贷买房、辛苦工作当“房奴”的,更是大有人在。

他的老闆正是看准了这一商机,才把总部设在多伦多的这个木地板公司,开拓到温哥华,看好的就是本地新移民和老居民坚挺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观念。

David自己也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他经营的策略就是——物美价廉,保证品质的加拿大生产产品和灵活多变的销售方式,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为什么选择重归温哥华?David认为有些选择是没有那么多理由可以说出来的,而再多的语言描述贊美也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能够说明问题。重回温哥华之后,David的事业和生活都上了一个台阶,对此他很满足。

在温市转机时找到工作

刚刚三十出头的Drick面容清瘦、身材高挑,一付翩翩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模样,他已经在加拿大闯荡了6年。

大学毕业后,家在中国内地的Drick得到一个去香港劳务输出的机会。劳务输出合同结束,Drick和同伴们一起回到了家乡,并学会了讲一口流利的粤语——这个无意中拥有的特长,却让他的加拿大移民生活顺畅了许多。

做香港劳务工 学会粤语

2002年,在朋友影响下,Drick也找到一家移民公司办起了加拿大移民,那个移民公司擅长的是办理魁北克省提名移民,所以他也就办理了到魁北克的移民,那时他一句法语也不会。2004年初,Drick的移民申请成功;2004年9月,他登陆加拿大

到魁北克后,Drick落脚在满地可(Montreal)。他先去参加由政府部门举办的免费的语言学习班,当然是学习法语。他同时还申报了一个平面设计课程。

拿政府资助学会平面设计

学习期间,Drick不仅不用交学费,还可以享受魁省政府提供的资助。作为没有工作和收入的单身汉,魁北克政府给Drick每个月大约700元的生活费,其中大约一半要在学习结束后开始偿还的学生贷款,另一半是生活补助,毋须偿还。

学习结束后,Drick没有立即在满地可找个工作,因为他面临着人生的另一件大事——结婚,所以他在2007年5月回中国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并于当年的11月带着妻子一起返回加拿大。

这次,他还是在温哥华转机。他和新婚妻子未料到的是,这次是他们生活的转机。

在家乡办理结婚期间,Drick惦记着回加拿大找工作,所以他经常在网上浏览加拿大各地的招聘网站,也给温哥华的几家公司投递过简历。

当他和妻子回加拿大时,他买的是11月4日的机票,计划在温哥华住两天,11月6日飞去满地可。到飞机场去接他们小夫妻的,是Drick的中学同学兼好朋友,住在好朋友家里,听好朋友讲温哥华的种种好处,Drick有些心猿意马;对好朋友的极力挽留,他开始动心,特别是好朋友知道了他在温哥华申请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工作职位时,更是劝告他留在本地一段时间,等待这个公司的答复。经过和妻子的商量和自己的深思熟虑,Drick于6日的凌晨2时退掉了去满地可的机票,安心在温哥华等待工作机会。

朋友相劝 凌晨退票

幸运的是,Drick的选择是对的,他没有白白等待,一周后,他就等到了那家公司的回复,然后是面试,最终得到了工作。Drick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11月19日,他开始上班了,工作是广告设计。这家公司的老闆是香港人,所以Drick会听、会说粤语成了他得到这份工作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后来他又转了两次工,目前在一家西人广告公司工作,仍然从事广告设计。

对此,Drick的看法是:“我想既然我来到了加拿大,就该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见识一下。反正我还年轻,要学习很多新东西,华人的公司工作过了,也希望到西人的公司工作,积累不同的经验。反正做这一行的,薪水都差不多,但华人公司与西人公司的文化很不同,我很想都瞭解一下。”

当时,“人在曹营心在汉”,其实,Drick一直想着回满地可去创业。去年,他就利用年假的时间,他带着妻子旧地重游,去满地可度假,也乘机在当地考察一下做生意的可能性,毕竟,做广告设计行业的薪水有限,而温哥华的房屋价格一直高居不下,令他们这个三口小家庭很难马上置业。

满地可虽好 创业梦碎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满地可虽好,创业却无从下手,游玩了两周,在朋友劝告下,不得不打消了自己当老板的念头。

“听人劝,得一半。这是我从父母那里听来的老话。也认识到了这个老话的真正含义。我不是个很喜欢去和命运挑战的人,随遇而安是我的性格。现在,我不打算去满地可做生意了,就在本地安安稳稳地工作,暂时也不考虑房子的事情,慢慢来吧。”Drick对《加拿大都市报》如是说。

依然还很年轻,但移民6年了的Drick,已经有点老移民的心态了——凡事不发愁,日子慢慢过。而且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他们家也在等待着两件大事的到来:一是他的妻子今年将生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二是Drick家的一个亲戚也办好了移民,将于明年初来温哥华投奔Drick,所以他现在是一心一意地呆在温哥华,起码5年之内不打算搬家了。

融入更加拿大生活方式

青少年时代随父母家人从英国移民来到加拿大的Allen Cartwright,2008年从多伦多搬到温哥华来生活,当初吸引Allen来温哥华的,是这里更加加拿大化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适中,自然环境更美,气候条件更佳。

1995年,Allen一家移民到了多伦多,他在多伦多开始读中学、大学,随后在那里就业。业余时间爱玩汽车的Allen,心里始终觉得多伦多与美国相距太近,受美国的影响太多,以至于工作、生活、娱乐方式“都太美国化了”。

Allen一家移民前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城市,来到加拿大就是因为喜欢加拿大的生活方式,但是骨子里的英国绅士做派,也是不那么容易被可口可乐左右的。所以两年前,Allen只身来到温哥华,尝试过真正的加拿大式的生活。

温哥华冬季多雨的气候,另许多本地人感觉郁闷难挨,对Allen来说,却使他有回到童年家乡的恍惚——那个遥远的英伦小镇,细雨霏霏中街边咖啡馆里,飘出的一缕咖啡幽香和随处可见的炸鱼薯条店里令人无法抗拒的浓浓香味……

基本无雪的温哥华,让Allen可以时时保养自己的爱车,那永远一尘不染、酷似车展上的新车的座驾,总引来邻居羡慕的眼光,也使Allen感到无比自豪。今年6月,Allen刚刚大学毕业的弟弟Richard也受到哥哥的影响,从多伦多来到温哥华寻求事业的发展。兄弟俩常常是一副十足的绅士打扮,出现在温哥华的街头,享受他们喜爱的加拿大生活。

来源:加拿大都市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