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周二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并确认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A-”。
惠誉还确认中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评级展望为稳定;同时确认中国短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F1”,国家上限评级为“A+”。
中国外币主权评级为“A+”,评级展望为稳定。但惠誉将中国本币主权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
中国银行业风险增加
惠誉确认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这表明惠誉认为,一旦出现风险事件,这些银行仍将获得中央政府的高度支持。所有此类银行继续持有“1”的支持评级,这也是惠誉从“1”到“5”评级中的最高等级。
中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与中国的主权评级(“A+”评级且展望稳定)相同,因这些银行是全资国有银行,而且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如果政策性银行重组后将导致其与国家间关系产生实质变化或者其商业性职能占主导地位,则上述银行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或将被向下修正。
与政策性银行相比,中国政府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较低,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49%,因而被视为具有很高的系统重要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仍与中国主权评级密切相关,比主权评级低一至两档。
自 2008年以来,中国正式和非正式的信贷渠道均迅速扩展;惠誉对中期内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担忧也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将受到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影响。引发上述担忧的因素包括:中国自2008年以来向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发放了巨额贷款,房地产价格高企,薄弱的资本状况以及银行业规模急剧扩大。在“A”(高)至“F”(低)的五级分类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体评级为“D”,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