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备受争议的北京律师李庄一案峰回路转,辩护人当庭举示新证,公诉方据此撤回起诉;同日,西安药家鑫开车撞人后故意杀人一案一审宣判,药被判死刑。性质不同的两个案件,在中国大陆引起万众瞩目,网络沸腾;而在外媒看来,现在的结果是不是意味着法律的胜利,还值得怀疑。
司法迫于民愤?
去年10月份西安音乐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行人张妙后,又手持尖刀连刺伤者八刀致其死亡,跑途中又撞伤二人。围绕药家鑫"该生"还是"该死"的话题,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言论,“怕麻烦”、“军二代”、“激情杀人”、“弹钢琴习惯性动作”、“我也捅”、“替天行道”、“死刑存废”、“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等等。还出现了诸如“药家鑫能激情,法律就阳萎”的评论,《京华时报》21日拍摄视频,死者亲属在家里跪倒在地,求菩萨保佑处死药家鑫,“相信会有个公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4月21日《环球时报》刊登社评,将药案归入“网络关注大案”,呼吁“司法要敢于拒绝舆论过分要求”:“让我们现在共同来看法院怎么判,当最终判决出来后,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应对它给予尊重,而不是继续制造舆论,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网民们因此在微博上预测:鉴于中共一贯枉法,药不会被判死刑;若判药死,司法也只是暂时迫于民愤。
最终药家鑫被判死刑,网络沸腾,不过随之出现的反思文章是“药家鑫案民意:讨伐人性之恶还是检讨社会之失”。
李庄案同样是一桩“网络关注大案”。李庄因妨碍作证和伪造证据等罪名,已在去年年初被判刑1年半。但重庆当局称,李庄被判刑后当地司法机关又接到多起举报,要求追究李庄“漏罪”。李庄因此被重庆司法部门加控。22日,公诉方“认为李庄的犯罪事实存在一定的疑点”,因而撤回起诉,后法院裁定准许。
专家:应该谨慎限定是不是法律的胜利
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指出“李庄案”在全过程中依然存在程序上的不合法之处。同时,他也认为民意在这两个案件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不是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尤其是药家鑫一案,结果不好预测。”
贺卫方认为:“应该非常谨慎的限定,这到底是不是法律的胜利,我现在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法律文书,李庄案的结果,很多人还是觉得这只是一个战役的小规模的胜利,因为让重庆方面最后不得不撤诉,如果没有民众的监督,李庄可能又会被判刑;对于药家鑫案,以我个人对案情节的了解和中国法律司法实践的了解,如果此案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相反如果判决其它的如无期等,可能会引起民意的反弹。当然两个案件都有可能有二审,二审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民意围观能改变司法吗?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对《德国之声》表示,公众强烈关注是因为对司法没有信心。何兵说:“中国法制走向是根据政治走向来决定的,而政治的走向有时候不可捉摸,这是中国一个大的政治背景;还有一个背景是时代背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特点就是无论是政治还是法律,都已经透明化,政治在今后也会越来越透明,这就决定了民主和法制一定会向前走,我们成为李庄案成为一个分水岭,从权力制约司法,变为司法制约权力;第三个背景就是民意,权力不受控制的话,如果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哪一个人是安全的,贺卫方曾说‘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这也是两起案件昭示的问题。”事实上公众对这些案件的“过分”关注也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了法律的庇护”。
中共疯狂抓捕维权人士
与这两个案件形成对照的大背景是:中共疯狂抓捕和打压维权和异见人士。最近对艾未未的抓捕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守望教会因户外礼拜活动被当作“茉莉花”打压,多人被抓。清明前夕,维权人士陈云飞欲到北京拜祭赵紫阳遭当局软禁。
在QQ群里谈论茉莉花的事,都会被跟踪监视或抓捕,据了解,因为谈论茉莉花遭抓捕的,还有不满18岁的中学生。据网络流传,中共曾怀疑发起茉莉花运动的网民来自广东,把该省所有和境外联系过的IP都做追踪,最后锁定超过5,000多人,进行监控调查。
总部设于香港的维权组织3月份发布的年度人权报告显示,中共在2010年共拘捕了超过3,500位从事维权运动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