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的倚赖程度,已超过其他西方国家。《雪梨晨锋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今日刊出一篇报导指出,如果中国打喷嚏,澳大利亚将不只是感冒而已。
撰写这篇报导的叶慈(Clancy Yeates)指出,英国人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主导过澳大利亚的贸易与投资,此后澳大利亚不再过度倚赖单一贸易夥伴,直到最近中澳贸易出现不健康的倚赖关系。
20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半数销往英国,占当时澳大利亚GDP的6%;如今,对中国的出口已经占澳大利亚GDP的4.6%。《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去年便曾报导,指出在所有西方国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倚赖最严重。
中国除了购买澳大利亚的原料,还间接地影响到澳大利亚的矿业投资。矿业投资占澳大利亚GDP的比例已经跃升到3%,比长期的平均值还多出一倍。
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留学市场也相当重要。在澳大利亚,每5名留学生中,就有1位来自中国。
简言之,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比过去50年来与其他任何国家之间都要紧密。在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比例成长时,澳大利亚获利不少。然而,一旦中国经济出现动荡,澳大利亚将会如何? 这个问题让澳大利亚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晚上睡不着觉。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上周前往中国拜访时,被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ABC)问到这个可能性。吉拉德答覆说,她没有看到中国经济趋缓的迹象,并且表示中国的快速经济成长的确需要澳大利亚出售一些天然资源。
然而就在同一天,世界银行发表最新季报,对中国的前景并没有那么看好。这份季报虽然认同中国的经济仍将成长,却提醒中国政府必须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以及潜在的房地产价格泡沫。
不动产的价格不断攀升,是一个特定的风险源头,可能导致整个建筑业的连锁效应,而中国的建筑业正向澳大利亚购买大量的铁矿。
提醒中国必须提高利率的不只世界银行,整个亚太地区的市场经济学家都纷纷指出,要预防经济过热,必须采取较高的利率。
叶慈说,中国的通货膨胀让澳大利亚处于一个微妙的局面中。中国经济过热,对谁都没有好处,但调整利率的幅度如果过大,也可能对澳大利亚产生严重的连锁效应。
《经济学人》也发现,一些在中国高获利的美国公司之股价,在2009年表现比史坦普500指数还要多出11%;但在中国政府开始打房之后,这些获利在去年很快就蒸发了。
叶慈在结论时指出,以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倚赖,一旦中国经济发生动荡,澳大利亚也将面对与那些美商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