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屠城时,有学生阻挡装甲车前进。(网络图片)
西谚曰:可以长期欺骗一部分人,可以短期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李鹏六四日记》部分透露了邓小平在1989年4-6月的高层内部绝密讲话和行动的事实。证实了“六四”不仅仅是血腥镇压学生运动的事件,而且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反改革的军事政变。
一、邓小平调动大军发动武装政变,是为了压制、控制、对付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军委委员和人大常委,在枪口下被迫支持政变,避免衝击和干扰,才能更有把握。
李鹏1989年5月19日的日记透露:上午10时左右,我们应邀到了邓小平处开会,参加会议的有陈云、先念、尚昆三位老同志,三位常委李鹏、姚依林、乔石,人民解放军三总部的迟浩田、赵南起、杨白冰,还有秦基伟、洪学智、刘华清三位老红军参加。邓小平同志在会上谈了六点意见,他说:
“四、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任务就是解决中央领导问题,决定总书记和常委补充人选。领导不能中断,以后再开中央全会加以确认。……不超过40人,宁缺毋滥……
五、新班子基本定下来。李鹏继续当总理,我提出江泽民当总书记……”
这样,李鹏证实了,早在1989年5月19日上午10时,邓小平已正式定下来江泽民代替赵紫阳任总书记,并决定召开40人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形式上再通过一下。
李鹏5月21日日记透露:“中午,我给邓处王瑞林打电话,提议三日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组织上解决赵的问题。晚上,邓小平处来电话传达邓的意思,要等大军进入北京后,再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样可以避免衝击和干扰,才能更有把握。”
可见,邓小平直到1989年5月21日对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撤销赵紫阳总书记职务并无“把握”,认为会出现“衝击和干扰”,不能保证会议达到以江泽民取代赵紫阳的政变目的。因此,邓小平5月21日从上午和晚上考虑和商议一整天的结果,决定改变他自己5月19日“领导不能中断”的部署:先开40人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再开中央全会加以确认”。而是,“要等大军进入北京以后,再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才能开得更有把握”。把大军进京以后作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5月22日李鹏日记说,下午3时,李鹏请乔石、姚依林研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方案,会议在一週后举行,主要是等待军队进入北京,形成必要的力量,保证会议有一个不被衝击的局面,会议才能开成;扩大会议中心是统一领导干部的思想,讨论如何坚决制止动乱,并解决赵紫阳的组织处理问题。会后,促使中央和地方统一思想,保证行动一致。
这样,大军进京就是为了控制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以及老同志。在坦克炮口之下,五万解放军部署在天安门周围和中南海之内,哪个委员敢于反对邓小平的决定?都不得不以愚蠢的忠诚和忠诚的愚蠢,屈服于武装政变的“大军面前”,成为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从犯或共犯。这样,在6月19-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6月23、24日的四中全会,完成了李先念1988年同邓小平预谋倒赵,1989年邓小平军事政变的最重要任务——撤销赵紫阳总书记的职务,与会者都成了邓小平的从犯或帮凶。写下了中共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
结论是,《李鹏六四日记》揭露了1989年5月19日、21日邓小平的决定,证明“六四”是一场赤裸裸的军事政变,调动国防大军进入首都,是为了防止衝击和干扰,使参与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中央委员等在武力威胁下统一于邓小平的主要政变目标:把学生运动定性为动乱,为赵紫阳定下支持动乱的罪名,撤销赵紫阳的总书记职务。
因此,应当正式提出要求,由全国人大根据李鹏揭发材料,立案调查“六四”事件,公佈邓小平发动军事政变的真相,负责处理善后事宜。
《李鹏日记VS.赵紫阳录音》一书(外参出版社)将赵紫阳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杜导正《赵紫阳还说过什么?》、张良《中国六四真相》,与李鹏《六四日记:关键时刻》中对“六四”主要人物的不同叙述和评价,集中并列,以作对比。
二、邓小平“六四”政变是有预谋、有计划的。
李鹏日记透露,“六四”这场军事政变,是有预谋的。实际上在1988年已经由李先念向邓小平正式提出,把赵紫阳搞下台。
李鹏1989年5月28日的日记,记录了丁关根的谈话:“丁关根对小平同志的想法比较瞭解。丁关根对我说,去年(1988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工会代表大会时,李先念同志找邓小平同志,谈了赵紫阳的一些问题。小平同志当时已看清楚,赵是搞自由化的人,迟早非下台不可,但由于影响太大,一时又找不到合适人选,所以下不了这个决心。今年(1989年)一月份,小平同志谈话,讲了‘格局不变’,就是说还不要动赵紫阳的意思。耀邦逝世,学潮起来,4月25日邓与你们谈话,为动乱定性,态度明朗。但有人颇有怨言,邓为此发了脾气,说关键时刻我不能不出来说话。”丁关根特别指出:“5月17日上午,先念同志去小平同志处,与邓谈话,虽然已有让赵下台的意思,但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下午开会时,邓做了戒严决定,批评了赵,但还没有说格局要变,要赵下台。到5月19日,小平同志和陈云、李先念、彭真等几位老同志一起商量,才下了最后决心,让赵紫阳下台,并建议由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1988年在人民大会堂、1989年4月25日、5月17日李先念三次找邓小平谈搞倒赵紫阳问题,证明这场政变是早有预谋的,李先念扮演了极为重要、又极不光彩的角色。
5月28日李鹏日记又揭露:“关根同志讲的这一重大人事决策过程,陈云和先念同志也对我讲过类似的情况。陈云和先念同志连续几年冬季在上海休息,经过长期考察,他们先后向小平同志推荐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
这样,李鹏公开揭露了李先念、陈云和邓小平早在1988年就非正式决定赵紫阳下台,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邓小平下不了最后的决心。”而在1988年以前的“连续几年”冬季在上海,李先念、陈云向邓小平吹风,推荐江泽民替代赵紫阳当总书记。好一个“连续几年”!如果是从批胡耀邦的1986年算起,那末倒赵的密谋是“连续几年”的1986、1987、1988年就一直在进行的,由李先念为急先锋、前台出面,陈云作为后台支持邓小平,最后由邓小平拍板决定的倒赵阴谋,是早在1986-1987年,李先念、陈云策划,1988年李先念正式提出,1989年春节期间李先念公开在各地会见领导人员时点名指责赵紫阳。这真是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政治动乱、政变的自供状!学潮不过是倒赵的藉口和机遇而已。
5月31日李鹏日记透露,10时邓小平对李鹏说:“赵紫阳,不能留在政治局。”10时半,“通知我到陈云同志处,陈云、李先念、杨尚昆、彭真、王震、宋任穷都在,一致同意赵紫阳不能保留在政治局,但对赵紫阳能否保留中委,仍有不同看法。”这些人士,可能就是李先念讲的“第二司令部”。他们几个人竟然有超越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的天大权力,同意或不同意赵紫阳保留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因此“六四”主要目标,是撤销赵紫阳总书记职务,在5月31日这些人已经决定要把5月19日邓小平确定赵紫阳下台的最高指示按计划一步一步实施,并以20万大军的军事压力来实现。
6月18日李鹏日记透露:“李先念和薄一波提出,对赵要一抹到底。”“王震也来说,要取消赵中委资格。”李、薄、王等老人决心要一棍子打死赵紫阳。
动乱,按《新华字典》解释:动——改变原来的位置,乱——没有秩序,任意、随便。邓小平、李先念没有秩序地任意改变原来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位置,就是发动和製造动乱、支持动乱,以武装政变保证动乱中夺权。李先念1988年策划、发动了倒赵的动乱,邓小平支持倒赵的动乱,为了保证更有把握实现阴谋,邓小平调动大军发动了武装政变,逼使政治局扩大会议、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委员们在军事压力下支持邓李的动乱,举手同意倒赵的决议。因此,根据《李鹏六四日记》的揭露材料,1989年发动与支持动乱的罪名应当放在邓小平、李先念的头上,绝不应放在总书记赵紫阳头上,更与年青的学生无关。
结论:根据《李鹏六四日记》揭发材料,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背景是一场夺权斗争,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争夺中共中央总书记权力的斗争。李先念发动了倒赵的政治动乱,邓小平支持这场政治动乱。在党内外压力下,邓小平决定调动大军支持政治动乱,发动反改革的军事政变,将赵紫阳撤职,达到了李邓发动的有预谋、有计划的倒赵为目标的政治动乱的目的。
建议中纪委、中共中央立案审查邓小平、李先念等人违反党章、製造打倒合法的党中央总书记的政治动乱、调动国防军支持政治动乱的错误与罪行。复查后撤销十三届四中全会强加于赵紫阳“支持动乱”的错误罪名,对“六四”予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