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对于浩淼无垠的宇宙,还是对自身细密、敏感的内心,人类经常处于无知之中。这种无知不是绝对的,我们毕竟知道了一些,但我们知道的太少,我们甚至不知道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感到无知,我们就有希望解决它。
童年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我的才智远不足以说清(我也怀疑是否有人能够胜任)。之所以我还要凝神静气得来说明这个我力不能及的问题,是为了更多的人来重视“童年”,尤其是孩子正处于童年的父母朋友们。
童年不只是天真的梦境,也不只是不知疲倦的欢乐;不只是无法倾诉的委屈,也不只是对长大的渴慕;不只是醒来依然惊魂未定的梦魇,也不只是对考试分数的等待;不只是几块让人大流口水的甜点,也不只是突然消失再也找不回来的玻璃球;不只是大人不给面子时内心的忿怨,也不只是邻家表姐额上迎风而起的刘海……童年由这些组成,但不仅仅是这些。童年的轶趣和悲喜随风而逝,但是童年所经、所感、所思带给我们的经验,却对我们的心理建构起着主体性的作用。
童年越缺少什么,以后就越向往什么。汽车尾气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当然讨厌至极,但是对于那些没见过汽车的孩子则可能很新鲜,因为那意味着现代文明。那些成长在粪草土泥中的农村子弟,不会在意路途的遥远、飘泊的孤苦,只为能身处繁华;而那些常年生活在人情淡漠、节奏紧张的都市白领们,一旦处身恬静的乡村,大多会想:要是一生在此度过该有多好……
童年的压抑会让人计较一生。那个在垃圾堆里说:“给我一双高跟鞋,我可以征服全世界”的小女孩,不成为“麦当娜”是决不罢休的,挫折、付出、一时的屈辱,与她渴望出人头地的愿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饱尝父亲毒打和禁锢的林肯,自己做了父亲之后已让孩子自由和快乐为荣,宁愿儿子把大便拉在他的帽子里。
童年的弱点常常让人一生负累。四岁无法抑制对糖果的渴望的人,成年后面对爱情和欲望也往往难有恰当的自持;而那些缺乏安全感总是过分担忧失去什么的人,我们更是可以从它的童年看到家庭中的阴影。
当然,人并非总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刺激。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同一个孩子对于不同的事,有不同的选择。前者容易让人们认为孩子是天生如此,从而忽略教育的作用;后者容易让人们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切,从而忽略遗传的差异。
童年的心灵虽然幼小,却隐藏着各种倾向,勇敢还是怯懦、开放还是保守、有主见还是随风倒、好惹事还是爱躲事、腼腆怕生还是见面熟、容易入迷还是从来坐不住、雷厉风行还是磨磨蹭蹭、自我中心还是心怀他人……每一个细小的人格特点,都是一个角度。随着时间的延伸和外在环境的要求,它们会无限扩大,当然,如果没有夸大的条件,那个特点也会越来越小,但是,假如没有这个角度,没有这个特点,那么这个孩子一生都不会有这方面的可能。因为人的心理构建只有一次。
童年的环境中所包含的奥秘,要比我们能想起的多的多;童年的经验对我们终生的影响,要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多的多。童年的眼神里隐藏着我们的命运走向,漫长的人生皆是童年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