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平民”路线在中国一度引起争议。近日,骆家辉在上海高调回应中共官媒此前的冷嘲热讽,他表示,依旧延续“平民”路线,并否认刻意利用“平民秀”传播美国价值观。
据大陆媒体报导,10月13日,美国大使骆家辉在首次访问上海,参观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的“皮克斯动画25周年”展。在上午的媒体见面会上,上海媒体将问题的焦点对准了他近来在中国引发的一场“是不是作秀”的大讨论。
“对于近来媒体对我的关注,我感到荣幸,但完全出乎意料。”骆家辉回应上海媒体说,“但这并非是可以安排的事情,你无法控制那些从你身后拍照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竟被当作了与中国官员对照的标尺,这出乎骆家辉意料。
“这就是我们,轻松而不正式的人。”骆家辉正面回应媒体批评时说道:“我们没有办法隐蔽着做这些事情,购物以及带孩子逛公园,没法不让公众看见我们。”
针对近来中国国内某些媒体发表的对其“不务正业”的猛烈批评,骆家辉略带无辜地表示,“我没有落下大使该做的工作……其中还包括专注中国的人权事务。”他说,作为大使,当然希望到中国各处走走,让孩子们亲眼见见中国的情况,“我还打算继续这样做。”
对此旅居荷兰的评论员立里认为,骆家辉即使是故意作秀。但民主制度下的政客作秀是为了迎合讨好选民,最终的决定权在选民。“他是为美国政府服务,为美国的选民服务。”立里认为,“他的行为一部分是自由社会的常态生活,大部分官员并没有什么特权,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
立里说:“在专制国家,官员的作秀,民众是没有选择权来批评的。而中共官员的作秀,是为了美化粉饰、欺诈视听,塑造道德假象,并抗拒批评的声音。其次,在中国,公共舆论无法对官员的作秀进行批评,而是充满吹拍逢迎,阿谀奉承的奴才言论。”
官媒猛批骆家辉学者:真正不满的百姓
自从骆家辉身跨双肩包、坐经济舱、拎行李、不走VIP通道、排队游长城,一副平民作派与中共官员形成鲜明对比后,官媒也开始对他冷嘲热讽,大肆批评。
《光明日报》旗下光明网在8月发表《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文章,文章称“没有随从、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掌声以及热烈欢迎的豪华排场、全家拎着大包小包抵达北京,活脱脱一派平民作风”的骆家辉是“给中国的官员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9月也发表《希望骆家辉好好做“驻华大使”》的社评,文章说:他似乎很享受自己在中国舆论中的“廉洁秀”,尽管他最清楚,他并没有中国互联网上宣传的那么“朴素”。
9月底,《中国青年报》也加入了这场争论,发表《做好自己何必纠结骆家辉》的评论。
文章称,指责骆家辉的所作所为“别有用心”,大可不必。文章说,对骆家辉所展示的朴素品质感到纠结甚至百般指责,是内心极为脆弱的人才会做出的事。”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中国人历来有“见贤思齐”的传统。面对骆家辉所展现的“贤”的一面,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如何“齐”,而不是要求对方将他的“贤”藏着掖着。
于此同时,在民间广泛都是充满着对骆家辉的赞美之辞。
网友说,可惜中国就“生产”不出这样的高官来!
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清廉,骆家辉先生的上任或许能够给人某种启迪。美国官方好象从来不教育他们的官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八荣八耻”什么的,而其官员基本上都是“荣”者多,“耻”者少。
立里说:“从公众的反应和中共官方的反驳来看,公众通过对美国官员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共官员剥削民脂民膏穷奢极欲奢侈浪费,人民教育福利社保无着,却用赋税供给官员特权消费,三公开支庞大,极为不满。”
立里表示,中共官方为了压制这种不满,就雇傭御用文人反驳,说骆家辉是作秀,在渗透美国价值观。其实,真正是,中国的老百姓人的不满在渗透舆论空间。
立里指出,骆家辉作秀,恰恰说明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官员的约束,使其要讨好选民必须作秀。“这显示的是真实的民主制度的力量,这就是民主和专制制度的差异。”
12日,骆家辉前往上海金洲小学,和师生在学校的试验田里一同收割青菜及为新一季蔬菜播种。13日,在结束了与媒体的会谈之后,他还前往上海当代艺术馆出席“皮克斯动画25周年展”,与中国小朋友亲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