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永定土楼(组图)

作者:整理/董心弦 发表:2011-11-24 14: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万座形态各异的土楼,龙岩市的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和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永定土楼建得早,位于永定湖雷镇下寨村的馥馨楼,根据此楼居民孔氏族谱记载,它建于唐代大历四年(769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有学者说福建土楼的根在永定县,其它地方的是枝。就算年轻的“土楼王子”振福楼,距今也有近100年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这种圆楼大部分分布在永定金峰溪流域的乡镇。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犹如古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犹如黑色飞碟,从天而降;犹如朦胧古月,悬于东方;犹如一座古井,永不干涸;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

永定客家土楼大都分布在山地丘陵等山间谷地或呈串珠状分布于溪河两岸,这样一可以接近水源,二可以就地取材。土楼朝向大都是坐北朝南,在建筑上背阴向阳。由于土楼坐北朝南,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到了中午,太阳便可照到天井,使得楼内光照充足。尤其是圆楼,因为其面积庞大,所以日照面积也就越大,得到的光照就越充足,太阳就可以照到每一个死角,同时又达到防潮防湿的作用。

有传闻说,永定客家土楼是用“红糖糯米”建造出来的。永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附近,地壳较不稳定。这就需要永定客家土楼牢固且抗震,否则将很容易倒塌。在夯墙时,把竹条当作如今的钢筋放到墙内,由于竹条坚硬且富有弹性,整体性能良好,所以地震发生时,墙内的竹条会被拉直,使得墙体不易倒塌,过后,竹条会受到圆楼回心力的作用,自然合回去,从而取得抗震的良好效果。

2008年7月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京剧中所指的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现列永定县十款名楼做简要介绍:

现存最早的土楼:馥馨楼

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馥馨楼没有石基,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说明客家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墙体全部以土夯成。最早的居民为方、易、章、林四姓。多姓氏合建一座土楼,说明闽西的早期移民人口不多,财力有限。因为是四姓合建,馥馨楼才建成了东西南北四向均有敞厅的方楼。后来四姓将楼卖给了沈氏,若干年后,沈氏人丁兴旺,另外择地建了新楼,便将馥馨楼卖给来自山东曲阜的孔氏。

1200多年来,馥馨楼在岁月无情的腐蚀里,墙皮剥落。前些年,楼内人家觉得一个门出入不便,想在楼后开个小门。几个壮汉挥起开山锄,锄头被墙壁重重地弹回来,锄嘴倒卷了一个口子,墙壁除一个白点外,纹丝不动。楼里人家只好请石匠,一小块一小块地凿,干了二十多天,才凿出一扇窄门。

历经千年沧桑,馥馨楼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缺角的楼体、残破的土墙,显得荒凉和颓败,但它那石头般坚硬的夯土墙,散发着绵绵不息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土楼王: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全楼共计400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土楼王子:振成楼

振成楼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建于1912年,是客家土楼的精品,最为富丽堂皇的圆楼,清初之前的土楼。该楼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该楼内环2层,用砖木仿西洋式装修,形成“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宫殿式土楼:奎聚楼

奎聚楼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834年,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

府第式土楼:福裕楼


福裕楼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880年,京剧中所指的五凤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

最花工日的土楼:永隆昌

永隆昌楼位于永定县抚市镇社前村,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以高大著称。该楼因受地形限制,部分以沙滩为基地,填平工程特大,从填坝动工到整修完工,前后整整花去28年。主楼高五层半,占地11519平方米。是方楼与五凤楼的组合建筑。主楼有福盛楼和福善楼两座,合计有92个厅,746个房间,144座楼梯,7口水井。

最高的土楼:遗经楼

遗经楼位于永定县高陂乡上洋村,建于1851年。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共有房间267间,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现存最早的圆形、最多楼梯的土楼:集庆楼

集庆楼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距今592年,占地2826平方米,为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依然挺立。

防震巨堡:环极楼

环极楼位于永定县湖坑镇南中村,建于1693年,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多年来历经多次地震。据县志记载,1918年2月13日(民国七年农历正月初三日)永定发生7级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的砖瓦几乎全被震落了,余震数次,共计十余分钟,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四层厚墙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长近3米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

不倒楼:五云楼

五云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建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已阅历近500年沧桑变化。俗称“不倒楼”,长方形土楼,楼前墙体向内已倾斜1.5米,近100年却稳而不倒,让人唏嘘不已。该楼原高3层,公元17世纪(清代初)由承启楼建造者江集成购得,扩建为4层。离承启楼百米之多,特点是没有石砌墙基。现如今,楼内仍有3位老人居住。

点击与作者交流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