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经济学家关于房价下跌会引发社会问题的言论,67.7%的人表示不信。80.5%的人认为,关于房价的雷人言论砸了经济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81.3%的人感叹,现在真正能为公众代言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少了。
经济学家是专家的一种,而专家这个词曾被网民解释为“脑残”。“专家”的确是离我们越来越远。某报纸的编辑曾告诉笔者,现在读者都对专家反感,不认同专家所说的话,网民更愿意相信舆论领袖。如今,专家的公信力就像股市一样,一路熊了下来。
时下,正是房价调控的关键时期,部分城市的房价才显松动迹象。一些经济学家纷纷表示,房价下降不但会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还会引发社会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装出一副为国、为社会、为民请命的模样,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摇唇鼓噪,譬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房价下跌将会引发失业等问题,老百姓扛不住;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称,若房价下跌,86%的有房家庭、银行、地方政府、财税部门会“倒霉”;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指出,若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的下降,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
然而,调查显示,81.8%的受访者力挺政府继续实施严厉的房价调控政策。那些经济学家一口一个“老百姓”,居高临下,自以为“站得高看得远”,可实际上公众非但不担心房价下跌给自己带来财产损失,且认为房价下跌利国利民,更利社会利国家。有知名学者撰文诸如《跌不起的房价》、《中国应重视房价大跌风险》等,虽然文中不乏老百姓、社会和国家利益,但仔细读来,这些专家更像是给利益集团站台撑腰,代表的是一小撮人的利益。
中国楼市降温,房价下跌,受益的是社会大众,受损的是少数投机者,这是最明显最基本的事实。而那些经济学家们却视为不见,为利益集团摇旗呐喊,走向了公众的对立面。原本经济学家在中国社会是极其有权威的,他们有着极高的公信力,还往往把持着“话语权”。中国人有迷信专家的传统,遇到拿不准的事总想问问专家怎么办,媒体记者在采访时,也喜欢把专家的意见加进去,以增加说服力。但是今天,恰恰相反,谁和专家沾点关系不但不会增加公信力反而会受牵连。专家沦落的到今天这种地步,令人唏嘘与悲叹。
人们之所以相信专家,无非有两条,一是专家权威,二是专家公正,二者缺一不可。今天的经济学家并不是不博学了,也不是不精通了,而是站偏了位置,不是站在公众这边,而是异化为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如此,则是经济学家公信力坍塌的主因,亦是被指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