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收入阶层受到夹击是全球经济衰落之源。
次贷危机爆发,暴露出了残酷的现实,虚拟金融资本主义与贫富差距扩大相携而来。全球中产收入阶层受到夹击,导致全球经济失衡,更可怕的后果是,导致全球经济无法恢复平衡。
美国的中产收入阶层逐渐消失,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开始倾斜,次贷危机的到来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必然结果。无论哪一种方式,极端的贫富差距与收入不公,必然导致经济崩溃。1929年如此,1998年仍然如此。
经济学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近年来一直痛斥贫富差距扩大,2011年5月发表在《VANITY FAIR》杂志上的文章,指出身居美国财富金字塔顶端的1%人口每年收入占全国总收入将近四分之一。若以所拥有的财富而论,这1%人口所控制比例达40%。而在25年前,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2%和33%。过去10年来,上层1%人群的收入激增18%,中产阶层的收入却在下降。而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来说,收入的下降尤其明显——光是在过去25年里,就下降了12%。
中国的情形更加糟糕。
首先是贫富差距更加极端。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日前表示,2008年,中国隐性收入9.3万亿,80%集中在20%高收入家庭,其中最高端的10%就占了隐性收入的62%。最高收入的10%家庭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之比是65倍。李迅雷先生表示,“我曾计算过08年国内灰色收入总额大约为4.7万亿,以为有点高的离谱,不想王小鲁的结论比我多一倍。”
未富先分化的结果,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非常困难。
中国的经济从低端制造起步,调整到中高端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使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非常困难,因为无法形成稳定的中产阶层的消费群体。农村仍然是小农经济,城市一不小心就滑入低收入阶层的中低收入阶层为了买房买车节衣缩食,高收入阶层放眼全球消费市场,拉动国内消费的边际效率极低,这些人无法构成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主要消费群体。
笔者每天停车的地铁站停车场由一家安徽人家看管,在政府没有出售地铁上盖地块之前,停车场离地铁很近,庞大的空地上除了树之外,就是树中间开垦出的菜地,种上了小青菜、扁豆、豌豆、西红柿等,天天辛勤耕作,说是这样就把一大家子的吃菜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如果政府不禁止,他们还会养上几只鸡、一头猪,彻底实现自给自足,看车的收入就算是全家净收入,给孩子读书、给儿子在乡下盖房子用。
政府卖了地,停车场小多了,到地铁站要走十分钟,过了没几天,看到小小的空地上搭起菜架子,又过几天,遍地的小青菜已经长大到可以吃了,还是能省下全家人的吃菜钱。笔者曾经问过,回答是空着也是空着,自己种菜绿色又省钱。笔者以为这样的低消费是孤证,没想以有一次遇到一个镇长,说是到湖北、浙北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没想到征地农民上楼之后,最爱做的事就是在楼房中间种菜,老人像在农村一样在冬天种菜、晾衣裳、拱手晒太阳,他特意拍了照片。看来没有职业与财富归宿,就是把农民赶上楼,拉升的消费也有限。
毋庸讳言,以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与经济环境,不可能产生真正具有原创性的产品,不可能有类似于苹果的全球一流的科技消费品,除了茅台之外,也无其他国内富豪认可的奢侈品。
中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则具有一流营销能力的企业,比如娃哈哈,可以一年营收数百亿;或者是具有标准经生产能力的企业,比如昙花一现的海普瑞,曾经生产出国际市场能够接受的标准化的肝素钠产品,或者是遍地开花的清香型乌龙茶,以及中国本土的快餐食品,如最近大闹内讧的真功夫。所有这些正在试图转向内需的企业,需要中国庞大的中产收入阶层,他们需要的是质量改进的、小有品味的产品,而不是国际奢侈品。
所有的传统产业要突出重围,依靠的都是收入上升的消费者的升级换代的改良型消费。以中国的不锈钢产业、家电产业、传统的服装产业为例,不锈钢日用品消费占比越来越高,甚至成为拯救不锈钢产业的救命稻草;节能节电型的品牌家电则是家电业消费的希望所在,至于服装等行业,依靠的则是人们越来越时尚的品味,越来越讲究的衣着。没有有效消费群体就没有利润,所谓产业升级换代就是无源之水。
表面上看,近两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不慢,但目前10%的居民消费增长与实际通胀率相比勉为其难,远远赶不上财富集聚的速度。百万英镑的喜剧在资本与货币市场屡屡上演的背后是,中产收入阶层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窄。曾有研究机构预测中国中产阶层会成为7亿,让我们合掌吧,希望如此,老天保佑。现在这样,可真看不出有什么到达7亿的迹象。
一方面是财富的大集聚大转移,另一方面为了企业发展,对于企业造假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每当看到投资者在质量有问题的公司股价下跌后买入股票,就为实体经济捏一把汗,这是一个诚信者没有溢价、失信者得不到惩罚的市场,最终,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会受到拖累,奶粉行业、食品行业甚至家俱行业都体现出国外产品溢价,因为消费者无法承担分辨质量好坏的成本,只能假设所有的国内产品都存在质量问题。
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产品为全球中低收入阶层服务,即便出口产品比国内价格低比国内质量好,还是要遭遇质量歧视,甚至质量信用还不如东南亚产品。而国内的中产收入阶层在通胀与实体经济下行的夹击下,举步维艰。
于是,中国实体经济出现四面楚歌的征兆。从南到北,除了资金掮客、少数列入重点行业、历年颇有积蓄的企业外,笔者没有看到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展现笑容。很多实业界人士之所以还在坚持,是坚信政府不会坐视不救。
没有有效消费群体就不会有实业的繁荣,中产收入阶层被消灭,或者中产收入阶层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企业也就失去了依靠,如同飘浮在大海上的孤岛。
贫富差距、机会不公、税收不公,听着非常熟悉——全球的不公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相通的。发展中产收入阶层,只有靠抑制疯狂的印钞机,抑制虚拟资本主义,靠透明的收入申报制度与公平的税收体系,给全体国民以公平的创业、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机会,产业升级才能成功。要发展民生,请从培育中产收入阶层、减少公务员红利、惩罚资本与货币市场的不公开始。
摹仿一句现成的话,为什么产业转型这么难?笨蛋,关键是没有中产收入阶层。
原题:笨蛋,关键是没有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