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半年升任副县级引围观争议

作者:田大校 发表:2012-01-29 13: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报导,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23岁的焦三牛在参加工作仅半年后,即升任副县级领导,成了西北高原甚至全国最新最快的“火箭式”干部。“这也太狠了吧,刚工作就当领导。”有网友惊呼;为什么此人能越两级参加公选,为何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能特殊?有网友质疑。当地组织部门回应称此举“合理合法”,其理由在于按照公开招考公告,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两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而且“这个公告我们向省委组织部请示并通过了的。”有评论称,不管武威市如何辩解其行为的合法性和表白其求贤若渴的紧迫感,都难以掩饰其对名校的盲目崇拜;焦三牛之所以获得“火箭式”升迁,唯一的解释就是其身为清华大学毕业生,清华毕业扮演了“特权通道”的角色。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了和网民朋友进一步沟通,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收集整理了相关评论,作为中国新年期间的一盘“小菜”,与各位网友分享品尝。

一、如此“火箭式”,不合理说。

北京晨报发表评论称,不用说,对这样的“火箭式”,尽管网友惊呼,舆论质疑,但当地有关部门总有说法,认为合理合法。其理由在于按照公开招考公告,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两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而且“这个公告我们向省委组织部请示并通过了的。”问题是这样的理由成立不成立?首先,为何只有清华大学的才能直接报考副县级岗位?有关方面辩称由于武威地处西部,人才资源极为匮乏,因此,武威市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建立了人才合作机制。这是不是意味着只有清华才配得上“人才”,“天公”再“抖擞”也没用?其次,根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工作才半年的焦三牛根本没有5年的工龄和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不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焦三牛由普通科员直接越两级而成为副县级,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例。

虽然招考是“向省委组织部请示并通过了的”,但省委组织部并不能超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而“自成体系”。这回尽管“通过了”,只能说明组织部门不够慎重,甚至明知故犯。第三,如果上述还不足为训,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仅就其连试用期也不到即予以任职,就已经违反公务员法了。评论指出,可见,工作半年即升任副县级的“火箭式”干部经不住推敲,“破绽”甚多。真不知武威方面所谓的“合理合法”何来?要说“合理合法”、“合乎程序”恐怕也仅仅是“合”在了武威、“合”在了当地的有关部门吧?

二、如此“火箭式”,缺乏民意说。

新京报发表署名文章说,一段时间以来,“火箭式”升迁的年轻干部备受质疑。最新的例证出现在甘肃武威。和其他同类事件一样,武威市委组织部的回复也是“合乎程序”。报导援引武威组织部干部二科一李姓工作人员的话称,按照公开招考公告,“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以及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从这一要求看来,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焦三牛确实符合报考副处级领导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对这个公告本身,武威官方的解释是向上级请示并通过了的。笔者不怀疑这种内部的请示程序。事实上,像甘肃武威这样的西部边远省区,要吸引名校的高材生,若非特殊待遇还真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讲“特殊”,就免不了对现有制度的突破。事实上,公告确实突破了中央关于党政领导选拔的诸多规定。

若依《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拔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对照可知,焦的半年工龄明显差之甚远。另外,不知道当地是否另有一套“党政领导干部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实施办法”?多数地方为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划定了明确的范围。比如,放宽任职资格年限要求的,必须达到中央“条例”所规定任职资格年限的一半时间以上;越级提拔的一般只能越一级等。焦三牛的半年工作经历和一次实现三级跳,还是达不到很多地方的最低要求。但如果认可这种逐级突破的内部规程,要为“合乎程序”找到具体的条文依据,也并不困难。拥有内部规程制定权的地方相关部门,为某位人士量身定做一个便是。但这丝毫无助于消除社会质疑。在这些质疑的背后,实质是这些干部的提拔与任命缺乏民众的认同。

也许焦三牛确有过人的才能,但大多数民众并没有看到他的才华。也许所有的程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也没有违规,可是,公开的招考程序毕竟仍是“少数人考少数人”,公众通常没有参与的渠道和平台,对年轻官员的“火箭式”升迁理由并不知情。在“上选下”的官员选拔机制中,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正在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因为,在“上选下”的选拔机制中,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认为自己需要向民众解释自己的升迁原因。这种尽管属于个案的“隔空”对话,客观上拉大了官民的距离,也使民众对“火箭式”干部很难产生认同。

三、如此“火箭式”,特权通道说。

华声在线发表文章质疑,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焦三牛工作半年就升任副县级领导,如此“火箭式”干部想要不受公众关注也难。一边是“火箭式”干部一个比一个强悍,一边是公众质疑不断。诟病声起,听到的回应就是“选拔合理合法”。然而,合谁的“理”又合谁的“法”?文章分析,所谓的“选拔合理合法”,初看起来,似乎是“光明正大”的。省委组织部门都通过了,难道不合理吗?况且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由于威武地处西部,人才资源极为匮乏,因此,武威市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建立了人才合作机制,“这才会有不少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来武威市工作”。可我们深究下去,却不难发现,清华大学完全成了一个“自制”的“特权通道”。因为根据2002年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第七条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该同志根本没有5年的工龄和2年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不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为何还能升任副县级领导?唯一的解释就是清华大学毕业,此时,清华毕业承担了“特权通道”的角色。“火箭式”干部的背后总不缺乏“特权通道”。

他们的套路就是预设相关规定,预设时,会堆积一个崇高的目的,比如人才缺乏,然后冒出“火箭式”干部,然后用自制的“合法合理”来搪塞公众。自然,如此“自成一家”,也就“创造”出诸多的“特权通道”,他们既可以无所顾忌地让“火箭式”干部飞上天,又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公众解释“合法合理”。有多少“火箭式”干部,就有多少“特权通道”。权力的任意妄为,伤的不只是干部,更多的是酿造社会不公,践踏了政府的形象。

四、如此“火箭式”,另类“萝卜招聘”说。

湘潭晚报发表短评认为,面对公众对仅有半年工作经历的清华大学毕业生被“火箭式”提拔为副县级的质疑,甘肃省武威市竟以“合理合法”回应,但公众对此却不以为然。短评指出,其实,不管武威市如何强辩其行为的合法性和表白其求贤若渴的紧迫感,都难以掩饰其对名校的盲目崇拜。而“火箭式”提拔用人方式的背后则是把“高学历”当“人才”的畸形思维。透过武威市与清华大学建立的人才合作机制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的招考规定,人们不难看到“乒乓球招考”、“萝卜招聘”的影子。短评指出,也许我们无从知晓武威市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的人才合作机制的具体内容,但允许在武威工作的清华生直接报考副县级职位的规定本身就是为清华毕业生量身定做的条款,既然是“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就应当坚持“公考”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把清华生排除“在武威工作两年以上”的要求之外,这对于其他报考者也是一种人格歧视和“不平等条约”。再说,公开招聘的本意应该是“校场比武”、“战场赛马”,所有考生都应当处在“同一起跑线”。

招考副县级职位应看能力而非学历,如果清华生的确是“人才”,让其在千军万马中彰显实力、脱颖而出,岂不是更有说服力。温家宝总理对大学生早已表达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殷切期望,以放宽报考条件而对清华生施以“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特殊庇护,无疑是拿官帽当礼物的错误做法。这种靠封官许愿的留人方式,不仅贻误事业,助长不良风气,也无益清华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尽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提拔任用的条件和程序早有明白无误的规定,但总有一些地方以“破格”、“创新”的名义违规操作,“火箭式”提拔现象屡见不鲜。其实,人们诟病这种用人方式不仅缘于对年轻人阅历和能力的质疑,也是对程序规则和公平公正的维护与坚守。而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对干部出口不畅的担忧。按理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不是人才应当在岗位上考察,但在干部能上能下尚未常态化的语境下,民众对“入口”的紧盯,甚至是苛求,便不无道理。追求年轻化,看重高学历,本无可厚非。

但确保公平正义却是干部任用不容挑战的法规底线,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和附以怎样的狡辩,“萝卜招聘”都必须坚决杜绝。人民网发表的《半年任副县级怎像“拼名校”》文章认为,这样的选拔条件固然比“萝卜招聘”、“背景招聘”好,但在笔者看来,实际上是落入了另一种窠臼。现在,人们都习惯把高学历、名校作为追求对象。当然,追求名校和高学历并非不好,能上名校、得到高学位相反是人生中很有意义和值得庆幸的事。但如果人才选拔把名校和高学历作为唯一条件,实际上也是对学校背景的一种歧视。名校毕业生并不就见得比一般本科、甚至专科生强,高学位也并不就意味着高能力。这样的选址条件,只能让更多的人陷入到追求高学位、高学历中不能自拔。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成直线上升,但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正在下降。高分低能、高学位低能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就是所谓人才选拔看学校、学历,不看能力所造成的结果。如果说,名校毕业就是“焦三牛”从科员在半年内升迁为副县级的原因。那么,这对其他人来说,就显然有失公平。名校毕业就不需要基层工作经验吗?名校毕业一定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能力强?这种选拔方式,不仅仅是对甘肃武威人才选拔和任用的讽刺,更是对所有重学位、名校而不看能力人才选拔任用方式的讽刺,是对社会这种不正常的唯学历学位是从选拔人才方式的讽刺。文章指出,一直以来,人才选拔拼背景、“拼爹”的现象受到公众的强烈指责,国家和政府也下大力气整治这种不良现象。“焦三牛”半年升副县级,只因是名校毕业。把“拼爹”变成了“拼名校”,这其实是另一种不公平,那就是学历学位和学校背景。这种现象如果不引起警惕和重视,势必造成高学位、高学历的盲目追求,而能力和素质低下的尴尬局面。那么,出现诸如研究生公务员殴打父亲、骂母亲“是猪”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坚决重视和避免社会不公的演绎,避免将“拼爹”转变为“拼名校”。

注:汇编参考文章

《火箭式干部何来合理合法》,北京晨报,作者为张国栋;
《“火箭式”升迁缺乏民意认同》,新京报,作者为王刚桥;
《清华毕业成特权通道》,华声在线,作者为王军荣;
《半年升副县级怎像“拼名校”》,人民网,作者为王家宏。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