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就在5月15日《解放军报》发表针对“军队三化”言论、称其背后有阴谋的文章的第二天,海外媒体再次登载
俞正声“坚持党管武装”的报导,这是4月25日的一篇旧报导,然而俞正声这种“舆论勤王”的举动,被认为是一箭双雕。
有分析认为,旧闻新炒,用意非常明显,这在向外界再次表明太子党大员俞正声已向胡锦涛表忠心的同时,提醒其他地方大员认清血债派大势已去的形势,识时务者为俊杰。同时,因为俞正声是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历来是以
江泽民为首的
上海帮的老巢,如今俞正声多次公开支持胡温,令上海帮
痛失老巢,展示了中共内部重新站队与选择的新动向。
“军队三化”背后的阴谋
最近以来,周永康等江系势力,为了阻止胡锦涛掌握军队,利用特务系统制造“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舆论;还主张“不管哪一个个人调动军队,军队都不应服从,调动军队必须要有中央所有政治局常委的联署”,云云。
5 月15日,胡锦涛直接掌控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领导干部要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表率》的文章说,“一直以来,‘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鼓噪声不绝于耳,必须深刻认清这些错误言论背后的阴谋,深刻理解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渊源和地位作用,切实在这个重大原则立场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
海外时政评论家文昭认为,由于江派实质上是抵制民主转型的,所以他们虽然嘴上散布军队国家化的言论,事实想造成的结果是:军队不要服从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指挥,而仍然保持他们在军队中的势力,从而能够牵制胡温,阻止启动政改、避免他们自己走向失势和没落。
海外时政评论人士夏小强认为,在王立军薄熙来事件后,胡温一方为不再延续江泽民周永康血债派迫害法轮功的政策,开始对血债派围剿,而军队是这场战役中胡温一方依靠的后盾。因此,此时出现的要求军队国家化的呼声,相当一部份是周永康血债帮针对胡锦涛军权的挑战。
今年2月29日,海外突然传出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上将被停职的消息。法国广播电台3月1日也报导,从多处信源获知,章沁生的确已因最近的公开言论被停职。据报导,章沁生被停职是因为他在军中有主张“军队国家化”的言论,军委主席胡锦涛因而下令对章沁生停职。有分析认为,现在看来,当时章沁生的“军队国家化”的言论就是在要求胡锦涛交出军权。
旧闻新炒 一箭双雕
4月24日上午,上海市党管武装工作会议在上海警备区举行。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俞正声出席并讲话指出,“加强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是确保党对武装力量绝对领导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责无旁贷。要以胡锦涛主席作出的一系列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为指导,进一步认清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4月25日,中共官方喉舌在海外的媒体环球时报以题为《俞正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进行了报导。5月16日,另一家海外中文网站转载环球时报4月25日的这篇报导。
分析认为,在《解放军报》高调批评“军队三化”阴谋论的第二天,对俞正声的旧闻新炒,用意非常明显,在向外界再次表明太子党大员俞正声已向胡锦涛表忠心的同时,提醒其他地方大员认清血债派大势已去的形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今年2月28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常委学习会上先是指出,上海必须“按照中央对世界经济的基本判断,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路径。”继而又强调“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加快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行业。
有分析认为,俞正声的“舆论勤王”,一则给各地大员做出示范,好为此后的“18大入常”进一步奠定基础,二则蓄意以此拉开与薄熙来“重庆模式”的距离,使薄的僭越与嚣张凸显无遗。
分析认为,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近期中央倒薄熙来事件中明确表态,全力支持胡温及
习近平。过去上海帮一直是反制胡温,而这次上海在周永康、薄熙来事件上对胡温一直没有阻力,俞正声起到很大作用。此次在两会关键时刻俞正声高调谈“裸官”,抨击薄熙来,起到倒薄关键作用。
目前在薄熙来已彻底垮台,胡锦涛全面掌握军权、在军中清洗周永康残余势力的背景下,军方和地方诸侯持续向胡锦涛、中央表忠心。
继俞正声之后,4月2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驻京军队院校调研。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陪同调研。郭伯雄除继续强调扎实搞好“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外,还要求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
看中国网站 禁止建立鏡像網站。返回正版看中国网站。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
荣誉会员:每位
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
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