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顶着烈日走在街上
【看中国记者关敏综合报导】三大火炉之一重庆市12日最高温突破41度,民众纷纷涌进商场吹冷气以躲避酷热的天气。据重庆市气象台预报显示,这样的晴热高温天气本周将会持续下去,要民众注意防暑降温。
进入8月以来,重庆持续出现连晴高温天气。重庆市气象台已于13日11时50分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信号,预计13日开县、万州、云阳等地日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同时,受这样持续晴热气象影响,重庆涪陵、垫江、奉节、梁平、忠县、北碚、合川等地已出现轻度或中度干旱。并预计8月中下旬重庆大部分地区气温还会偏高,降水偏少,极端最高气温为37—39℃,重庆中西部、东北部部分区县气温将超过40℃。
那么超过40℃以上的高温,是什么概念呢?有网友做了实验:就是在烈日下2个多小时,能把鸡蛋烤熟,猪肉烤成干的温度。然而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侵人型”热浪,让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炉”的原因,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在2006年撰文表示是三峡大坝建成后的“木桶效应”,使水气不能正常循环所造成的。
王红旗指出,“水气”是产生降雨和平衡气温的关键。如果把四川盆地比做一个大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条就在三峡的位置,这个自然形成的狭长缺口成为向盆地输送水气的关键。但大坝使自然地貌遭人为的改变,短的木条被接长了,水气循环的主要通道被阻。经年累月导致“桶内”气温失衡,伏旱高热天气随之产生,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而这种人造工程对地形地貌的改变,也势必会产生一系列地质、气候和生态效应(包括物种分布变化)。
面对三峡大坝导致重庆地区气候异常的说法,三峡总公司曾表示这没有根据。不过三峡大坝从1994年开工,到2006年大坝主体部分完工后,当初准备建设大坝时,许多反对的学者,如黄万里等人所担忧的问题已一一浮现。如: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血吸虫病进入四川地区、移民问题、水库的淤积、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而使水库水质变坏,及地理人文永久的损失等等。而对气候的影响,也是用现在的科学水平和预测技术都难以保证气象预报(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准确,其带来的洪水灾害及旱灾也令民众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