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京会晤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周二晚间抵达北京。中国官方新闻媒体对希拉里的来访给予了大量措辞异常尖锐的报道,称美国是在干预地区性海域争端。不过她随即受到了中国外交部长的热烈欢迎。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官方迎接方式,凸显出中美之间复杂坎坷的关系。尽管在外交政策、贸易和人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两国都仍在试图维持彼此间的关系。
“近几年来,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正式会晤与晚宴前对希拉里简短而又肯定地说道,“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像希拉里这样的高层互访中,一定数量的溢美之词和唇枪舌剑并不是新鲜事,但是本周二的中国官方媒体文章和社论,以及中国分析家的评论,却包含了异常尖锐的攻击,以及对希拉里个人的批评。
这种尖锐口吻源于中国在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海事纠纷中日益强硬的主权主张,它还反映了两国许多人都有的一种感觉,那就是美中两国陷入了一场斗争之中,双方正在在这一地区乃至更广泛的区域里争夺霸权。
“美国应该停止躲在本地区某些国家的背后,作为一个暗中搅局者去操控局势,”一名外交政策专家在官方媒体新华社的一篇外交政策文章中写道。这里针对的明显是美国国务院最近发表的一些声明,这些声明批评了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海岛屿上派驻军队的做法。
希拉里的这次访问肯定不如上次那样具有戏剧性。今年5月,中国的异见人士,盲人陈光诚逃脱了软禁,并抵达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这激怒了中国政府,并使美国陷入艰苦的谈判,不过美国最终赢得了使陈光诚离开中国前往纽约的许可。
尽管上次事件带来的紧张气氛依然存在,而中国的领土主张又引发了新的紧张情绪,希拉里将在两天内会见该国所有高层领导人,包括将在周三会见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其继任者习近平。她的随行官员表示,希望可以像解决陈光诚事件一样来解决南海方面的争端。
“我们致力于与中国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希拉里周二晚间在北京表示,“这是我们实现亚太地区再平衡的一个关键方面。”
中国的一些机构与人士对奥巴马政府对重新关注亚洲的政策颇有微词,认为该政策的目的是遏制中国。中国非常关注美国在这一地区展开的行动,包括美国在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增加军事人员和军用物资,美国及其在这一地区盟友也同样关注中国在这片海域的野心。
“对于美国来说,南海并非领土争端问题,”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表示,“这是一场战略博弈。美国对中国海军实力的增长有所担忧。”
希拉里此次为期10天的亚洲6国之行的行程已经过半,她已一再声明,美国对于南海岛屿的争端问题不持任何立场,并在致力于为这些多国宣示主权的海域争端寻求一条和平谈判解决之道。
此前一天在印度尼西亚,对于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简称东盟)尝试制定的一套避免争端、确立长期解决方案的行为准则的努力,她表示了支持。东盟包括菲律宾、文莱和越南这些在争端中宣示了领海主权的国家。
中国外交部也已在过去两天中多次明确表示,只有直接卷入南海领土争端的国家有权参与探讨解决方案的过程,这明显是对美国的公开回绝。
中国最近的外交策略甚至使得该地区没有直接卷入争端的国家都感到担忧,这包括印度、新加坡和印尼。他们指出,中国曾抵制了今年7月份柬埔寨东盟峰会上的一份外交公报,这份公报呼吁各方合作而不是对抗。
“中国明显在向东盟国家施压,这已经破坏了中国20年来的‘魅力外交’。”一名亚洲国家的外交官按照惯例以匿名方式做出以上表示。
“如果东盟被分裂了,”这名外交官说,“这将最终引发反弹并伤害中国的利益,因为这很可能会促成中国最害怕的结果,美国会出面遏制中国,而焦虑的小国会自然而然地聚集到美国周围以寻求平衡。”
作为国务卿,希拉里曾多次访问中国,这里的人士通常认为,她比其他美国官员更有敌意,包括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E·多尼伦(Thomas E. Donilon)。在多尼伦今年7月访华时,中国官方新闻媒体表现出了更加欢迎的态度。
相比之下,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在本周二的一篇评论文章则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希拉里的反感。美国大使馆翻译了这篇文章,该评论称,“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希拉里,她个人给中国公众带来的反感和警惕未必是美国外交利益所不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