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总统竞选期间,中国一直是奥巴马和罗姆尼互相攻击的靶子之一,他们彼此指责对方对中国的立场软弱。事实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拿中国说事绝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都成了大家所说的“躺着中枪”的巨人。那么,美国总统候选人们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会在竞选中打“中国牌”呢?
中国成为出现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事实上,从共产党1949年在中国建立政权,到朝鲜战争,到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时期期间,“谁丢掉了中国?”一直是美国社会辩论中频频出现的话题。 在1952年的总统辩论中,当时,被艾森豪威尔将军指定担任副总统竞选伙伴的尼克松指责杜鲁门总统政府应该为“丢掉了中国”负责。杜鲁门的国务卿马歇尔因参与1945年中国的国共和谈在大选时期被指责“亲共”。
中国也出现在1960年美国历史上总统大选的首度电视辩论中,“如何协防台湾”是当年辩论的一个主题。
当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在辩论中脱口而出了两个白人世界几乎没有人听过的地理名词--金门和马祖,肯尼迪要当时一心想复国的蒋介石放弃这两个战略要塞。
他在辩论中说: “50年代中期,美国曾几次试图劝说蒋介石将部队撤回台湾。我坚决认为我们应该为福摩萨(台湾)提供保护。这两个小岛距离红色中国只有五到六英里,但是,距离福摩萨却一百多英里。我们从来都没有明确说过,如果金门和马祖遭到袭击,我们将协防。我们只是说,如果福摩萨遭到袭击,我们将提供协防。”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表示不同意。他说: “说到金门和马祖,问题不是这两个小岛,它们不重要。居住岛上的人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原则。这两个小岛是自由的土地,国民党拥有它们,我们就不应该强迫我们的国民党盟友撤军,把它们交给共产党。如果这样我们就会引发连环效应。共产党要的不是金门和马祖, 他们要的是整个台湾。”
1960年之后到1988年之前的总统电视辩论没有涉及中国,相反,当时出现频繁的一个名字是苏联。不过,1980年的竞选活动中,里根一直不遗余力地攻击与中国建交的卡特总统。他在竞选中提到,如果他当选,他将支持重建与台湾的“官方关系”,继续称台湾为“中华民国”。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中国后来再次出现是在1988年的美国总统辩论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老布什以中国为例,解释美国为何要对苏联在经济上实施激励政策。他称,中国正朝好的方向发展,当时的中国人的民主诉求正越来越强。
他说: “这些协议对我们都有利,正如中国正在开始的一切。 自从我和芭芭拉离开中国后,中国发生的一切令人吃惊,这些都是因为激励、建立伙伴关系或是其他类似的方式发生的。现在,苏联似乎也在走同样的道路,我们应该鼓励他们。”
美国总统大选中,对中国的指责最严重的一次恐怕是在1992年。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说:“1992年,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比尔.克林顿,他和民主党认为,中国问题是老布什的软肋,所以他们非常严厉的抨击他。”
1989年,中国发生了“六四”天安门事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称北京政府为“屠夫”和“刽子手”,并指责当时的老布什总统“讨好北京的暴君”。
他在总统辩论中说: “我会很坚定,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继续享有最惠国待遇,你们的国企和私营企业在未来都得尊重人权,开放社会,承认那些在广场上高举自由女神像的孩子的合法权益。”
克林顿在上台之初,也部分兑现了他的竞选诺言,将中国的人权问题与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挂钩。
在 1996年的总统电视辩论中, 中国也是被偶尔提及,克林顿强调如何为美国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时,谈到了如何对待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他连任总统后致力于建立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2000年,小布什在竞选中 称中国是“战略竞争者”而非克林顿政府所说的“战略伙伴”,并表示要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贸易政策以及与台湾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总统电视辩论中,中国只是涉及到全球变暖的问题中出现。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卜睿哲说: “2000年,小布什认为中国是克林顿和戈尔的软肋,所以他们要更强硬。有意思的是,在2004年和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中国不是个问题。我想,因为双方的总统候选人都知道,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很重要,也很复杂。他们认为,(攻击中国)没有政治优势。”
2004年,如何处置伊朗和朝鲜是总统辩论的议题之一。竞选连任的布什多次提及中国可以帮助解决朝鲜核问题。
他说: “我们现在与朝鲜展开新一轮对话,不仅包括美国,还有中国。 中国对朝鲜有很多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
作为挑战者的民主党候选人克里也认为中国会在朝鲜问题上与美国合作。“我们可以与金正日进行双边会谈。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武器,我们也可以得到中国的支持,因为谈判的结果也会让中国获利。”
2008年的总统大选辩论中,中国被当成美国的债主以及竞争者被多次提及。2008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许多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大选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限制政府开支被认为是解决经济困境的办法之一。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说:“控制开支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境就是因为开支失去了控制,我们欠中国5000万美元。”
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说: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挑战,比如中国。 我们从他们那里借了数千万美元,现在他们可能掌握了我们上万亿美元的国债。他们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都很活跃。他们在这些地区的存在与我们的缺席正好形成对照,因为我们将太多的精力都投到了伊拉克。”
奥巴马在辩论中还提到中国发射宇宙飞船并开始太空行走,美国必须在教育上加强投入,以免美国孩子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落于于中国。有意思的是,在奥巴马与麦凯恩的第三场辩论中,在如何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存的问题上,奥巴马顺带谈到美国应该对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而这正是他在这次大选中被罗姆尼所指责的地方。
他说:“就像我们应该对中国操控货币的情况采取措施,他们这样做是的我们的出口很昂贵,而他们的却很便宜。”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卜睿哲说:“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大选中,挑战者比现任总统更可能利用中国问题。我们的很多选举通常在挑战者与现任总统之间进行,有时是副总统,副总统也是现任一方。通常的情况是,现任总统在竞选中不会攻击中国,更多时候,他需要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挑战者提出中国问题的原因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他们会提出很多问题,试图看看哪个更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 无论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中如何承诺要对中国强硬,但是一旦当选, “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却占了上风。小布什、克林顿、里根和尼克松都是很好的例子。竞选中曾高呼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的小布什,“9•11”恐怖袭击后,他称中国是“利益相关者”,主张应该继续与中国交往, 鼓励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我们在前面提到,克林顿上任之初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了强硬措施,在1996年的大选中,克林顿希望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克林顿担任总统的八年间,美国政府每年都在延续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里根上台后,中美签署第三个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更是极具讽刺意味,指责杜鲁门将中国丢给了共产党的尼克松,后来成为访问红色中国的第一个美国总统。罗姆尼当选或是奥巴马连任后,是否会继续他们在竞选中的强硬对华立场,我们将在下集为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