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狼妈”携子游学中国 异域以苦为乐(图)

发表:2012-11-10 03:4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登封的武术学校,三兄弟和孩子们一起坐在地上吃饭。

 


小儿子开心在上武术课。

武校的孩子们和叶塞尼亚一家用手机看星座。

日暮时分,在河南登封一所简陋的武术学校的院子里,操练了一天的孩子们或蹲或坐在厨房外面的空地上,每人手捧一大碗面条狼吞虎咽地吃着。人群中,有三个孩子与众不同,他们有着引人注目的白皮肤和褐色卷发。

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们也席地而坐,捧着面条碗,吃得很香,他们是美国的三兄弟,而这所武术学校,是他们中国游学之旅的其中一站。

近年,“游学”在中国不断升温,从暑假到黄金周,动辄数万元的海外天价游学报名人满为患,带着孩子逛名校,吃大餐,住豪华酒店似乎成了中国家长们的一种时尚,然而在美国妈妈叶塞尼亚的心里,游学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不久前,她带着三个儿子在中国游学一个多月,记者一路追访,亲历了这趟“苦旅”,其艰苦程度足以令城市人望而却步。然而三个美国孩子却乐在其中,而这样的旅行,他们已经在世界各地经历过多次,有“狼妈”之嫌的叶塞尼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游学范本。

武术学校学功夫 吃饭顿顿是面条

位于河南登封的这所偏远的武术学校是叶塞尼亚带着她的三个儿子在中国游学的重要一站,十一岁的才智(Nakai)、十岁的勇士(Kekoa)、八岁的开心(Kikko)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两年,他们会说汉语,热爱中国武术。

2010年,他们全家迁居新西兰之后,孩子们仍然对中国念念不忘,于是妈妈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联系到这所少林寺附近的武术学校,趁着孩子们放假,不远万里赶了过来。

走进这所武术学校,其条件的简陋让记者大吃一惊。这里住着几十名学武术的孩子,大都是当地人,因为一些孩子放假回家了,我们得以住进空着的宿舍。这是一间不大的屋子,仅有的家具是几张上下铺,一个小柜子,还有一个几乎不能转的电风扇,墙皮因为受潮而斑驳脱落,窗纱破了一个大洞,别说是苍蝇蚊虫,连麻雀都能飞进来。

叶塞尼亚和孩子们似乎对这样的情景安之若素,他们放下背包,立刻开始收拾房间。妈妈带着孩子们先用墩布把一侧掉下来的窗纱顶住,然后把破了洞的窗纱用宽胶带粘好,整理好床铺之后,大家一起修电风扇,开始用筷子捅一下扇叶还可以勉强启动,后来这招终于不灵了。武校度过的第一夜,我们基本成了蚊子的大餐,大人孩子都被叮了一身红包,加上天气闷热,感觉都快被焐熟了。

经过了这样的一夜之后,三个男孩并无一句抱怨,很快开始了他们在学校的武术课程,和中国孩子们一起摸爬滚打,学得很带劲。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记者发现,虽然饭堂里有桌椅,但是因为天气比较热,老师孩子都是坐在院子里的土地上吃饭,三个美国男孩立刻入乡随俗,和妈妈一起坐在满是尘土的地上,手捧着一个大碗吃起来。伙食基本每顿饭都是面条,第一天是素的,第二天孩子们的碗里多了几块肉,那是厨房的大妈给小客人们的“特殊待遇”。“这里的面条真好吃,厨师可以开饭馆了。”妈妈和孩子们面对着简陋的伙食赞不绝口。

最艰难的问题是上厕所。整个院子里只有一个厕所,几乎脏得下不去脚,叶塞尼亚想把厕所打扫干净,四处寻找硬毛刷子,最终没有找到只好放弃。记者和孩子们为了少去厕所,大热天轻易不敢喝水,直到休息日的时候,大家一起到城里的快餐店才点了大杯的饮料痛饮,幸福地上了卫生间。

在这里,洗澡也是一种奢侈。没有浴室,只有厨房对面的一个水池,洗碗、洗脸、洗衣,甚至擦澡都在这里。走在这些六边形的砖上要小心,因为不少是活动的,一脚下去就会有股污水滋出来,弄脏裤腿和鞋子。洗头就直接把脑袋伸到水龙头底下冲,三兄弟很快学会了这种方法。

脸上伤疤不知出处 流血换来几句鼓励

冷水冲头,用自来水擦澡,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不敢在孩子身上轻易尝试,而对于美国三兄弟来说,却是小菜一碟。他们之所以能这么适应艰苦的武校生活,和妈妈叶塞尼亚从小对他们的养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叶塞尼亚告诉记者,即使天气很冷的时候,孩子们也经常会在家穿着短衣短裤,在院子里举着水龙头互相喷着玩儿。满地的水混着刚从车库里清理出来的杂物,又脏又乱,他们还时不时跪在或者趴在这些污水中。最后是孩子们自己冻得受不了啦,嘴唇发黑、哆哆嗦嗦地跑回来,“我就把他们的湿衣服一扒,用手在冰凉潮湿的身上随便一抹,套上干净衣服,就完事了。”

如此折腾,几个孩子居然没有一个感冒的!这只能解释为长期锻炼出来了。叶塞尼亚说她绝不会追着孩子“穿衣服”。理由是:孩子体温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冷自然会穿,他们不穿自然因为不冷。她也很少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理由相似:“他们不想吃就说明不饿!”

孩子们在武校学习武术,受伤流血在所难免。一次,老大才智一头扎在地上,肩膀、肘部和膝盖都摔出道道血印,爬起来,吸着气咧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叶塞尼亚只是说:“没关系,你是男孩子,这点伤不算什么!”终于,才智晃晃头甩掉眼泪,转身走了。

按照中国家长的标准衡量,叶塞尼亚简直是一个粗心得不合格的妈妈,小儿子脸上有一道疤痕,她甚至都不记得是怎么弄的。三个孩子从小到大经常受伤,在中国上学的时候,他们会指着伤口用不标准但已经很流利的中文跟家庭教师描述:“这里疼!这里疼!这里疼!”妈妈却不怎么心疼,小伤理都不理,很少带他们去医院,流了血也只是鼓励几句。

叶塞尼亚表示,鼓励孩子去冒险,去尝试新鲜东西,就是要付出一些代价。在无数次受伤、摔跤之后,三个孩子早早就学会了游泳、冲浪和滑雪。父母给小儿子开心的四岁生日礼物,竟然是与鲨鱼近距离接触!在那段录像里:开心和两个哥哥在加拿大男“阿姨”的陪同下,穿着全套潜水服,坐进大铁笼沉到水下,大鲨鱼一次次狂冲过来,每次撞击都吓得孩子们一阵尖叫!有了这些经历垫底,中国的这趟游学之旅对于三兄弟来说根本算不上艰苦。

带另类作业上路 走世界结交朋友

在中国旅行的日子里,孩子们随身带着一个自己画的小纸人,走到一个新的地方,就给小纸人拍一张照片。原来,这是老师给他们布置的假期作业,带着小纸人到各地去游历,去发现新风景,结识新朋友。

三兄弟在中国游学的第一站是上海。叶塞尼亚告诉记者,来上海之前,她允许每个孩子提一个想去的地方,三个孩子分别要去朱家角、玉佛禅寺和豫园,这就需要孩子们提前了解上海当地的情况,做一些功课,家长也鼓励他们去找资料。“孩子们提了要求,我会认真满足,这对他们是一种承诺,答应的事情一定会极力完成。” 叶塞尼亚说。

记者发现,三兄弟有一个很强的本领,很快就可以和当地孩子们打成一片。叶塞尼亚说,自由快乐的教育方式让美国孩子普遍非常开朗外向,擅长交往,互不相识的小孩遇到,都会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一下,然后就像老朋友似地玩在一起,见到大人也不胆怯。她带着孩子们到各地游历的一个目的就是让他们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了解各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上海街头,看到三个这么可爱的孩子,经常会有人和他们说话,要求合影,三兄弟总是大方地用中文回答。

与中国学员同吃住 三兄弟成了“自己人”

在河南的武术学校,三兄弟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在艰苦的环境里同吃同住,他们不叫苦不叫累,这些从来没见过外国人的孩子很快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记者看到,一次周末的晚饭,几乎顿顿不换样的面条里破天荒地多了一点鱼松和肉松,这对于吃惯了清汤寡水的孩子们可以算是一顿“大餐”。一个当地小女孩捧着自己的碗来到美国孩子的面前,说:“这个好吃,给你们一点。”她要把自己碗里的肉松和美国小朋友分享,不过,当美国兄弟们看见女孩碗里的肉松还不如自己的多,就把自己碗里的送给她不少。

在登封的这家武术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叶塞尼亚又带着孩子们来到河南一家规模更大的武术学校上课。这里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由于外国学员比较多,这里有专门的外国人餐厅和宿舍,伙食和卫生条件都好很多,但是叶塞尼亚和孩子们都没有选择这个条件好的餐厅,依旧和中国学员吃住在一起。

晚饭之后,妈妈和三兄弟最喜欢坐在操场的台阶上,大群的中国孩子围着这一家四口和他们聊天,谈天说地,一起玩手机游戏,没有丝毫隔阂。“我的手机里有个软件,能显示天上的星星,举着对准天上的哪个方向就会出现那个方向的星空图,孩子们特别爱围着看这个。”被一大群孩子围在中间,叶塞尼亚很高兴自己受到几乎 “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而三兄弟最喜欢的是和中国孩子们一起玩球,他们从家乡带了橄榄球,又特地买了篮球,还自备了小气筒,每晚一群孩子都玩得大汗淋漓。三兄弟很快交到了中国朋友,有时候很晚了,还有中国孩子到宿舍来找他们玩。

一个月后,离开这家武术学校的时候,三兄弟把自己能留下的东西,橄榄球和篮球,很多英语书,甚至沐浴卫生用品都留给了这里的新朋友们。


孩子们的游学作业——带着小纸人去旅行。


妈妈在武校的宿舍里修理破纱窗。

如今,“虎妈”、“狼爸”一类的家长层出不穷,教育方式在中国家长中似乎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一味地宠溺夸赞,有的则标榜“棍棒底下出才子”。追访美国三兄弟在中国一个多月的游学之旅,妈妈叶塞尼亚的种种做法好像也有“狼妈”之嫌:家境富裕,却让孩子们睡蒸笼一般的宿舍,顿顿面条,凉水冲澡,学武术摔得浑身是伤……这是为了锻炼孩子意志故意给他们找罪受吗?叶塞尼亚并不这么想,对她和他们一家来说,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她的口头语是:“很艰苦,但是很有意思!”让孩子们经历各种生活,各种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然而,她的想法在中国却屡屡碰壁,这让她有点迷茫,而这正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

寻找寄宿家庭 北京家长无人应

叶塞尼亚带领三个儿子的中国游学之旅进行了一个多月,从上海辗转河南,最后一站是北京,本来他们打算在什刹海体育学校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武术,却因为在北京没有找到合适的寄宿家庭而不得已取消了这个计划。

记者一直帮助叶塞尼亚在微博上寻找寄宿家庭,从中发现了中外家长观念的差异。

一听说是三个美国男孩寻找在北京寄宿的家庭,很多家长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纷纷询问具体情况,但最终却没有一家真正把他们接进家门。他们的顾虑是:“三个孩子住在家里,起码要给他们单独的房间或者一个比较大的房间,准备三张床,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不少家长觉得自家条件不够好、地方不够大而打消了这个念头。

实际上,叶塞尼亚和孩子们对寄宿条件的要求非常低,“孩子们可以睡客厅,睡沙发,打地铺,这些我们都尝试过,甚至以前我们还在人家院子里搭帐篷寄宿,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孩子们生活都完全可以自理,并不需要特别的照顾。”

和中国孩子出国游学动辄住五星级酒店不同,叶塞尼亚带着三个儿子在世界各地旅行,几乎从来没有住过酒店,对她来说,全世界的五星级酒店都是一个模样,有什么意思呢?寄宿家庭、学校宿舍这些地方是他们的首选,在这些地方能迅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结交新朋友,这些正是旅行最大的乐趣。河南武术学校的宿舍并不是他们住过的最简陋的地方,在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自己动手,因陋就简,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不求安逸享受 异域生活苦为乐

叶塞尼亚告诉记者,她一直酷爱旅行,有了三个儿子之后,带着他们走世界更成了一家人的兴趣。她的丈夫斯蒂文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现在是资深儿科专家,收入不菲,他们有条件享受相当奢侈的生活,但是她和孩子们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当我丈夫在加利福尼亚工作时,我自己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生活在千里之外的哥斯达黎加海边。每天要骑着马去市场上买菜,尘土飞扬。左边挎个大兜兜着Kekoa,右边挎个小兜兜着Kikko,Nakai坐在我前面,最前面还得留点儿地方放菜。家里没有冰箱,没有电视,吼猴在窗外叫个不停,半米长的大蜥蜴在铁皮房顶上跑来跑去,有时好几只在上面打架,可吵了!”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异域生活很艰苦,但是真的非常有意思!”

她讲到2008年初到北京的时候,她和孩子们都不会说汉语,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会省很多力气,但她却打算把孩子送到普通的小学和幼儿园。“来中国却要上国际学校,天天说英语,那还有什么意思!”当时,他们全家五口人掌握的中文全加在一块,也不过三个:“你好”、“谢谢”和“美国人”,叶塞尼亚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三个孩子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并学了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新西兰,他们经常到森林里露营,搭帐篷的任务是三个孩子独立完成的。“他们大了,应该帮大人做些事情。”叶塞尼亚说。撤离的时候,行李装进大包后,爸爸爬上车顶,让孩子们把那些大包举给他。这几个包都挺重,不过孩子们喊着号子还是一个一个地举了上去。最后只剩下最重的那个,他们使出吃奶的劲儿只能抬离地面。三个孩子站在那里商量了一阵儿,改变了策略:他们先合力把那个大包抬起来,然后老二老三咬着牙撑住,老大爬到下面,在弟弟们的帮助下,先是用背然后用肩把大包一点一点地顶起来。最后这三个小家伙居然成功地把如此重的大家伙举了上去!

三个半人照顾一个婴儿 为什么还会喊累

这些故事对中国家长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中国家长的故事,对叶塞尼亚来说,也同样不可思议。“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她的孩子两个半月了。她不用上班,还雇了个保姆,她妈也搬来帮忙,我看她老公一下班就忙着给孩子换尿布洗奶瓶。可三个半人一起照顾一个婴儿,怎么所有的人还都说累得要命呢?在哥斯达黎加,我一个人照顾三个儿子,还有时间在网上自学高级护理课程呢!”

叶塞尼亚说,在北京生活的时候,“小心”和“穿衣服”是他们一家人最先听懂的中文。他们在湖边散步时,每次都有N个中国人好心地对她说:“让孩子小心点儿,多危险啊!”才智的老师打过三次电话,说“让才智妈妈多给孩子穿点衣服!”叶塞尼亚听到这些总是一脸茫然。

叶塞尼亚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原则,她认为,只要不伤及甚至是不明显伤及自己或者他人,就不要去约束。叶塞尼亚很喜欢从前那个爱和孩子们疯玩的加拿大籍“男阿姨”乔,对那个在国人看来非常尽职尽责的中国保姆则颇有微词:“她老是对孩子们喊‘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弄得孩子们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她也很委屈:“为什么中国公园的管理人员不让我的孩子们爬树。他们是孩子,是男孩子,应该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玩儿!”

美国孩子的自由有时候也到了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祸害”的地步。在公共场所乱跑乱跳,满地打滚。在家里,哪怕只有10分钟玩耍时间,他们也要把几大箱子的玩具抬出来,全部倒在客厅地上。父母不嫌乱,但事后他们必须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美国家长毫不含煳的!

虽然经常对孩子的“胡作非为”视而不见,但叶塞尼亚非常重视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礼貌!孩子们如果直接说:“给我一杯酸奶”,“我有一个问题”,家长总会严肃地、一字一顿地说:“请给我一杯……”,“对不起,我有一个……”孩子马上明白犯了错误,于是加上“礼貌用语”重复一遍。

带着一点迷茫和遗憾,没能在什刹海体校学习武术,叶塞尼亚和她的三个儿子离开了中国,结束了他们的游学之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