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邮政控制的3.8万个网点将全部移交邮储银行全权掌控,这一任务已筹备一两年,将于2013年内完成。
2013年初,邮储银行建立了6年的神秘堡垒被冲出一道裂口。
总行行长陶礼明被捕一案,让邮储银行内部噤若寒蝉。事态进展,相关负责人一致保持缄默。然而,邮储银行不可能再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土里。更多的问题正在显露。
这场金融地震中,涉案的还有邮储银行资金营运部金融同业处处长陈红平,以及中国邮政集团党群部主任张志春,他们共同把邮储银行的业务运营硬伤以及集团管理弊端推上风口浪尖。
据业内人士透露,邮储银行涉嫌上百亿元的“地下”同业拆借业务,拆借利率最低0.8%,远低于市场利率。而邮储银行引以为豪的小额贷款渐入瓶颈,邮储银行广东某分行信贷业务部扣发工资已持续近一年。
打开近几年的历史图景,邮储银行扮演集团体系内47个兄弟企业的供养者角色。2011年,邮储银行净利润231.2亿元,整个中邮集团这一数据仅为209.36亿元。在这背后,邮储银行与受宠“胞兄”中国邮政抢食存款,屡现违规内部罚款事件。
据邮储银行内部人士透露,银监会已有规定,邮政集团遍布中国大小城镇的3.8万个经营网点,将在2013年之内,归属权全部划拨给邮储银行。一场内部博弈正在升温。
涉嫌上百亿“地下”同业拆借,利率任开
备受关注的陶礼明案已落下帷幕。新的故事从未停止上演。
2012年6月11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告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群部主任张志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陶礼明、邮储银行资金营运部金融同业处处长陈红平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调查。”
据悉,邮储银行行长陶礼明在湖南高速50亿元的贷款中,因涉嫌违规贷款、收受贿赂、非法集资等罪,已于2012年12月底被正式批捕。
而陈红平、张志春的调查结果至今未见公布。“陈红平也进去了,自(去年)6月就离开邮储银行,不再担任相关职务。”有与邮储银行进行同业资金往来的银行相关负责人称。
目前,邮储银行还没宣布新的行长人选,该行由副行长吕家进主持工作。
此次案件,真正引爆问题的是该行的巨额流动资金。
邮储银行2007年3月成立,由于历史沿革问题,长期只存不贷,形成现金流异常充沛的现象。官网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邮储银行存款余额超过4.5万亿,居全国银行业第五,资产总规模突破4.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六。而其存贷比则多年徘徊在20%上下。比如,2010年的存贷比为16.7%,仅较2009年提高1.04%。
所以,当其他银行为避免存贷比逼近75%的监管红线,想方设法拉存款时,邮储银行则费尽心思为巨额资金寻找出路。
“大概在2010年上半年,有资金掮客找我们谈,说邮储有很大一笔资金在市场上流通,将近100个亿。他们对同业利率要求非常低,可以由接受方定,0.8%以上都可以接受,但是掮客要求3个点的回扣。”一个银行业资深人士透露。
据调查,当时银行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以上,上述0.8%的利率仅约为市场利率的三分之一。“利率可由双方友好协商,这一点是比较令人诧异的,我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该银行人士称。
“过了半年左右,身边又听到传闻,说邮储银行有几十亿资金在找存放,三个点的回扣,可能是通过了层层掮客,累计的要求,如果真的吃(接受)下来的话,我相信用不到这么多,资金紧缺的银行还是可能会接受。”上述银行业人士补充说。
他直言:“资金方是邮储银行,这是资金掮客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可能直接接触到资金方,毕竟最后没有跟他们发生业务。就算做了,也不会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被调查出来。至于100亿元的体量,不一定全部是邮储的。”
据了解,邮储银行是银行业内少有的几家资金净拆出行。2007年成立后,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才获批试点。一直到2008年,邮储银行才获准开办对公业务即批发业务,并于2009年初正式开展这类业务。
邮储银行资金运营部总经理彭作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金融机构业务方面,邮储银行将近三分之一投入了同业市场,一跃成为国内银行间市场最大的同业存出行。知情人士称,“邮储银行起步晚,放贷能力较弱,很难对接大客户金融系统,所以只能依赖同业拆借和批量贷款进行放贷,否则存款很难转换成利润。”
“邮储银行的资金量那么大,我们没有想到。不过,在存款放贷能力偏弱的情况下,转做同业拆借和批量贷款非常不利,因为很难有一个很好的议价能力。但是存款总得拆出去,这样就容易滋生腐败,比如靠关系拆借,甚至靠掮客拆借。”某外资银行个人银行负责人表示,此前,他们与邮储银行曾有过拆借业务合作。
记者就以上情况,向中邮集团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则表示"有关邮储银行的事,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