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该数字虽然很大,但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345万人。此外,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相比2011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以来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我们确实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我们当然应该如此。外界广泛关注的中国人口统计学家蔡昉认为,中国劳动人口实际上在2010年就已经见顶了,他很可能说得没错。然而,无论是谁正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个消息凸显出中国人口变化步伐加快。中国政府的官方人口学家们在2009年还曾表示,中国劳动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016年。
马建堂说:“中国劳动人口的这样一个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多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的消失,应该说有争论。”显然,他在设法从最好的一面来阐释这个消息。事实上,很难看出所谓的人口红利(劳动人口超常剧增)可以持续下去,尤其是因为他还预计,在2030年之前,中国劳动人口每年都将会逐步减少。
中国政府的技术官僚们需要担心的不只是劳动人口的缩减。就在2008年年底,联合国估计,中国政府公布的相关数据在稍作调整之后,表明中国总人口只会在2030年之后才开始下滑。这个日期已经过时了。现在,诸如刘明康等共产党高级官员预计这个日期会在2020年左右到来,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峰值无疑会在2030年之前出现。
对于一国经济而言,人口增长放缓所造成的影响有好有坏(大多是不良影响),但一些观察人士忽略的一点是,中国人口增长放缓趋势的出现几乎比所有人口学家仅在几年前做出的预测都要快些。因此,中国人口变化的步伐意味着中国经济调整很可能要比大多数分析家现在所认为的要更加痛苦。
或许人口下滑将会对城市化进程造成危害最大的经济影响。中国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历时数十年之久的迁移正是李克强去年11月中旬宣布的“四个新的现代化”之一。即将成为中国国家总理的李克强目前正大力押注于城市化趋势将会驱动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别忘了,中国政府在2011年曾宣布在未来20年内将每年建设20座城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政府的城市建设计划是可行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比2011年末增加了2,103万人,达到7.1182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2.57%,相比2011年末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即使这些数据是正确的(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国家统计局有关城市化进程的数据是否正确),但我们并不清楚中国政府官员在哪里还能找到继续推动农村向城市转移这个城市化进程的人口。不仅中国人口的主要变化趋势不利于他们,而且人们还日益担忧农村地区的人口早已走光了。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农村地区35岁以下年龄组(所谓的“黄金年龄组”)的劳动力供应早已枯竭了。其他人对此并不认同,但即便那些认为农村地区还有一些劳动力储备的人也承认,留下来的这些农村劳动力没有多少人想迁移到城市地区,因为他们在城市里的生活状况可能会非常糟糕,而且工资报酬很低。而在农村劳动力中的中年人群也没有多少人想离开家乡。
我亲身了解到这些趋势。在我父亲的家乡——靠近长江的江苏省某沿海村庄,你可以看到有许多儿童和老年妇女,但没有多少劳动年龄的成年人。那些离家前往附近上海及中国其他大城市的人早已走光了。我的家乡表明城市化进程已成强弩之末。
中国政府可以建造许多城镇地区,但中国早已拥有许多著名的“鬼城”。城市化进程是不可持续的,除非有人愿意迁移到这些新建的城市中,而且更重要的是,愿意在那些城市里工作。只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在过去曾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过贡献,未必意味着城市化进程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将继续以同样的速度发展。城市化进程无疑将会继续下去,但再也无法像过去30年那样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可能并不是命运,但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阻碍。如果中国政府的领导层要想获得成功的话,那么他们将不得不在人口趋势不利而非有利的情况下获得成功。
不幸的是,他们甚至都没有试图扭转中国不利的人口变化轨迹。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自1979年以来该政策抑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但中国政府并没有推出这样做的重大举措。是的,一些政府官员在谈论放宽生育限制,但他们从来没有设法实施必要的变革。然而,即便他们今天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未来数年内也不会感受到这对经济造成的有利影响。
中国曾经拥有全世界最佳的人口结构,但很快会成为全世界人口结构最糟糕的国家或地区之一。人口下滑造成的经济影响很可能会是非常严重而持久的,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