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6月30日讯】周末,德语媒体关注中国金融体系新一轮危机下的改革。指出,中国改革的道路虽然并不平坦,对手很多,但改革派的决心和实力在中央最近的决策中有所体现。改革的代价虽然不菲,但不改的代价会更高。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五(6月28日)的《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名为"虽然步履蹒跚,仍旧勇往直前"(Geradeaus trotz Schlingerkurs)的文章,指出中国虽然无法躲过改革,但由于许多人反对,所以有时候必须绕道行驶。现阶段的信贷危机是北京自己一手酿成的。
文章在开头部分谈及中国金融系统内部最近出现的"钱荒"现象,指出:"特别是在国有银行失去支付能力的传闻散发出去以后,中国金融系统中的高利息和人们就此发出的指责让全世界都感到不安。世界上最大10家金融机构中,有4家在中国。到目前为止,中国央行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局势,但却为此步履蹒跚。多天的静观其变之后,央行透露已经给个别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以后仍会干预货币市场。"
作者随后分析称:"虽然可以理解央行的这一举动,但这却极度不符合其之前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足的说法。看上去,央行和李克强的新政府开始害怕自己的勇气。因为它们原本是要给银行上一课的:让它们停止表外交易,减少投机,从整体上更好的管理资金。这其中没有被说出来的警告就是:如果银行不改变自己的举止,政府可不会随时做好营救的准备。"
本届政府为上届政府"改错"
文章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李克强总理准备解决这一问题,而银行体系在其中又占据了中心位置:一方面,世界经济的降温给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强国带来了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前一任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负面效果逐渐凸现。它们当年努力实现的正是本届政府努力改变的:信贷爆炸,影子财政大举负债,数十亿元不必要的基础建设投资和产能过剩。如今遭北京政府责骂的银行正是当年受政府之令必须大力放贷的银行。"
文章结尾总结了中国改革派和反改革派的对峙状态,写道:"当权者现在脚底冰凉,反映反对他们的力量有多大。虽然中国金融体系与世隔绝,但中国货币市场令人担忧的情形已经给全球金融系统带来影响。北京方面也感受到了必需干预的国际压力。同时,中国内部改革的反对者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因为他们担心会失去手中的特权:包括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各省的长官。这两股力量都在党内有着巨大的影响。看上去,改革派这次有些操之过急,所以又必须匆匆撤回。但这种尝试还是正确的。他们向反对者彰显了自己的作战方式和决心。这样的战场以后还会出现。"
"城市、国家、逃亡"
同时,《南德意志报》从中国政府奉行城市化的角度解读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发表了题为"城市、国家、逃亡"(Stadt, Land, Flucht)的文章。
文章在开头指出:"中国正在又一次的改变自己的面孔,有决心让这个国家变得更为现代化。而且,也很有必要保持经济发展。虽然经历了30年的飞速发展后,经济增长遇到阻力,因为中国现在需要新的动力,所以试图将几千年来一穷二白的农民变为消费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成为城里人。对于政策层来说,这一过程来的越快越好:按照总理和其规划者的意愿,中国2025年之前将让2500万人从乡村迁移至城市。也就是说,在12年之内让三倍于德国总人口的民众搬家。"
作者写道:"中国的数字经常会让人头晕目眩。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城市人口数目增加了4亿。这在历史中已经是空前绝后……(城市化)如果成功,一大部分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会得以改善,经济发展也能得到新的动力。如果失败,中国就会面对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能解决的社会、环境及金融难题。这个人民共和国的常态是:政府对有机的、靠激励机制实现的增长缺乏信任,更愿意通过自上而下传达圣旨来实现叹为观止的变革。这虽然会不断的让外界为之惊叹,但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文章随后分析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原因,援引一位德国学者写道:"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但实际上是政府官员盯上了农民手中的土地,想将其出售。这其中的问题不仅仅是官员们的贪婪与腐败,还有制度性的原因:中国地方政府几乎没有税收来源。城市和乡村只有靠卖地来获取收入。"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打破陈旧的体系无疑好比一场革命。政府害怕承担为廉价农民工提供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时所必需付出的代价。"文章结尾援引中国媒体《财新》的报道称:这样的改革代价虽大,但不改革的代价更大,现在需要的是勇气。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德国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