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30日讯】《经济学人》文章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改革计划表明习近平赢了第一场战役。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金融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分别就中国改革和英国现代蓄奴等话题作出报道和分析。
《经济学人》继续研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现两条“埋”在文字堆里的改革建议或许能推动中国政府发生改变:允许社团发展;地方司法与行政适当分离。
文章说,被媒体重点宣讲、解读的那些条文自然很重要,比如经济改革措施和废除劳教及放宽单独二胎政策,但上述两条或许堪称“最重要的决定”实际上“深藏在党的文件里”,很不起眼。
文章指出,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本质上就是非政府组织(NGO);中共不喜欢“非政府”的东西,视之为包藏西方政见和颠覆性病毒的特洛伊木马,但已意识到这种不属政府的团体、组织,确实能为当局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照料老人、穷人和病人。
公民社会发展不但本身重要,还在目前经济改革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政治改革需求之间架起重要桥梁。
文章认为极其重要的另一条改革措施涉及在地方层面,让司法和行政适当分离,即地方司法系统不受地方政府控制、不用地方财政拨款。
虽然这个提法未必能变为现实,但如果兑现,那可能就是基本制衡机制的雏形,而这种制衡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
文章认为,这两条改革建议能写入文件,本身就令人鼓舞;这两条改革建议在文件里如此不起眼,表明中共对进一步开放、自由的矛盾心态。
《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说,中国最新改革计划中关于金融业改革的措施在华尔街受到相当乐观的肯定,似乎市场形成了一个共识,认为基于市场的改革将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且同时减少宏观经济风险。但是,作者写道,根据以往经验,华尔街兴奋不已的时候就该看紧自己的钱包了;受华尔街欢呼的两条金融改革政策也可能带来跟预期相反的结果。
作者认为,关于利率改革,中国的金融系统已在经历事实上的自由化进程,各大银行已在被迫与提供高利率的影子银行争夺存款,而新增贷款业务也将越来越多发生在传统的银行系统之外。
关于资本账户改革,作者认为大部分分析员预期这方面的改革将导致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但同样可以预期中国的资本大量流出,而这又会触发不受欢迎的流动性收紧。国际清算银行已经向中国发出警告,称中国银行系统的净外债数额巨大且还在迅速增多。
文章引述一名国际评级公司分析员说,在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信贷扩张处于鼎盛期的时候启动激烈的自由化改革,风险很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BBC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