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研究:中国真实通胀情况被低估(图)

发表:2013-12-04 08: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2月04日讯】《金融时报》John Authers 撰文指出,官方提供的中国经济数据真实性令人怀疑,研究中国市场可能需要更加客观可靠的方法。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Emi Nakamura通过分析恩格尔曲线的增提移动,发现中国目前通货膨胀高于预测值,而消费增长则被高估。

“没有人真正相信中国官方提供的数字。”

Authers写道:

对世界各地研究中国经济的人而言,首先面对两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是否经济增长会持续,是否存在泡沫;其次,相关数据是否真实。面对第二个问题,几乎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回答。连李克强总理也说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字是“人造的”,不可信。

这些不懂中文的研究者们始终希望能找到一些更可靠的数据。有人通过电力供应来判断经济形势。相比经济总量而言,用电量不太可能被操控,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经济形势的变化,比如2008年底电力供应大幅缩水。

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增长”和“通胀”。奥瑟兹认为中国经济确实如官方文件中显示的一样,保持增长,这个毋庸置疑。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中保持平均9%的年增长。此外还有中国特别低而且稳定的通胀率。

目前实际通胀比官方数字更高

以Emi Nakamura为首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的初步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目前的通胀程度被低估,而消费增长则被过高估计。九十年代的情况则恰恰相反,通胀被高估,消费增长实际更高。

该项研究以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为基础,研究实际通胀和消费水平的问题。恩格尔曲线以德国十九世纪后期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显示消费者在收入与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关系。根据恩格尔的理论,人们的富裕程度,与他们食品开支比例成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当人们越富有,花在吃上的钱相比总收入就越少。

然而Nakamura发现,收入水平并不是食品开支的唯一影响因素。恩格尔曲线会根据经济情况整体移动。

根据官方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90年代末的中国,恩格尔曲线整体下移,也就是说家庭的实际开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食品开支反而减少了,这种情况在各个收入阶层都有体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民的富裕程度比官方文件报道的增长更快,或者因为通货膨胀在食品方面体现不强。

在2006-2008年期间,就在中国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前夕,恩格尔曲线上移——在同等收入的前提下食品开支增长——这标志着通胀比官方数据更高,而经济增长实际更低。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2007年养殖场猪瘟导致的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的。Authers推测,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其他方面的消费降低,中国政府因此有所“行动”。官方公布的数据总是带有粉饰色彩。

Nakamura的这项研究代入其他方面的消费,比如服装开支,结果依然稳定。唯一的缺陷是这个模型只能运用于研究通胀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对研究投资无能为力。但是从Authers的角度而言,这对于分析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助益。

来源:WSJ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