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怪爸妈没本事 看见井盖会想爸爸(组图)

发表:2013-12-09 11: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北京城市学院的几名师生给王秀青家送来了两套新被子。知道有很多人要帮助他后,王秀青一时激动语塞。

【看中国2013年12月09日讯】核心提示﹕多位爱心人士愿捐款捐物、提供工作,政府干啥去了﹖

家里、孩子常常需要用钱,王秀青随时要补贴家用,家里唯一的存折见证了一个月的收入支出。

若能考上大学,资助至大学毕业,两天内将签订帮扶协议;多位爱心人士愿捐款捐物、提供工作。

“多人常年居住丽都地区3米井下”追踪

昨天,据不完全统计,至少15名热心人士(单位)联系新京报,想要帮助丽都地区的“井底人”,有人想捐款捐物,有人愿意给井底人王秀青提供工作机会,有人希望能资助他的三个儿女直到大学毕业。

丽都地区附近绿化带,多位打工、拾荒者常年在热力井下居住,其中,居住时间达10年的打工者王秀青说,他此举唯一的动力,是赚钱供三个孩子读书。此事经新京报连续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媒体人想为井底人租房过冬

退休职工张效嫣想把一些衣服送给王秀青,“羽绒服什么的,都好好的。”“我还能拿出点钱,不多,能帮多少帮多少。”张效嫣说。

陈洋在手机上看到了王秀青的照片和境遇。“在井下住10年,这个父亲太不容易,孩子也争气。”这个在河南新乡的年轻人盘算,按他的经济水平,5年里每个月给王秀青的孩子资助300至500元应无问题,“要个他电话,把钱给他汇过去。”

山东的刘先生表示,将专程来京把慰问金交到王秀青手上;北京的杨女士则更愿意对另外几个井底人如全(音)老太施以援手;一位电视台记者在微博中称,想找到住在井下的老人,打算帮他们租房子,度过这个冬天。

但近两天,新京报记者几经寻找,其他井底人均不知所踪。

多单位愿提供工作机会

很多单位愿意给王秀青提供工作机会。高珍所在的某展览公司想问问王秀青有什么要求,公司在顺义需要一个看守场地的人,活儿不累,社保齐全,他想要的3000元工资,管吃住,都没问题。

北京某公办技术学校管理人员李晋,希望王秀青能来当宿舍老师,月薪2000多元,管吃住。李晋说,技校里的孩子都是十六七岁,“老王10年井下就为供孩子读书,能让学生们懂得什么叫感恩。”

还有外地的单位给他提供工作,深圳的谭先生要给王秀青提供月薪4500元以上的石材护理工作,工作轻便;在王的老家河北滦平,一个奶牛养殖场的老板称,只要他愿意来,可同时为他们夫妇提供工作。“俩人收入加起来就超过5000元了。”

知道很多社会爱心人士要帮助他,王秀青情绪激动,说话有点结巴:“我也不知道要说啥了,无法用语言表达了,谢谢,谢谢大家。”

现场

学费帮扶协议两天内签署

昨日16时许,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公司中层管理者陈先生,经新京报记者引路,前往怀柔探望王秀青一家,公司希望资助王家三个孩子从现在至大学毕业的学费。

这最让王秀青喜出望外,到达院子时,王秀青的爱人、三个孩子早已在门口等候。“哥哥好。”陈先生说,三个孩子都特别有礼貌。

与前两天相比,王秀青的家有一点变化,床上多了一床新被子、一箱牛奶,都是好心人送过来的。

陈先生来得急,带了两箱橙子,登门探访主要是想来看看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一两天之内就会过来和王秀青签订帮扶协议。”

“现在关注你们的人比较多,但你们别受影响,要用你们的努力和学习成绩回报那些帮助你们的人。”三个孩子听了陈先生的嘱咐,不停点头。

准备离开时,王秀青的妻子彭雪玲不停往陈先生口袋里塞蜜橘。“孩子上学是这个家的头等大事,没想到眼下就能解决了。真的谢谢你。”彭雪玲说。

对话

“上学路上看见井盖会想爸爸”

对话者:彭昱(化名,王秀青三子)

年龄:11岁

身份:某学校初一学生

在怀柔区长哨营乡遥岭村100多户村民眼中,穷家薄业的王秀青家没有让人羡慕的地方,除了他家三个“学习都特棒的孩子”。

王秀青的小儿子彭昱说,他和两个姐姐得的奖状和证书,两个大袋子都装不下。

家庭

“不会怪爸妈没本事”

新京报:还记得爸爸带你下井的情景吗?

彭昱:记得。我七八岁时去看过,结果进去了才知道不舒服。井特别不好下,井下地方也小,一不小心就磕碰了。

新京报:不经常和爸爸见面,会想他吧?

彭昱:嗯,现在我的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平常上下学走在路上,看到井盖时,就会想起来,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着的。

新京报:听说你从来不让同学来你家,也不去同学家。

彭昱:心里不舒服,别人家都是越过越好,我家太穷了。

新京报:你会怪爸妈没有本事吗?

彭昱:不怪。

新京报:你爸爸很辛苦,妈妈也是吧?

彭昱:嗯,我爸每天都在外面擦车赚钱,大姐二姐没去怀柔上学那会儿,我妈每天给我们仨做饭洗衣服,还得到地里干活,活儿都干不完。我们也去地里帮妈撒化肥。

学校

“我比同班同学想得多”

新京报:你会跟同学讲你家里的事吗?

彭昱:不会,连我最要好的同学都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我不敢告诉他们,怕说了别人更瞧不起我。

新京报:学校里的活动你会经常参加吗?

彭昱:我也参加,本来应该大胆去,但是在参加一些活动前,我会问自己,我该不该去参加这个活动。

新京报:为什么?

彭昱:我比同班同学想得多。上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我(当时)没有户口,没资格参加,但我成绩又好,最后让我顶别人的名字去参加了,我是比赛的,得了名次,奖状上印的名字不是我的。

新京报:你很在乎名次和奖状吗?

彭昱:我只能在乎这个。我们家,我和我姐我们仨,奖状、证书加起来两个大袋子都装不下,墙上也没地方贴。

新京报:平时你上学会有负担吗?

彭昱:别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就是要用自己的学习去改变这种状况。现在我就想着能考上大学。

特写

王秀青:我不想给人添麻烦

“砰”“砰”……前日清晨,铁锹拍打混凝土的声音在王秀青曾住的井口上方回荡。工人们围在井边,用混凝土封死了井口。

十多个小时后,回来的王秀青看见了工人们留给他的礼物—压在井口上一米见方的水泥块。

他抄着手,眯缝着眼在井边转了几圈。“早上城管队通知我说可能会封井,没想到封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把被子拿出来。”

曾有人想帮他搬家,但他没答应。“我不想给人添麻烦。”

“家”门被封,他选择住进片警为他安置的临时的“家”—一座四面玻璃糨着报纸的保安亭。“别给记者添麻烦”他说:在这里大家采访方便。

晚8点到10点,保安亭外,寒风中,他被记者围在中间,一遍遍地诉说着经历。风有些硬,他偶尔会哆嗦。两小时后,他笑着送走最后一个记者,钻进保安亭。但没多久,又有记者赶来。

夜里11点,记者走后,保安亭里温度降到零下2度。王看见了自己呼出的哈气,没有棉被,只能蜷缩在岗亭里的一块木板上发呆。他没有去借棉衣,还是怕给别人添麻烦。

半个小时后,他又来到被封住的井口转悠,四处寻找,嘴里嘟囔着“我棉被被谁拿走了?什么都没了。”回到保安岗亭再次蜷缩,靠在亭子的铁皮墙壁,“只能将就一晚了。”

“我回怀柔,不给政府再添麻烦了”

太阳升起后,擦着出租车的他遇见了数次前来劝他接受救助的救助站人员。

他选择顺从。昨天中午,吃了三个馒头和一盘青菜后,他坐上了回怀柔的汽车。

来源:新京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