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爱疯志)
【看中国2013年12月18日讯】我一直觉得,“美力”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力”。“美力”的基础在于美感养成。美感,要从小启迪,一生才能感知;它是对周遭事物的感受力,对环境的了解与认识,来自聆听、观赏、感受、接触、体验……
美力基础 竞争的本钱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谁敢说“美感”无法成就大事?苹果公司创办人贾伯斯,正是“美感经济”的最佳实例。
他在演讲中说,如果当年没有为艺术字体着迷,休学后,还特别旁听了这门似乎和科学无关的课,了解字体之美及艺术字体的历史与特质,就不会有日后多种美观的电脑字体诞生,也不会有讲究完美字形的麦金塔电脑,更不可能出现电脑上漂亮的字体设定。
我总认为,在世代交替之际,父母必须用不同于过往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对艺术人文的学习与经验。培养美感,是希望美能丰富孩子的生活,使他们拥有扎实的“美力”,进而营造人类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丹尼尔.平克(Daniel H. Pink)在《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强调:“知识不再是力量,感性才是力量。”他进一步指出,今后世界渴求的人才要有六种感性能力:“不只有功能,还重设计;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而这些关键能力正是来自于两种“感知能力”:高感性(High Concept)与高体会(High Touch)。
美力养成 不断接触艺术
我在《美力芬兰》曾提及:“音乐、人文与艺术的养分,对于任何一个人日后的人生开展,应与其它学科同等重要,它们如影随形的深深影响每个人的生命厚度,以及社会的人文底蕴。”然而,如何踏出第一步?其实,父母要先调整观念,扬弃功利导向,别让孩子对身边的人事物视而不见。父母必须了解艺术人文需要长时间的滋养;在生活中,带领孩子看世界、发现美,多接触艺文活动,一点一滴的累积。我们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情感与鉴赏力,而不是一味要孩子炫耀才艺、追求竞赛奖章。
父母只要带着孩子多听、多看、多欣赏、多接触、多感受、多实验,找机会动手做,就能种下艺术与人文的种子。看多了、听多了、做多了、接触多了,孩子自然就会拥有艺术、视觉、音乐、人文等素养。一旦有了基础素养,就具备了对生活事物与文化充沛的感受能力,也就会逐渐发展出欣赏、辨别能力及艺文情感。这也是美感教育终极的目标。
一个医生读者来信分享美学感受。她说:“美学这件事很独特,不同于可以量化的数理。当我愈参观不同展览,愈观看不同国家,愈觉得‘美力’是可以透过多接触来培养的,但它得有‘经验值’才得以评论,得更开放、多元,才得以进步……”
暑假中,爸妈带孩子出门走走时,别忘了走访古迹、博物馆、美术馆,也进剧场去看戏、听音乐、观舞蹈,接触各式展演,也好好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天晴时,仰头看蓝天;阴雨时,感受天空灰蒙的色调。在生活里,带着孩子一点一滴累积“美力”的养分,是父母可以做到的。
(原题目:有了美力 人生更美丽)